韩国经济发展简史1953-2005(中文版)2012-04-04海宁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写于2006年,现翻译成中文,并稍加评注。
韩国经济发展简史(2006年,英文版)香港楼市的三次崩盘(摘自《香港地产业百年》)有人问哪个《发展经济学》的版本好,我也不知道,我读过的是非常老的版本。
从实用的角度看,韩国,台湾的经验特别有借鉴意义。
当然大多数儒家社会+市场经济+政府干预的社会都值得借鉴。
这些经济体都具备30年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勤劳工作,社会长期相对稳定(威权社会)等特征。
朴正熙更是明目张胆地提出“受政府指导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理念。
本文简单地介绍了韩国从1953年到2005年的经济发展历史,力求字数越少越好。
韩国从1962年朴正熙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用了35年的时间,从一个一穷二白,没有任何工业甚至电力的国家,发展到1996年人均国民收入达到12,000美元(按2006年的可比价格),并在1996年成功加入OECD这个发达国家经济组织,某种意思上标志着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完成了经济现代化的进程。
韩国经济的发展的几个标志性年份:1962年,朴正熙,Mr.朴开始第一个五年计划。
1979年,朴正熙遇刺,但是其经济发展思路被几乎完全沿袭。
1987年,民选总统,政T治M改D革初步成功,军人总统获胜。
1988年,世界奥运会,韩国人骄傲感爆棚。
奥运会前后韩国经济过热,房价大涨,国民储蓄率前后50年之大顶(抛开数字,1988年应该是韩国国民幸福感最强的一年)。
1992年,诞生首位民T选文人总统。
1996年,加入OECD。
韩国不光是在经济上,而且在社会进步的各个方面,比如教育,社会医疗保障等,都按OECD的标准要求自己。
虽然有各自确凿的污点,曾经为韩国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的各位韩国总统,目前为止基本都没有善终。
有人戏言,中国人恨日本人;苏联人恨德国人;韩国人则恨所有人(恨中国人,恨日本人,恨美国人,恨他们自己的总统)。
朴正熙为了便于统治和建设一个工业化强国,在任期间向韩国人疯狂灌输民粹“爱国”主义思想。
因为这一套路非常好用,其后接任的两任军人总统一直沿袭,所以韩国人在“爱国主义”和“民族优越感”上的任何过激的态度和行为,都不值得大惊小怪。
韩国经济发展史介绍本文数据,全部取自韩国中央银行网站http://eng.bok.or.kr,数据截至2005年末。
为了叙述的一致性,本文对经济数据的解读,都分为以下时间框架:1953 – 1962,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1962 – 1971, 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1972 – 1981, 三五和四五计划1982 – 1991, 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1992 – 1997, 七五计划1998 – 2005,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改革和再次启动。
五:美元计价的人均国民收入GNI(折合2006年美元购买力,下同)1953 – 1962,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我们看到按美元计价,韩国在1953-1962的十年间,人均GNI累计仅仅增加了30%。
在经常性的政治动荡之中,韩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
但是韩国从缺衣少食的绝对贫穷之中恢复了过来。
农田的分配更加平均,农业的稳定复苏和发展,为未来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注:中国在1978-1985年着力恢复和发展农业,1985年农业大丰收为城市改革吃下了定心丸)。
电力,交通等基础设施得到恢复,其中美国的援助功不可没,不少韩国大财团,都是在此时间段干建设起家的(可见踩准经济发展的潮流,是多么的重要)。
1962 – 1971, 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人均GNI急剧增长,从1962年的$87/年,增长到1971年的 $290美元。
这个十年里,两个五年计划得到了非常好的实施,珍贵的外汇主要用于购买资本品(机器,流水线等)。
; 与日本关系的正常化,给韩国带来了韩国急需的大量技术和工厂。
日本投资商和设备供应商培训了大量日语人才和工程技术人才。
1969年,三星电子成立,起先进口索尼的零部件组装家电。
1972 – 1981, 三五和四五计划人性的弱点再次显现。
前十年的巨大经济成就,使得韩国政府的三五和四五计划非常宏伟,目标直指造船,汽车生产,钢铁,化工等重工业。
韩国经济发展的速度前所未有,主要就是重工业的发展。
人均GDP增长了4.8倍,从1971年的290美元,增长到1676美元(全文都是按2006年初的美元购买力计价)。
1977年到1981年,韩国经济发展速度下降,主要是因为两伊战争导致油价高涨,1979年朴正熙被刺身亡,1980年韩国国内劳资矛盾紧张,还有重工业方面的许多低效过度投资,和外需的不振。
1982 – 1991, 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上图可见,人均GNI恢复高速增长,其中1986年13%的增速是这一轮经济发展的顶峰速度。
这主要得益于低估的韩元汇率,低油价,低的国际融资成本。
最重要的,还是韩国劳动力的低成本。
人均GNI到1991年达到了 $7105美元。
工人和白领工资在1986年到1991年急剧增长。
这是韩国经济历史上极其重要的黄金十年,韩国大财阀通过低工资,低税率,专营权,低估韩元汇率剥削全民,产生了1991年13家韩国财团挤入全球500强的辉煌成就。
这期间汉城房价大涨,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1988年也是韩国储蓄率的高峰。
1986年,现代汽车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进军美国汽车市场,当时的现代汽车,实力并不比2011年的奇瑞,吉利,比亚迪高多少;同年,三星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开始高薪聘请美国朱丽亚设计学院教授培养近百名韩国“工业设计”人才,部分人才的毕业设计,被直接用于新产品的设计,20年后,韩国设计挤入世界第一梯队,实力不亚于欧美日本。
1986年三星的规模和实力,并不比2006年的海尔,格力,美的强多少。
1986年成立了三星经济研究院。
1985年,三星实施TOP计划,跟随奥运实施全球化品牌,从1988年起,每次的奥运会三星都是醒目的赞助商。
奥运的即将到来(1988),对韩国未来的国际化,起到了巨大的文化推动作用。
1992 – 1997, 七五计划1992年金泳三成为民T选文人总统。
1996年韩国加入经合组织OECD(OECD是发达国家的综合发展水平攀比机构),某种程度上成为发达国家成员。
人均GNI翻番达到$12,197美元。
1997下半年,亚洲金融危机,韩国股市腰斩,韩元对美元汇率接近腰斩。
按人民币或者美元计价,韩国股市半年内跌了7,8成,房价半年内腰斩。
1998 – 2005,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改革和再次启动韩国人均GNI最大的断点下滑,来自1997年下半年。
东南亚金融危机之中,韩元对美元急剧贬值。
按美元计价,1997下半年韩国股市下跌了70%以上。
见下图,股市汇率双杀在后来的2008年下半年再次上演。
韩国股市和汇率用2年时间基本恢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再次证实高储蓄率的儒家社会,每一次恐慌的底部都是买入的巨大机会)。
按美元计价,韩国人均GNI用了5年时间才从亚洲金融危机中恢复过来。
此后韩国经济继续更加健康地发展,人均GNI2005年超过台湾,达到$16,291。
韩国股市和汇率2007年双双创9年新高,随后2008年股市汇率双双急剧下跌,股市和汇率再次用了两年时间基本恢复。
大的金融恐慌在韩国仅仅持续半年多,而从恐慌中恢复却需要近两年。
抛开1997下半年(以及后来2008下半年)的金融恐慌,可比价格的人均国民收入(GNI,全文所有GNI数据,都已经折合成2006年的美元购买力)虽然有各种不足之处,但是它还是快速了解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历史的良好指标。
六:全民储蓄率储蓄率比人均国民收入(GNI)更难解读。
很多因素影响了储蓄率。
经济发展程度是最大的影响因素,我认为消费者行为和“金融财务预期”也是两个显著的因素。
有一个明显的特点是,每过2到4年的储蓄率增长之后,都有一个下降回调的过程。
我对这个特点的解读,是韩国(像其他儒家社会一样)起初2,3年把工资增长的很大部分用于储蓄,经过2,3年的储蓄获得了财务上的安全感,并且“预期未来收入继续如此增长”之后,开始把更大部分的收入改善生活水平。
以下是分时段解读:1953 – 1962,战后重建和经济复苏此阶段韩国处于绝对贫困线,食物和其他生活必需品消耗了他们的绝大部分收入,储蓄率维持在12%以下,波动很小。
1962 – 1971, 第一个和第二个五年计划储蓄率持续上升,从1962年的11%,上升到1969年的21%。
经济高速发展,工业人口增加。
1972 – 1981, 三五和四五计划储蓄率继续大幅度增长,增长速度快于上一个十年,显示韩国人民也享受了经济繁荣的好处。
高昂的储蓄率,成为韩国70年代和80年代经济高速发展的资金源泉,并将韩国在20世纪末带入发达国家行列,储蓄率1978年第一次突破30%。
1982 – 1991, 第五个和第六个五年计划储蓄率从1982年的25.7%,增长到1988年的40.4%,并且在接下去的几年里一直维持在35%以上。
这是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黄金年代,汉城奥运会前后也出现了房价飙升的一段时期。
1992 – 1997, 七五计划储蓄率在此时期,非常稳定,稳定在35%与37.5%之间。
凸显韩国经济和韩国人生活水平在30年高速发展之后,进入稳定的平台期。
1998 – 2005,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的复苏,改革和再次启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对韩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甚至大大影响了这个儒家社会的储蓄率,储蓄率从1997年的37.5%,下降到2002年31.3%。
1998-2002这五年,可以看成是韩国经济前30年高速增长后的调整期。
韩国在这个期间,初步解决了大财阀垄断韩国经济问题。
储蓄率的下降,凸显了韩国人经济压力倍增。
社会对大财阀的不满爆发,大财阀成为人人喊打的对象,像韩国总统受到的待遇一样,财阀领导人破产的,被查的,自杀的,跑路的不少。
2002年韩国储蓄率见底,韩国经济和房价再次开启新一轮上涨之路。
韩国储蓄率1988年见顶。
作为一个发达经济体之后,韩国储蓄率是否可持续维持较高水平?这样的话题超出了本文的范围。
这需要与其他儒家社会经济体,诸如日本,台湾,新加坡,香港的比较研究后,才能解答。
2012年附注:日本在成为发达经济体之后,高储蓄依旧维持了很长一段时间。
从侧面说明,文化的影响力是持续的,起码绵延持续2代人。
日本储蓄率1974年前后见顶后一路回落,1990年之后更是一路大幅下降,到2006年已经下降到3%左右,并维持低位。
日本人口红利的影响,福利制度的完善,应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新加坡储蓄率2007年见顶。
台湾储蓄率1988年见顶。
台湾股市1988年见8800点1990年初12000点,1997,2000,2007年屡次超过或接近10000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