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统计分析全国各地区储蓄率刍议北京物资学院研究生部吴翠晴较高的储蓄率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充足的资金供应使其从容的面对金融危机:另一方面储蓄率也给整个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隐患,造成国内消费的不振和对国外市场的依赖,在开放条件下也影响了资本市场的发展.LouisKuiis(2005,世界银行工作论文)用资金流量方法测算了中国1990—2003的国民投资和储蓄率,发现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一直维持在4O%上下,1994年和2Oo3年国民储蓄率更是分别高达42-7%和42.5%.中国异乎寻常的高储蓄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各界对其解释角度也不尽相同.这其中包括经济增长,人口结构,社会保障制度,信用发达程度,外界投资环境,历史传统等因素影响理论.本文就将这些因素作为因子用SPSS软件做因子分析,评价各地储蓄率.一,因子分析法概述因子分析法是通过在多个指标中寻找因子,用因子来充分反映原来的信息,并通过因子来确定权数,降维作用较明显,且所得的结果客观性强.因此,因子分析法能很好地利用各个影响指标数据对我国各地方储蓄率的真实情况进行评价,从而为各级领导的宏观决策提供客观的依.二,各因子的选取本文定义影响储蓄率的各个指标分别为:消费物价指数(CPI)(X1);总扶养比(GDR)fX2)少儿扶养比(CDR){X3);老年人口扶养比(oDR)(X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cGDP/尸C)(x5):资产形成率投资率CFR{X6);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X7};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万人)X8l;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高中生人数(x9】;居民平均每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fx10)十个指标.X1的选取是因为各地区实际利率受通胀率的影响.X2,X3,X4的选取是根据人口生命周期假说而来.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消费者各阶段的消费水平取决于他一生的总收入,而不是当期收入,他会选择一个接近于他预期一生的平均水平的消费水平,且他的长期储蓄水平将与生命周期紧密相关,因此,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和人口结构变动密切联系.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发生波动,导致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就会导致一个国家居民储蓄率发生变化.其实对人口结构的研究这几十年来从来没有缺乏过.因为人口结构对经济的作用和人口的增长是一样重要的.所谓"人口红利"是指总人口"中问大,两头小"的结构,使得劳动力供给充足而且社会负担相对较轻.年龄结构的这种变化将带来劳动力增加,储蓄和投资增长,人力资本投资增加和妇女就业机会增加等,从而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人口学家称这段时期为"人口机会窗口"或"人口红利"对"人口红利"可进一步划分为"第一人口红利和"第二人13红利".本文认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区域问,区域内差异很大的国家来说,经济社会发展表现出地区不平衡性,人口转变也是如此.因此,分析研究各地区人口转变和储蓄率问的关系,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CDR 等于0H14岁人口数与15~64岁人口数量之比(%);ODR等于6S 岁及其以上人口与15N64岁人口数量之比(%l,GDR等于少儿抚养比与老年抚养比之和.凯恩斯理论认为,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的上升而递减,储蓄率将呈上升态势.所以选取x5.X6资本形成率亦称投资率,通常指一定时期内资本形成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E重.资本形成总额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另一部分是存货增加一方面大量的储蓄,为高投资提供了大量的储蓄来源.另~方面高储蓄率具有较强的外生性.眙罗德~多马模型认为只要保证经济有一个"台意的增长率",储蓄便能自动地全部转化为投资.X7,X8的选取,如果从长期和动态的角度来看,人们储蓄只不过是延期或推迟了消费,储蓄往往不是最终目的,而是保留一部分收入在以后购买商品或支付服务费用.因此,储蓄和消费(上接第75页)1,动画情境学生学习之始的心理活动是寻求好奇和好看的东西,要求解惑的心情非常迫切利用他们的这些心理,可采取多媒体技术来创设动画情境例如,就可以制作一个多媒体卡通动画的故事:例如初中"二氧化碳"一节,就可以结合有关"屠狗洞"制做一个小动画,一个人带狗进入山洞后不久,狗就死了,而人却安然无恙学生对此会展开激烈的讨论,找出凶手及狗死的原因.2,虚拟情境对于难于演示但又有启发性的实验,通过多媒体创设虚拟实验情境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锰酸钾制氧气,用排水法收集完氧气后,先熄灭酒精灯会导致水倒流,试管炸裂.3,录像情境创新教育76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录像带中许多真实动人的画面,都可以很容易用来创设教学情境.多媒体技术是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一次革命.例如初中"燃烧"~节,就可选放有关部门对易燃易爆物进行防火, 防爆的消防录像,或者火灾事故的现场灭火录像.又如初中"几种常见的金属"~节,就可以选放火龙飞舞,钢花四射的炼铁,炼钢生产场面录像.真实的情境能给学生一种亲身经历的体验.4,网络情境网络通向世界的所有角落,网络上各种各样的信息应有尽有,取之不尽,用之不完通过网络可以创设出无限的教学情境.如在网络上去看记忆钛合金:去看原子,分子的运动状态:……点击网络,充分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将是未来课堂教学情境创设的主要手段.总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转变自身的教育观念,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认知结构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各种各样的情境.把学习过程还原为他们自身的活动过程,引导他们在自主,积极的化学活动中更好地建构和完善自身的素质,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效率.任何一种教学情境的创设,都需要考虑其有效性.我们将学生引入情境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学生在情境中的体验,引导他们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消化.教师创设了适宜的教学情境,一方面应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和想象,为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作好情感上,思维上的铺垫;另一方面,情境的创设应与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有紧密的照应,使之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选择切实有效符合自己学生的情境教学{的关系可以看作是当期消费和未来消费的关系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人数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保障的覆盖面.X9的选取,教育是人力资本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成为每个家庭的必要支出.由于大学在校生有许多是外地生源,而且高中生是代表继义务教育后未来可能的大学生, 父母将为其未来学习储蓄.所以本文选择高中在校生为指标.当然储蓄率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如各地方政府支出,各地方政策等的S影响.这些方面具有主观不稳定性,我们对其不做考虑.三,因子分析数据使用的是中国2oo5年统计数据,人口扶养比和社会保障数据来自'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6)}.其它所有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6)).利用SPSS软件做KM0检验,得0.562,说明其相关性还是可以对这些数据进行因子分析的.对总方差分解表中特征值大于1的三个做因子分析.建立因子载荷矩阵并对原始因子载荷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表2就是由原始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旋转得来的.因子分析的目的不仅是求出公共因子,更主要的是知道每个公共因子的实际意义. 表2Ro~tedComponentMarx'Comorlent123儿歌彳产tCDR)-944—211"'总扶养比(GDR)一go3.,6832,人均地区产总值(GOPC1888—004188q卜万人f1平均校高中生人数64226311905~,E求参}养老僳舱人数(,J人)406764254消赀物价指数(CPI)—152754.118OF未参圻l疗险人数(万人)416745200资,形战率投资~CCFR—172.69g.157尝年人【j批养比(ODR)247182772农村膳民,均母户主要耐Hj晶拥有量—374063719Eract~nMethod:cipaJComponentAnaty~sRotationMethod:Varirr,~xwithKaiserNormalizatiorl RoAationconvergedin4iterations从表2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少儿扶养比(CDR),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PC),每十万人口平均在校高中生人数,总扶养比(GDR)指标上的载荷最大,集中反映了各省份主要的收入和子女支出,第一主因子可以定义为目前必须收支储蓄;第二主因子在0S年末参加养老保险人数(万人),O5年末参加医疗保险人数(万人),消费物价指数(CPI),资产形成率投资率CFR指标上的载荷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对未来的担心和顾虑,因此可以定义为未来谨慎储蓄;第三个主因子在老年人口扶养LL(ODR), 农村居民平均每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指标上的载荷大,反映了已存在的必要储蓄,因此定义为过去已有储蓄.考虑三个因子计算各省份的综合得分,facI__{4.254+fac2—11.9614'-foe3—11.078.储蓄率按降序排列得出: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天津,辽宁,浙江,广东,黑龙江,河北,湖南,福建,湖北,吉林,四川,河南,陕西,内蒙古,重庆,山茵,安徽,江西,广西,新疆,甘肃,海南,云南,青海,宁夏,贵州,西藏.再对这些地区作聚类分析得出上海,北京,江苏,山东,天津,辽宁,浙江,广东属于第一类,黑龙江,河北,湖南,福建,湖北,吉林,四川,河南,陕西,内蒙古,重庆,山西,安徽属于第二类,江西,广西,新疆,甘肃,海南,云南,青海,宁夏,贵州,西藏属于第三类.四,分析与建议根据上述分析结果,我们发现就综合得分而讲东部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储蓄率排名依然靠前,其次是中部,最后是西部地区. 第一主因子即目前收支储蓄率的影响是最显着的,据此可以推测这些地区也是今后储蓄率排名较高的地区,这个因子的主要影响因素也是今后中央和各地方政府解决储蓄率问题首先应该考虑的因素;第二主因子应对未来谨慎储蓄我们发现经济发展很好的地区比如上海,北京和西藏宁夏等西部地区排名接近,而东部中等发达地区和中部多数地区排名靠前以上,由于经济环境相对稳定原因和传统文化的影响,导致第二主因子的变化影响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大的变化,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结束,人口老龄化的来临,第二主因子的地位也会越来越明显,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地方第三个主因子过去已有储蓄.第三个主因子在老年人口扶养比(ODR),居民平均每户主要耐用品拥有量反映即过去已有储蓄是经济发展的现有已有的基础.而且其对综合得分的贡献率较小,所以其影响也较小.所以目前各地区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第一和第二个因子影响因素上采取措施对储蓄率施加影响.促进经济增长,把握发展是第一生产力之外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 降低教育费用,政府加大教育投入.解决因政府教育投入不足而加重居民尤其是农民的教育负担问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适当增加医疗,社保等保障支出,同时引导人们合理的增加投资.加强信用体制建设.参考文献『11Modigliani.F.,"TheLifeCycleHypothesisofSavings andtheIntercountryDifferencesjntheSavingsRatio" Induction,GrowthandTrade:EssaysinHonorofSirRoy Harrod,W.A.E1tis.M.F.G.Scott,J.N.Wolfe(eds).Oxford ClarendonPress.l970.f51蔡聍人口转变,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可持续性挚论充分就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人口研究第28卷第2期2004年3月77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