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抗风浪海水网箱养鱼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我国抗风浪海水网箱养鱼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1 我国抗风浪海水网箱养鱼的现状和发展前景 (海南大学 海洋学院 高炳淼) 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是一种集约化、现代化的海水增养殖方式,它是集聚了新材料、产品开发、配套机械、仪器制造、计算机控制、海洋工程、鱼类育种、饲料营养、病害防治、养殖管理、环境保护等多门类综合技术而发展起来的。深海抗风浪网箱由于具有能拓展养殖海域,减少环境压力;改善养殖条件,改进鱼类品质;加快鱼类生长,减少疾病危害;能很好抵御风浪侵袭;扩大养殖容量,提高生产效率;科学含量高,管理规范有序;利于渔民转业,促进渔业发展等诸多优点,在世界各国迅猛发展起来。 我国开展深海抗风浪网箱方面的研究虽然起步较晚,但在国家及沿海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引进消化吸收的手段;仅仅四五年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深水抗风浪网箱设施,并迅速得到推广。目前已在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多个沿海地区建立了10个以上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进行深海网箱养殖技术研究为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的推广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关键词:抗风浪;网箱养殖

1国内外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

1.1国外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 早在20世纪60年代,国外就开始了抗风浪网箱研制与应用,其中最早的是日本,之后世界许多国家纷纷加入这个行列,使抗风浪网箱养殖业在短短几十年内迅猛发展起来。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娜威、美国、意大利和日本等国己先后开发出十几种性能优良的抗风浪网箱并广泛应用。典型的有娜威的HDPE网箱和TLC张力腿网箱,美国的海洋站网箱和海洋平台式网箱,瑞典的FARMOCEAN网箱及日本的浮绳式网箱。目前国外抗风浪网箱制作与养殖比较先进的国家,主要有挪威、瑞典、芬兰、冰岛、德国、西班牙、美国、日本、智利等,其中娜威是世界上目前养殖技术最先进、网箱性能最好、自动化程度最高、养殖规模最大的国家。近年来,抗风浪海水网箱养殖业已发展成为欧美的重要渔业产业。

1.2国内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 我国抗风浪网箱养殖起步较晚。最先引进抗风浪网箱的是在1998年,由海南省从娜威引进第1组HDPE浮式抗风浪网箱。之后沿海各地相继从国外引进,其中2000年广东省从娜威引进第1组HDPE升降式抗风浪网箱;2001年浙江省从美国引进第一个钢质碟形升降式抗风浪网箱。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开展抗风浪网箱的研究,以实现国产化。在2001年和200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HDPE浮式网箱、HDPE升降式网箱获得成功,并投入生产。近几年来,抗风浪网箱养殖业在我国快速发展。目前已拥有HDPE网箱和浮绳式网箱等抗风浪网箱2 500多个,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两省,养殖的种类有军曹鱼、石斑鱼、黄立绍、大黄鱼、妒、黄姑鱼、美国红鱼、真绸等。

2抗风浪网箱养殖技术现状及存在问题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海水鱼类养殖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

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作为一种新兴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在国家及沿海地方政府的支持和科研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但国产化的抗风浪网箱技术还不完善,在推广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十五”期间共投放了近3000个深海抗风浪网箱,但网箱空置率却超过1/3。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开发的抗风浪网箱是在引进挪威、日本框架式柔性网箱(又称重力式网箱)和美国碟式网箱的基础上仿制的,研究成果中自主创新的内容不多,不能完全适合我国多样性海况条件的要求。在其国产化研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技术、经济和政策问题。 (1)重复性研究造成科研资源浪费 我国从“九五”到“十五”国家科技部、农业部和地方政府支持的“深海抗风浪网箱研究”项目总共不下10个,但各研究单位无一例外都采用测绘、引进消化的手段,而且研究方向都以HDPE重力式柔性网箱为主,所研制产品的规格尺度和研究成果也基本相同。由于科研经费分散,基础性研究投入少,而且各单位不能实现某些基础性研究成果的共享,造成本来就有限的科研经费却被浪费在几乎是相同的重复性研究方面,影响到抗风浪网箱结构理论的深入研究。我国南北沿海纵跨三个气候带,地理、气候环境呈现多样化特征,任何一类网箱都不可能涵盖各养殖海区的需要,我们应吸收各类抗风浪网箱的优点,并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及海况条件,研制适合本地区养殖需要的抗风浪网箱,而不是仅仅以仿制作为我们的研究方向。 (2)国产抗风浪网箱的安全性问题 抗风浪网箱在国产化研究过程中的基础性研究工作有限,网箱设计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抗风浪网箱的发展还是初始阶段,在网箱结构设计及制作工艺方面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目前国内抗风浪网箱中使用最多的是HDPE重力式网箱,重力式网箱抗风浪能力强,这一优点在我国网箱养殖试验过程中已得到体现,但HDPE重力式网箱有个致命缺点,就是抗流能力差。国内外重力式网箱比较适合于流速在0.5m/s以下海域,目前国内网箱养殖常年流速在0.5m/s以下的海域,基本被传统小网箱占领,且都分布在港湾内。 若将抗风浪网箱布置在这样的海域,这就与我们为了减小网箱养殖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而发展离岸抗风浪网箱的宗旨相违背。而适宜深海抗风浪网箱布置,且水深在10m以上的开放与半开放海域,一般海况条件都比较恶劣,大潮时流速一般在1m/s以上。例如浙江养殖海区,包括内湾,秋季大潮时流速小于1.0m/s仅占40%以下,1.0~1.5m/s占30%,1.5m/s以上约30%。HDPE网箱在流速达到0.8m/s以上时,网衣会严重漂移,养殖容积大大减小,易造成鱼体损伤后死亡,影响网箱养殖的产量及安全性。因此,在浙江及其它流速快的地区是不适合推广HDPE重力式网箱的。 (3)产业化配套设施还不完善 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高技术的海洋系统工程,不适合个体生产,只有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济效益才能得到体现。从网箱养殖的生态及可持续发展角度上说,我们应该提倡网箱离岸布置,这就对操作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如:海上网箱网衣更换操作设备、网衣清洗设备、自动投喂设备、养殖监测系统、活鱼起捕、海上操作平台及专业工作船等配套设施的完善,对抗风浪网箱规模化养殖至关重要。挪威等网箱养殖发达国家的网箱配套设施的技术已相当成熟。国内在配套设备方面也开展了相关研究,如水下光学监视或超声探测系统、自动投喂、活鱼起捕装置等都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3

但大型网箱网衣更换操作设备、海上操作平台及专业工作船等配套设备的研究却至今还未开展,而海上操作平台或专业工作船是自动投喂设备、养殖监测系统等配套设备的工作载体,养殖海区没有海上操作平台或专业工作船,其它配套设备就无法得到推广应用。另外,在系统技术集成方面的工作也有待加强,以实现抗风浪网箱养殖的自动化操作与管理。 (4)没有形成主打优质养殖品种 我国海岸线长度达1.8万km,南北沿海纵跨三个气候带,气候环境呈现多样化特征,所以可养殖的鱼类品种众多。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消费结构与消费层次复杂,从理论上说,我们应该多品种养殖,以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需要。但根据网箱养殖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我们又应该培育形成具有适合海况、生长快、抗病力强、能被大众接受等特点的优质品种。例如:挪威网箱养殖主要品种是鲑鳟鱼,比例超过95%;日本网箱养殖的品种以鰤鱼为主,占65%,其次是鲷科类。然而国内网箱养殖却还没有形成主打产品,网箱养殖出现了病害多、死亡率高、大量使用抗生素造成药物过量残留、饲料系数过高的问题。人类认识掌握自然规律是渐进的、有限的,同样人类对鱼类繁育、生长习性、病理、基因特征等方面的认识也是渐进的、有限的。如果形成主打品种,科研人员就可能利用有限资源开展深入研究,充分认识掌握这几种主打鱼种的培育、鱼病防控、饲料营养、水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使网箱养殖成为一个完善的、系统的、生态友好的产业,并保持持续健研康的发展。

3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分析 分析我国海洋渔业资源及管理状况、海水鱼类养殖发展趋势、近海水质环境及海水鱼类的市场需求状况等因素,可以确定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技术在我国将会迅速发展起来。因为它主要有以下的优点: (1)海水鱼类的养殖是弥补资源不足的一条有效途径。海水鱼类的市场空间还有很大。国际市场的潜在需求很大,而目前我国优质海水鱼类的总体产量很有限。据统计资料表明,2000年我国海水鱼类的捕捞总产量为512.6万吨,而养 殖总产量还不足50万吨。随着经济海洋渔业资源的日趋枯竭及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实施,优质海水鱼类的养殖步伐将加快。因此,将会带动深海网养鱼事业的发展。 (2)近海水环境的日益恶化将使得养殖空间向外拓展。 由于工业废水、城市污水、油类污染及养殖自身污染等原因。使得近岸沿海水域的污染日趋严重,养殖水环境日益恶化,已不再适合大规模、高密度的水产养殖业发展,迫使水产养殖向离岸较远的深水水域推移。而抗风浪深海网箱养鱼恰好符合这种需要,拓展了水产养殖的水域。 (3)深海网箱养鱼是促使渔民转产转业的良好途径。 受海洋渔业资源捕捞过度及实施海洋捕捞“零增长”战略的影响,大批渔民面临转产转业的问题。这些渔民长期以来一直以捕捞为生,失去海上捕捞生产和生存空间后急需寻求新的生产和生存空间,而发展深海网箱养鱼有利于促使他们转产转业。

4我国抗风浪网箱发展方向的建议 我国深海抗风浪网箱养殖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网箱养殖设施自主开发还刚起步,基础研究薄弱,许多关键技术还有待于解决;此外,系统配套也不完善,养 4

殖技术还不成熟。因此,今后应继续加大对抗风浪网箱的技术研究。 (1)在目前深海抗风浪网箱研制成果的基础上,加强抗风浪网箱基础理论研究,根据我国海况条件的多样性,优化网箱结构设计及合理选择原材料,研制出多个类型并可分别适合各地区海况、经济条件的抗风浪网箱。在北方沿海,以研发、推广重力式和鲆鲽类抗风浪网箱为主,在海况条件恶劣的南方沿海,应重点研发、推广抗风浪和抗流能力强的网箱。 (2)加强网箱配套系统的研究开发,提高系统技术的集成,以促进抗风浪网箱养殖产业化、规模化。 (3)加强抗风浪网箱养殖鱼种培育、病害防控、饲料配方等综合技术研究,提高养殖效益及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4)建立网箱养殖的科学管理体系,要深入调查、评估各养殖海区的养殖容量,对各养殖海区进行统筹安排,合理规划,要把网箱养殖海区生态环境监测纳入政府管理职责范围之内。 (5)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通过政府支持与引导,对网箱养殖有规模、有经验、有经济实力的个体或企业,鼓励并引导他们逐渐放弃内湾网箱养殖,转向生态型深海网箱养殖;建立多个具有现代化技术的大型深海网箱养殖示范基地,扩大深海网箱的养殖规模,减少内湾网箱养殖密度,改善和恢复内湾养殖的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钱春茂,徐皓.深水抗风浪网箱的应用与改进[J].渔业现代化,2003(6):28-31. [2]徐君卓.深水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J].科学养鱼,2004(6):10-11. [4]郭根喜,陶启友.我国深水网箱养殖技术及发展展望[J].科学养鱼,2004(9):10-11. [4]]李祥木.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鱼发展现状与趋势[J].现代渔业信息,2001,16(12):21-28 [5]蒋天水,国外深水网箱养殖介绍.中国水产,2001,(11):54-56 [6]杨子江,我国发展大型抗风浪深水网箱养鱼的规模经济问题[J], 中国渔业经济:2001(6):28-29 [7]宋德敬.我国抗风浪网箱现状及发展对策[J].海洋水产研究,2000,23(1):39-40 [8]徐君卓.深水网箱养鱼[J].齐鲁渔业,2003, 20(3):44-4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