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诗或小诗改写为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 例文

古诗或小诗改写为叙事散文的写作方法 例文

把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一、改写是对所改文章或诗歌的再创造,但对原文的主题思想不能改变,对原作的材料务必要用到叙事散文中,原文的主要人物不能改动。

二、改写包括:扩写、缩写、续写;改写可以改人称;改情节结构(写作顺序:顺序、倒叙、插叙的改动)、改体裁等。

三、把叙事性较强的诗歌改写成叙事散文要注意诗歌与叙事散文的区别。

诗歌结构跳跃,语言凝炼,在人物刻画上、情节发展上、环境描写上局限性较大。

叙事性散文则可以放开来,文字上限制较小,改成散文可以增加必要的细节描写,对人物、环境作具体刻画,对故事情节也可以做一定的补充,使内容更加丰富些。

所有这一切都应不改原文的中心思想为原则。

其他改写训练可以放在以后进行,本次训练则重诗改文。

注意事项:要用自己的语言,不是对原文进行翻译。

改写成散文将古诗词改写成散文,从形式上说,就是把那些脍炙人口的诗词改成句式长短不一的散文。

通常要运用工笔细描的方法,就是在准确理解唐诗内涵、把握唐诗情感基调的基础上,用自由活泼极具表现力的语言,努力营造出优美的意境,描写出生动具体富有感染力的形象,在散文化的形式下,体现诗词的意境、韵味和形象。

用语上要求精练、生动和形象,但不必像作诗那样刻意求工。

内容上要能准确地理解诗词的内蕴,把握诗词的感情基调,要塑造出生动可感的形象。

通过对古诗词的改写,来传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可以让自己的作品平添些许诗意,使文章散发出浓浓的书卷气和文化气。

例如对辛弃疾《西江月》的改写:西江月是什么使枝头巢中早应安睡的乌鹊局促不安?是什么使不愿入眠的蝉儿叫个不停?天上是一轮皎洁的明月,耳边是阵阵徐徐而来的清风,或许。

那些乌鹊和鸣蝉将这夏末的夜晚当成了白天。

遭受贬斥,在家隐居多年的辛弃疾走在这乡间的小路上,心里的种种不快已被这清幽奇丽的景色化解,就想一些愉快的事儿吧!突然,一阵清风送来了沁人心脾的稻花香味,保准又是丰收年,乡亲们可以过上几天舒心日子了,诗人似乎看到了乡亲们的张张笑脸。

想到此处,诗人不由地笑出声来,四面蛙声骤起,似乎在为诗人助兴。

夏夜的天,孩子的脸,说变就变。

刚才还是一轮明月几点星光,一片乌云飘来,顷刻间雨点就砸到了诗人穿头着单薄的背上。

糟糕,今夜倒霉,对了,前面不远处土地庙旁在座乡村客店,就到那儿避雨!于是,诗人迈开大步急急奔走,转过小溪,跨过竹桥,到了,终于到了,但是诗人身上早已淋了个透。

客店主人看着诗人头发上不停下滴的水点,不由得哈哈大笑:“稼轩先生,你湿透了,可是今年的丰收保住了。

”笑声,在客店的人群中“传染”,在夏夜的寂静中回荡。

如何改写第一步:了解诗人,读懂内容。

第二步:放飞翅膀,想象画面。

第三步:补充情节,加入描写。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西边,一轮残阳从荒山上斜射过来,地面的一切都罩在一片模糊的血色之中。

萧瑟的秋风无情地向我袭来。

我孤独地行走异乡,陪伴我的只有那匹朝夕相处、瘦骨如柴的老马。

经过多天的流浪,它早已跟我一样,疲惫不堪。

我拉着它踉踉跄跄地往前走,希望能在别人家里借宿一宵,但在这荒凉的古道前方,似乎望不到尽头。

唉,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

我把老马牵到一棵垂垂老已的大树下,看着仅剩的几根脆弱的枯枝,不禁想起它在花样年华之季,是何等生机勃勃。

但现在,眼前的老树已失去了光辉,变得黯淡无光,在它身上完全看不到生命的影子。

缠绕在它身上的藤,已经枯萎了,看上去,是多么弱不禁风。

想当年,它的生命力多旺盛啊!因为靠着树,它成长得多么迅速,攀援得多么高。

当它渐渐地老了,再也受不住风雨的摧残,只能无声无息地死去。

黄昏回家的乌鸦的叫声打破了静寂的天空,虽显出几分生机,但是单调而刺耳。

我拉着老马继续向前走。

看见一条细水潺潺、清澈见底的小溪。

溪上架着一条只有一尺宽的小木桥,木板凹凸不平,异常简陋。

溪水哗哗地流着,是那样自由,那样欢畅,那样的无忧无虑。

听着流水,惆怅的心情竟有了淡淡的释然。

昏黄的天空中飘着几缕从那户人家冒出的袅袅轻烟,带着饭香的气味迎面扑来。

我回头望了望,淡黄的窗纸上映着一家三口幸福的笑影。

回头看看我自己,孤苦伶仃,孤身只影,即使有老马陪伴,也透不出一丝温馨。

我的家人,却在遥远的故乡。

断肠人在天涯,流浪、流浪,流浪到远方。

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风吹过了大地,洛阳城里也迎来了秋天。

独自从家里来到洛阳学习的书生张籍,感到了一阵秋风吹过了身上,心里感到无比凄凉,寂寞。

他回想起了离开家时的景像:“眼泪花花的母亲拉着他的手,千叮咛万嘱咐自己一定要好好用功地读书、学习,有时间一定要回来看望亲人,平时多穿点衣服,千万不要着凉……爸爸也显得很激动,拍拍自己的肩膀,说他长大了,有时间多回家看看父母,母亲十分舍不得他走……张籍想着想着,不禁有一股伤心、寂寞的情感突然在自己的心中飘荡、蔓延开了,他想起了亲切的母亲,严厉但体贴的父亲和从小一起玩大的伙伴们……于是,他便铺开信纸,提起笔,想给远在他乡的亲人写封信。

可刚拿起笔,心中又蹦出了许许多多说不尽的言语,似乎有千言万语,一张纸根本不够写,一时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思考了片刻,他总算写完了信,才交给了送信人。

第二天早上,送信人拿着封好的信准备上马去目的地,张籍又拿过了信,因为他实在太想家了,想告诉妈妈爸爸许许多多并叮嘱他们要多注意身体……他看了一遍又一遍,修改了一次又一次后,还是不太放心地把信交给了送信人,再三叮嘱:“一定要把信亲手交到我家人手中!”望着送信人那远去的,越来越小的背影,张籍才长吁了一口气……改写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黄沙滚滚,嘴唇早已干裂,迢迢千里,孤身一人。

茫茫大漠,浩瀚无边,却仿佛在远处与地平线交接,托起了橙黄的天空。

荒凉的边塞,只有一缕孤独的烟缓缓从烽火台升起,久久的直立着,像是一根通天的柱子,不愿散去,似乎还有什么不舍;在这般荒凉之地,四周一望无际,空旷却让人悲伤,只有横贯沙漠的黄河依旧波涛汹涌、绵延不绝,伸至远方,天边的落日,大大的,圆圆的。

忽然间,居然感觉有了些许温暖,却又在瞬间,倍感苍凉。

军旅,战争,边塞,荒漠,没有古堡、也没有落日之下那吹箫的人,只有风沙,只有听得骇人的风沙声。

唉,是时候开始了,开始摆脱这悲凉,然后,早日还乡……《改古诗词为散文的方法》【改写目的】1、有助于我们对诗词曲的意境的理解。

2、改写诗词能培养我们的想象能力,又能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改写方法】1、推敲该诗词的写作对象。

写人?写景?写事?2、推敲以下几个问题:a、什么时间或季节?b、谁干什么?c、人物的心情如何?d、表达了什么主题?3、围绕主题,根据主要材料重新组材构思。

4、以诗词曲为蓝本再创作。

一、什么叫改写?改写是改变原文的表现形式或部分内容的一种作文训练。

改写的过程是一个新的构思过程,全新剪裁,全新布局的过程,是较有难度的写作训练。

二、、改写的原则:改写古诗词是夯实作文基本功的一项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因为它在培养写作者想象能力的同时,更能训练写作者文字表述的准确与丰富。

一般要注意以下两点:1.诗词的原意不能变。

改写古诗不能改变古诗的原意,在主要情节不变的情况下,再现古诗诗句所呈现的画面。

我们所学习的古诗词大多是充满诗情画意的,因此,改写时要特别注意将这些诗句所呈现出的画面用形象的文字描述出来。

比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的“沉舟侧畔千帆过”一句,我们就不能仅仅扩充一下,如:沉在江底的小船旁边,有无数的小船在那里飘过。

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把诗句的画面写活,比如:清粼粼的湖水深不见底,微风在湖面肆意地奔跑。

湖底,一艘很久以前沉没的小船发出痛苦的呻吟:呵呵,我在这里沉没了,小心啊,别到这里来,回去吧。

在小船的呻吟中,太阳出来了。

一艘艘小船挂满风帆,披着阳光,意气风发地从湖面划过,将水底小船的呻吟压得粉碎。

这样,既较好地呈现出了原诗的画面,也传达出了诗句所表现的思想。

2.要理解古诗的意境,把握古诗的原意。

根据诗词的主题,展开合理的想象。

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刻画人物,合理补充相关情节。

古诗词的语言高度精炼,一般只有二三十字的极短篇幅,却高度浓缩了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生、事业等多方面的体会,因而许多相关内容便被省略了。

如果不进行充实扩展,就很难将诗歌的意趣准确地再现出来,改写时,要特别注意对相关情节进行合理补充,最大限度地还原作者的诸多感受与意味,使其内容更丰富多彩。

比如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有同学就通过想象合理补充出要远行者记住乡音,并且还为远行的人弹奏乐曲,既合情合理,又深切动人,极具感染力。

二、分类说明:1、写景类的古诗词要侧重景物描写,抓住景物的特点。

写景时,字里行间要有真情,抒发真情实感。

寓情于景,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创造意境的重要手段。

一篇好的习作要避免有景没情,做到情为景生,景为情注,只有二者巧妙结合,才能使文章含蓄隽永,意味深长。

2、叙事类的古诗词改写要把事情叙述完整,有故事情节,有时间、地点、人物,也就是按照记叙文的六要素进行改写。

从内容的要求上看,要写具体生动,叙事完整,尊重诗歌原意。

情节要生动,适当展开想象,有创新。

改写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不要纯粹翻译诗句。

(2)改写的内容不能脱离古诗词原来的意境。

(3)在符合古诗词原意的基础上可适当地进行想象、创新。

(4)行文过程中适当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等,可令改写的文字更加生动。

(5)描写人物可适当运用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

(6)补充背景材料。

在改写一些古诗时,还可以根据诗的内容特点和自己的理解情况,适当地补充季节特征、天气状况、地理环境、人物身份、事情起因等方面的背景材料。

这样一来,就能进一步使改写的内容更加具体,生动形象。

总的来说,在深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只要能恰当地翻译出诗的意思,充分地想象和领略诗的意境,和谐地融入人物的感受,并自然地添加有关背景材料,就一定能使改写出的习作具体、生动。

虽然改写后已不再是诗的体裁,却仍然充满诗意,能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佳作点评】《古亭惜别》《送元二①使②安西③》唐·王维渭城朝雨浥(yì)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改写]渭水之畔,水波微漾,幽幽古城,杏花烟雨,一场朝雨拂去一夜的倦怠,路面上的轻尘是谁的留恋泛滥在整座城,湿润在这雨雾中?撑一把油纸伞,踏雨行走在青石路上,满腹不舍,满心嘱咐,却又相对无言,无从开口,就让那无言的关怀化在这风里,吹入你心间。

古亭旁,清风吹起青翠的柳条,柳叶上的雨珠是为谁的离别而洒落?友人啊,你多喝一杯故乡这醇香的酒吧,记住故人熟悉的乡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