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多媒体形式的语文阅读教学

浅谈多媒体形式的语文阅读教学

龙源期刊网
浅谈多媒体形式的语文阅读教学
作者:李昌明
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20年第01期
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对学生阅读的指导。

阅读,是读者运用大脑借助想象、联想等多种手段对文本进行认识、了解、判断、分析、归纳、推理和创新的思维过程,最终达到读懂文本的目的。

那么,在现代教学手段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完成阅读教学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借助多媒多形式,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教师只有在教学中想法设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才能够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学生也只有对阅读文本产生兴趣,才会被文本中丰富多彩的内容所吸引,才会有兴趣读下去,心中才会有求知的欲望。

在教学中,我运用多媒体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美文、图片、影像资料等,创设生动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

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观舞记——献给印度舞蹈家卡拉玛姐妹》一课时,就利用学校配备的“班班通”设备,先让学生欣赏了杨丽萍的《孔雀舞》,了解中国舞蹈。

再让学生欣赏一些印度舞蹈的图片,调动他们想了解印度舞蹈的欲望,接着再欣赏一段优美的印度舞蹈,并要求他们将为其舞蹈配上文中相关的文字,从而让学生自觉地投入到冰心写的《观舞记》一文的学习中。

二、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教会学生阅读技巧
在新课改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调动学生的学习过程,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这也需要教师在上课前要设计好同步的阅读方案,引导学生思考,教给学生阅读技巧,让他们变被动为主动,轻松进行阅读,最终学会阅读。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是人教版八年级下期的一篇自读课文,是报告文学家吴刚的佳作,被评为2001年度中国最佳报告文学。

作者以饱含忧思的笔调,描述了罗布泊的今昔,揭示了罗布泊消亡的原因,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本文是历史教训的总结,报告水资源的滥用怎样破坏了生态环境,今天学习这篇文章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前车之鉴昭示西部大开发应注意的一個战略重点,就是必须抓好生态环境建设。

为了让学生能够在一节课内真正理解并把握课文内容,又能够达到树立保护环境的意识,我就设计了一个多媒体课件,来帮助实现其“了解报告文学的特点,体会语言的形象性、抒情性;了解罗布泊消逝的原因,感受作者强烈的忧患意识;学会概括提要的方式,理清行文思路;培养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思考文章的时代意义,培养生态、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的教学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