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百年新诗回眸诗脉纷披在台港-2019年文档

百年新诗回眸诗脉纷披在台港-2019年文档

现代诗社”,成为台湾现代诗倡导者之一,主张写“主
知”“诗应该逃避情绪,只有理性和知性的产品,才是新诗')
年说自己提倡的是“新现代主义”, 要“把欧美的现代主义拿过 来”、“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
考察纪弦当年的现代诗理论和创作实绩, 不能不说存在较多 破绽,实际上他本人的写作也很情绪化,并非现代诗的手法,至 于“把中国文化精神加进去”, 更未见有说服力的踪迹, 如这首 写作于1964年、被视为纪弦早期现代诗代表作品之一的《北方
影子后面,留下了一段空白,一串具有催眠效果的重复句,如流
浪者的呓语,但“流浪者”并不沉沦,因为他“向东方”;最后
图像诗的作者多和画家有千丝万缕互动因缘, 如阿波利余尔和画 家洛朗森等人的交往。图像诗的尝试一定程度上多少类同于当代 艺术中装置艺术的兴起,属语词的“装置”,具有实验意义。
白荻、林亨泰、詹冰等曾热衷于“图像诗”写作的诗人大都 出生在台湾本上,是1960年代台湾诗坛年轻一代,“笠诗社” 中坚诗人。他们后来转而追求“现代与现实的融合”, 提出比痖 弦更为明确而有意义的“主知”诗观,如詹冰在《笠》诗刊发刊
百年新诗回眸 诗脉纷披在台港
诗脉纷披,此前,新诗在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等华语地区
已经开枝散叶。台湾的现代诗,1949年之后同样经历相对短暂 , 但很快得到恢复并快速推进, 以纪弦为代表的“现 代诗社”、 覃子豪为代表的“蓝星诗社”和以痖弦、 洛夫为代表 的“创世纪诗社”, 是台湾现代诗创作的主力, 取得了相当大的 成就。活跃在香港诗坛的则有黄国彬、 也斯(梁秉钧) 、傅天虹、 张诗剑等人。
的狼》,客观地说,通篇直白、夸张,结尾累赘、突兀,艾略特
至阙如, 整首诗似无多少余意――这匹“前卫”的“狼”, 实在 不过徒然“过瘾”的“一小杯的快乐”。如果从此观照进去,
1949年之后的台湾现代诗的发展,显然也承受过一场剧烈中
断一一人陆在四十年代已经取得的现代诗成就,并未得到继承。
欧美的现代主义如何“拿”、 中国的文化精神如何“加”, 并没有给出有说服力的解决方案。
港在山外
春天系在黑发的林里
当蝙蝠目盲的时刻
黎明的海就飘动着
载满爱情的船舶
原注:黑发桥为台东去新港途中之一桥名。
和纪弦相比较,覃子豪要高明很多,至少他剔除了纪弦断章 取义式的“横的移植”。覃子豪的诗有明显的嬗变分野, 但骨子 里血脉连贯,前期作于大陆抗战时期的诗, 关注现实,慷慨激昂;
后期走向现代主义,传统诗歌的空灵境界、老子式的对立统一, 也在他的笔下得到融合。 他认为“最理想的诗, 是知性和抒情的 混合物”,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词上说, “现代的诗人应当将情绪予以解体分析后, 再以新的秩 的学识和教养,倾注其所有的知性来写诗。”
石室之死亡其一
洛夫
只偶然昂首向邻居的甬道,我便怔住
在清晨,那人以裸体去背叛死
任一条黑色支流咆哮横过他的脉管
我便怔住,我以目光扫过那座石壁
上面即凿成两道血槽
我的面容展?_如一棵树,树在火中成长
一切静止,惟眸子在眼睑后面移动
台湾歌手齐秦演唱、 广为流传的《北方的狼》 即脱胎于此诗。
过黑发桥
覃子豪
佩腰的山地人走过黑发桥
海风吹乱他长长的黑发
黑色的闪烁
如蝙蝠窜入黄昏
黑发的山地人归去
白头的鹭鸳,满天飞翔
一片纯白的羽毛落下
我的一茎白发
落入古铜色的镜中
而黄昏是桥上的理发匠
以火焰烧我的青丝
我的一茎白发
溶入古铜色的镜中
而我独行
于山与海之间的无人之境
过黑发桥》有很多微妙之处,首先是脉络清晰,情与景步
步推进,并不玄虚。黄昏时分,归家的山地人走过“黑发桥”, 漫天飞翔着“白头的鹭鸶”。 诗人由此凝神起兴: 鹭鸶的一片纯 白的羽毛从空中落下来, 诗人的白头发也倒映在黄昏时分桥下的 流水中(古铜色的镜中)。接下来是情与景近乎炽热状态的神来 之笔:“而黄昏是桥上的理发匠/以火焰烧我的青丝”。在充满 象征意味的“黑发桥”上, 无形的“黄昏”被同一为具象的“理 发匠”,这尺度夸张的“理发匠”以“火焰”(如血残阳?)在
《风景》、詹冰的《雨》以及萧萧的《孤鹜》等一时名声人噪的 图像诗。白荻的这首诗在当时影响也不小,这里引陶梁在《台湾 现代诗拔萃》中的解读,从右至左:第一节,丝衫是流浪者的化 身,作者用绘画上的透视法,造成丝杉“移动”的效果一“流 浪”;第二节,一望可知,“地平线上”的“一株丝杉”,很孤
单;第三节脱离丝杉的外观,蕴藏更为丰富的?群?:丝杉细小的
并任社长, 对台湾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被誉为“诗 的播种者”和“监星的象征”。
流浪者
白荻
望着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云的一株丝杉
望着云的一株丝杉
一株丝杉
丝杉在地平线上
株丝杉在地平线上
他的影子,细小。他的影子,细小
他已忘却了他的名字。忘却了他的名字。只
站着
地站着。站着。站着
站着
向东方。
孤单的一株丝杉。
通过对词语、诗行有匠心的排列,创造出与诗中的能指或所 指有所关联、契合的某种图案形状,就成为“图案诗”,诗句和 图像相互作用,产生了某种也许奇特的效果。台湾现代诗发展, 突飞猛进,“横的移植”果然“立竿见影” 一产生了如林亨泰的
经历了西方现代乃至后现代主义洗礼之后的台港地区现代 诗,杂糅、回归传统诗歌的气息渐浓。
狼之独步
纪弦
我乃旷野里独来独往的一匹狼、
不是先知,没有半个字的叹息。
而恒以数声凄厉已极之长嗥
摇撼彼空无一物之天地,
使天地战栗如同发了疟疾:
并刮起凉风飒飒的,飒飒飒飒的:
这就是一种过瘾。
纪弦,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即以笔名“路易士”发表作品, 与 徐迟、戴望舒等人创办过《新诗》月刊。去台后不久,纪弦组建
移向许多人都怕谈及的方向
而我确实是那株被锯断的苦梨
在年轮上,你仍可听清楚风声,蝉声
洛大的组诗《石室之死亡》 一共64首,每首分为2节、共10行,写作时间跨度五年,从1959年8月洛夫在金门岛上写下
烧”(照着)他的头发("青丝')。后一段是举目所见,情
思交融。
注视人生本身及人生事象”, 因此这首诗初看晦涩, 细读
却极生动、极具象、极有余味,具象的黑发桥、白头鹭鸶与白头 人、黑发、林,和人的壮而老、 生与死、 循环等等无边之“思”, 泯合得毫无痕迹,主题复杂、抽象,见现代诗“象征”的魅力。
1954年,覃子豪与钟鼎文、余光中等人成立“监星诗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