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复习单元训练卷(十二)《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人这样评价当前的社会文化现象:“翻开杂志美人多,打开电视广告多,看篇文章署名多,买本新书错字多。
”这种评价()A.说明文化市场需要引导和规范B.认为必须保护文化的多样性C.肯定了建设和谐文化取得的成就D.反映出通俗、流行是大众文化的主流2.“蚁族闹蜗居,神马驾浮云”,从虚拟世界到现实生活,网络热词成为了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真实地折射出时代的社会诉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甚至改变了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
这表明()①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③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④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影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3.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也在不断发展变化,群众性小戏小品创作演出十分活跃,涌现出一大批精品佳作。
这告诉我们,要想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必须()①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②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③限制通俗文化发展④立足人民群众多样的文化需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4.下边漫画给我们的启示是()①企业应该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②需要培育文明风尚,建设和谐文化③国家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引导④青少年要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自觉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011年7月6日,“成长的足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与行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在海南省举行。
回答5~6题。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A.社会主义荣辱观B.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中华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①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②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想③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④其建设是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7.进入2011年6月份,中国南方多地强降雨天气已导致数百万人受灾。
灾害发生后,中央在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工作的同时,其他各省市人民也积极向灾区伸出援助之手,这充分反映出一个国家的凝聚力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这种精神是()①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③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体现④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8.为将儒家礼仪中的优秀思想融入公交服务中,济南市公交恒生公司编印《公交论语》供职工学习,并精选《论语》经典名句挂在公交车厢内,打造公交车厢文化,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
假如以此为主题写一篇新闻报道,你认为最合适的关键词是()A.文化影响道德修养文化建设B.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面向世界C.色彩斑斓尊重差异文化创新D.和睦相处文化融合文化竞争力9.湖南宝坻电视台从开办以主打评剧《开心双休日》的群众戏曲栏目入手,为构建农村和谐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这启示我们和谐文化建设要()A.立足群众实践,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B.每个人都要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传播者C.大力促进公益文化建设D.开展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10.现实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面临着一些思想道德方面的两难选择,如看到老人倒地要不要将他扶起,捡到别人的钱物还给失主能不能收取一定的酬劳等等。
面对这些“两难选择”,我们应该()①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②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的多元化③不断追求更加高远的思想道德目标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来规范自己的言行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11.一些发达国家的崛起,尽管原因众多,但其中都包含着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
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的有关研究认为,国民素质与国家竞争力的相关系数在0.9以上。
这表明提升文化软实力应()A.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B.把科学文化建设放在比思想道德建设更重要的位置C.大力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D.使人力资源优势成为提升综合国力的决定性因素12.现在一些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群众对少数领导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
这()A.说明道德远比知识、才能更重要B.强调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C.说明知识、才能比道德更重要D.强调了加强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回答13~14题。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在于它()①体现了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②推动了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③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④继承了传统文化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4.要发展先进文化就必须()①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②把先进文化建设作为当前的工作中心③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15.随着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表彰工作的深入进行,各地学习宣传道德模范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公民道德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举办这一活动()①会促进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②有利于引领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和发展③能够使每个人都成为有文化涵养的人④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开展A.②③B.③④C.①②D.①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16.(2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近年来,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过程中,一些地方出现了“名人故里”之争,甚至有炒作负面历史人物、制造假文物等现象。
针对这些假文化之名,争经济利益之实的行为,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发文叫停。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行政主管部门发文叫停的原因。
17.(20分)材料一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推动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精神上的一面旗帜。
“旗帜问题至关重要。
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
”材料二生活如大浪淘沙,在涌动的前行中总会有污浊和逆流。
一切向钱看,一切为自己,不讲诚信,不讲公德,不讲文明的现象还大量出现。
先进文化的争奇斗艳与落后文化的沉渣泛滥,生机勃勃的文化创造与荒诞无聊的文化垃圾,健康高雅的精神追求与低级庸俗的文化趣味,在社会上同时存在着。
人民群众既受到鼓舞又感到不满,既充满信心又不无忧虑。
(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什么?(4分)(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16分)1.A[解析] 本题考查文化生活的“忧”。
C与材料相反。
B讲文化的多样性,材料并未体现。
D本身有误。
故选A。
2.D[解析] 本题考查大众文化。
关键词:虚拟、现实、文化存在、折射、改变了,都在对应着②或④。
①③在材料中未体现。
3.D4.B[解析] 漫画的主题是文化生活中出现了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怎样解决。
企业要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①是错误的。
②③④分别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提出了解决的措施,故选B。
5.D[解析] A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B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
C 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
D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6.B[解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错误。
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创新的动力和源泉,③不选。
①④正确,故选B。
7.B[解析] 我国人民在抢险救援中体现出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故①②③符合题意。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是培育“四有”公民,故排除④。
8.A[解析] 材料强调是通过打造公交车厢文化来提高服务质量、陶冶市民修养、提升城市文明,因此,A入选。
9.A[解析] 湖南农村和谐文化建设之所以成就巨大,根本原因在于立足群众实践,打造群众性的文化活动,发挥了群众的作用,A是正确的。
此题只涉及了群众创建活动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其他三项不符合题意。
10.B[解析] 本题考查思想道德建设。
②本身错误,在文化建设中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即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
④“用市场经济的法则”与材料不是一个角度,不选。
①③表述准确且符合题意。
11.C[解析] 本题考查科学文化修养。
依据教材知识可知B、D表述错误。
材料没涉及爱国主义角度,A不选。
C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有利于提升文化软实力。
12.B[解析] 领导干部出问题主要出在“德”上,群众对少数干部的意见也主要集中在“德”上,这说明了加强思想道德修养的重要性,故答案为B。
13.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继承传统文化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性的体现,排除④,故选C。
14.B[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
①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当前的工作中心是经济建设,②错误。
15.C[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及思想道德建设。
③夸大了该活动的作用。
④中“不利于”的说法错误。
16.[答案] ①不恰当的开发、利用会损害传统文化内在的功能和价值。
②有违“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正确态度,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
③扭曲传统文化的内涵,不利于文化创新。
④不利于传统文化内蕴的中华文化精神和感召力的发扬。
⑤有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利于发展先进文化。
[解析] 本题属于原因类题目,综合性比较强,可以从现实问题的重要性、必要性分析。
所以本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功能和价值、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文化的作用、文化创新、文化建设等角度阐述。
17.[答案] (1)引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旗帜是马克思主义。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因为有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
(2)①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挥着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人民群众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能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经济、政治协调发展,能为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深厚的文化根基等。
[解析] 第(1)问,相对比较容易,结合教材知识就可以回答。
第(2)问,答题时首先,要指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含义。
其次,要强调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的意义。
再次,就文化本身分析。
最后,要从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角度去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