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毕业论文
【题目】浅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条款
【摘要】劳动合同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有关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最早始于1995年1月1日实施的《劳动法》。2008年1月1日生效的《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无效作了进一步规定,相比《劳动法》的规定发生了一些改变,规定更加完善。例如第二十六条增加了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第二十八规定了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劳动报酬如何支付等,这些条款对保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协调和稳定劳资关系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在某些方面并是尽善尽美,还存在一定的瑕疵和缺陷。例如第三十七条规定的劳动者对无效劳动合同拥有解除权,再如没有设置无效劳动合同可撤销、可变更的处理规则等,这些不足之处将不利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平衡。下面就对《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所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条款发表一些浅薄看法。
【关键词】劳动合同无效解除撤销变更
目录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3)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无效条款发生的变化 (4)
(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条款 (4)
(二)《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无效条款发生了哪些变化 (4)
1、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发生的变化 (4)
2、无效劳动合同确认主体变化 (6)
3、劳动合同无效时劳动报酬的确定变化 (6)
4、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的担责主体变化 (7)
二、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处理方式及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8)
(一)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8)
1、解除劳动合同 (8)
2、修改劳动合同 (8)
3、赔偿损失 (9)
(二)劳动合同无效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9)
1、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的概念 (9)
2、劳动合同无效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9)
三、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能否引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10)
(一)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能否引用《民法通则》中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10)
(二)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能否引用《合同法》中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 (10)
四、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条款存在的缺陷 (11)
(一)没有设置劳动合同相对无效制度 (11)
(二)赋予当事人对无效劳动合同拥有解除权,存在法律错误 (12)
(三)对劳动合同无效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规定不完善 (12)
五、对无效劳动合同条款完善的一些建议 (12)
六、结语 (13)
注释 (13)
参考文献 (14)
法学毕业论文提纲
【题目】浅论《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条款
【摘要】
【关键词】劳动合同无效解除撤销变更
【内容】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无效条款发生的变化
(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条款
(二)《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无效条款发生了哪些变化
1、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发生的变化;
2、无效劳动合同确认主体变化;
3、劳动合同无效时劳动报酬的确定变化;
4、劳动合同被确认为无效后的担责主体变化。
二、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后处理方式及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一)无效劳动合同的处理方式
1、解除劳动合同;
2、修改劳动合同;
3、赔偿损失。
(二)劳动合同无效后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1、劳动合同与劳动关系的概念;
2、劳动合同无效对劳动关系的影响。
三、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能否引用《民法通则》和《合同法》中的相关规定
(一)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能否引用《民法通则》中关于无效合同的规定。
(二)认定劳动合同无效能否引用《合同法》中有关无效民事行为的规定。
四、无效劳动合同部分条款存在的缺陷
(一)没有设置劳动合同相对无效制度;
(二)赋予当事人对无效劳动合同拥有解除权存在法律错误;
(三)对劳动合同无效所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规定不完善。
五、对无效劳动合同条款完善的一些建议
六、结语
注释
参考文献
一、《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劳动合同无效条款发生的变化
(一)《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的无效条款
有关劳动合同无效的规定,最早见于《劳动法》第十八条第一款“下列劳动合同无效:(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劳动合同;(二)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2008年1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其中对劳动合同无效的范围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下列劳动合同无效或部分无效:(一)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二)用人单位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三)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二)《劳动合同法》中的劳动合同无效条款发生了哪些变化
1、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发生的变化
《劳动法》中规定了两类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而《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了三类劳动合同无效的情形,从数量上看,《劳动合同法》扩大了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范围,但从内容上看,劳动合同无效的范围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原《劳动法》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项对劳动合同无效情形规定的内容,在《劳动合同法》中规定于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内容从“采用欺诈、威胁等手段订立的劳动合同”变为了“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或者变更劳动合同的”。《劳动合同法》在此处增加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增加了“手段”。在前段中,增加了“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这一情形。乘人之危订立合同,是指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为难之际,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与自己订立合同。例如劳动者因家人身患重病,需要稳定的经济收入,不能失去现有工作,用人单位故利用劳动者的此种危难处境,要求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且变更的内容对劳动者不利,如降低原福利待遇,减少休息休假时间等。二是目的的类型增加了。在《劳动法》中对此仅规定了一个目的,即订立劳动合同,而《劳动合同法》将变更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