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职业心理学第四次》PPT课件

《职业心理学第四次》PPT课件


亲子关系的类型
温暖
冷漠
气氛
接纳
关心
逃避 态度
爱 放 过 过 忽 拒 行为 任度度视绝 保要 护求
艺术,娱乐
亲 子
服务业
自己 过度保护
他人或
一般文化
过度要求自己防御

关心子女



决 定 职 业


非 防 御

暖 接





拒 绝
科 学

个 性
放任 技术 非防御
忽视
户外工作
职业生涯中取得较高成就相关因素
校或职业并符合社会期望的一种反应。 2、职业决策过程特点: A 每种决策情境都有两种以上的选择可能,决策者必选其一。 B 每一种可能带来若干后果:未来的可能性及对决策者价值。 C 决策带有风险性,但是否愿意冒险与个人心理特征有关。 D 个人根据主要的可能性与价值之高低,综合判断以选择能得
到最大收获的途径。
成 长
自我实现

认知需要


审美需要
尊重需要

归属与爱需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需要层次
管理措施
自我实现的需要: 尊重需要:
培训进修制度,参与决策、管理 制度,利润分享制度、企业内创 业制度。
考核晋升制度,表彰奖励制度
归属和爱的需要:
企业形象建设劳资协谈制度, 团体活动、娱乐,互助制度
安全需要:
评价求职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了解自己 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并提供有关职业信息——了解职场 人—职匹配 3、问题的诊断 没有选择 不确定的选择 不明智的选择 兴趣与能力相矛盾
职业指导理论之二: 人格类型论
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于20世纪60年代创立 一方面源于人格心理学概念:认为职业选择是个
第二章 职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社会化
一、产业进步与社会职业变化
1、产业结构变化趋势 1971年,联合国颁布标准产业分类法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制造业 第三产业:服务业 我国的产业划分 第一产业:农业 第二产业:工业 第三产业:上述以外产业:交通运输、计算机服务软件、
金融、餐饮、科学研究、社会保障、社会福利 第四产业:信息产业或知识产业
18-30岁(青年期)
多谋善段或固步自封
30-60岁(中年期)
乐天知命或怨天尤人
60岁以上(老年期)
第一章 职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社会化
四、个体职业社会化
1、个体职业社会化的概念
学习与职业有关的知识、形成一定的职业意识、以 致有效选择和适应职业角色、应对事业和退休后的
再适应的整个历程。
2、个体职业社会化的内容
1、传统的工作价值 经济价值 安全价值 伦理价值 2、现代工作价值 个人认同 加强自我价值、 个人成长和成就感 人际交往
社会职业意识的发展
(三)职业生活与工作质量
1、生活质量 2、工作质量
(四)职业角色意识
努力性、主动性、创造性、责任性、情绪性
(五)闲暇
BACK
重温马斯洛需要层次论
二、社会职业发展与员工的素质要求
1、职业发展新趋势: 社会分工变革不断加速,新职业不断涌现。 不同类别职位数量比例的变化越来越频繁。 分布于第三、第四产业中的职位的比重在不断增加。 体力劳动脑力化及专门职业化的趋势 同一职业或职位对就业者要求也不断发生变化
第二章 职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社会化
2、职业组织的发展对人的素质要求
对人们思想品德素质的要求日益突出 要求人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生理素质 要求人们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职业心理健康水平 需要具有科学精神的复合型人才
第一章 职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社会化
三、人生发展、职业发展与家庭生活周期
1、终生发展的影响系统
年龄阶段影响 历史阶段影响 非规范事件的影响 三种影响系统的作用
职业抉择:预期(试探、具体化、选择与明确化)
实践(入门、重建、维持)
NEXT
社会和文化
价值观、成功标准、职业刺激与约束
组织:人力资源计划
以总的环境评估为依据
个人:职业选择与职业计划
以自我和机会评估为依据
匹配过程
招聘和选拔、培训与开发 工作机会与反馈、职业咨询
提升其他职业运动 监督与辅导、组织报酬
组织的后果
(1)个人取向:个体角度探讨职业行为
个人特质与特性相匹配:特性—因素论、人格类型论 强调个人内在动机:需要论、心理动力论 从发展的观点研究个体职业行为发展论模式
(2)社会取向:重视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学理论 经济论
(3)综合取向:个人因素与社会环境共同影响
行为论 决策论
行为主义学派
(1)早期行为主义 1930)
专业课程、发展独立性 青年时期:选择高等教育或就业途径 中年时期:维持职业稳定、探索发展或晋升途径 老年时期:探询适应的活动补充退休后空闲,
维持自足
学习者的五项修炼
自我超越 改善心智模式 建立共同愿景 团队学习 系统思考
第二章 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的理论
一、职业心理与职业指导理论概述
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
从人终生发展的角度,人的一生发展分为: 成长期:0-14岁 探索期:15-25岁 创立期:25-44岁 保持期:45-59岁 脱离期:60岁以上
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
职业心理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
学前儿童时期:增进自我协助、自我引导能力 小学生时期:与他人合作、零星的家务劳动 中学生时期:发展一般能力、特殊能力、选择
格特征的定型、选择职业的明智(吻合程度)
职业指导理论之六: 行为论
代表人物:克伦保茨 理论观点:
职业发展过程受众多因素交互影响: 1、遗传素质和特殊能力 2、环境条件与特殊事件 3、学习实验 4、工作定向技能
职业指导理论之七: 决策论
代表人物:乔普森 理论观点: 1、职业决策行为:个人以有意识的态度、行动、思考选择学
职业指导理论之五: 职业选择发展论
代表人物:萨帕、金斯伯格 理论观点: 1、个体在能力、兴趣及人格均具不同的特征,每种职业均
要求特殊能力、兴趣及人格特征。 2、个人的兴趣、能力、生活环境和自我概念随时间和经验
改变,职业选择与适应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 3、提出“职业成熟”的概念 职业选择的取向、资料与计划能力、职业选择一致性、人
对自己的生活和周围环境有浓厚的兴趣 很早就在生活中发展出了独立和自立的观念 设立适当、具有现实性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目标 为了获得长远的收益而暂时放弃眼前利益 能根据先前的表现中所获得的信息来调整目标 对决策结果负责 有毅力、同时有智慧 想象或通过幻想去预期自己取得成就的情境 培养积极自我概念、自我价值感 设立真正属于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一种负担 完成目标强烈愿望,对工作有兴趣而不是为了钱等回报
(2)新行为主义 (1930)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华生 人类行为(正常、病态)后天习得(1913-
托尔曼
S——R(生理、心理状态决定)
(任知变量与需求变量)
(3)激进行为主义
斯金纳
强化训练是机体学习过程的主要机制
(斯金纳箱)
行为习惯通过联想、强化、模仿三种途径实现的
职业指导理论之一: 特质因素论
1、理论观点:人—职匹配(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适应的职业) 2、职业指导过程:
职业选择及决策的理论模型
M=P*V 其中:P:期望值 V:效价
各类保险措施,雇佣保障
生理需要:
薪水,工作环境、工作时间, 生活设施, 医疗保健
职业态度与职业价值观
态度含义: 个体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评价以及心理和行为的倾向性 态度构成: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意向成分
举例(校园禁烟运动,75%支持,25%反对)
支持
反对
吸烟危害、浪费金钱、构成火灾。 个人自由、吸烟利于交友、提神醒脑
生产率、创造力、长期效益
个人的后果
工作满意感、安全、个人发 展、工作与家庭的最佳组合
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
个体职业心理发展三个时期: 幻想期:儿童四、五岁
试探期:
实现期:(18、19岁兴)趣以阶后段试(探11、-1具2岁体)、专门化
职业能力阶段(12-14岁) 职业价值阶段(15-16岁) 转移阶段(18-19岁)
从众、逆反、模仿 参与活动改变行为
角色扮演 非财会人员财务培训: 苹果加橘子、沙盘模拟
第一章 职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社会化
五、职业发展的理论
1、雪恩的职业动力论
外职业、内职业、职业动力论、职业发展观
2、金斯伯格的职业发展理论
3、萨帕的职业发展理论
4、台德曼的职业自我概念发展理论:
职业自我概念:个体对职业与自身关系的认识及定型。
中国:2006年8月中国科协联合中国科普研究所发布 “第六次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 认为教师的职业声望最高,科学家居第二位,医生居第 三。
职业声望的决定因素
职业收入 职业所拥有的权力 从业人员受教育的年限 职业所需要的经验 职业岗位的稀奇程度
社会职业意识的发展
(二)职业价值
我国标准产业分类法
1.农业、狩猎业、林业和渔业; 2.矿石和采石业; 3.制造业; 4.电力、煤气、供水业; 5.建筑业; 6.批发与零售业、餐馆与旅店业; 7.运输业、仓储业和邮电业; 8.金融业、不动产业、保险业及商业性服务业; 9.社会团体、社会及个人的服务; 10.不能分类的其他活动。
第二章 职业发展与个体职业社会化
NEXT
2、人生发展周期
雪恩:人的一生交织在由三个生命周期构成的心 理、社会生活空间当中
A 生物—生活周期
难完
度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