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第五十四条下列合同,当事人一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一)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二)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受损害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变更或者撤销。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第十八条土地承包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按照规定统一组织承包时,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平等地行使承包土地的权利,也可以自愿放弃承包土地的权利;
(二)民主协商,公平合理;
(三)承包方案应当按照本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依法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的同意;
(四)承包程序合法。
第十九条土地承包应当按照以下程序进行: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选举产生承包工作小组;
(二)承包工作小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订并公布承包方案;
(三)依法召开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讨论通过承包方案;
(四)公开组织实施承包方案;
(五)签订承包合同。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第二十四条涉及村民利益的下列事项,经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方可办理:(一)本村享受误工补贴的人员及补贴标准;
(二)从村集体经济所得收益的使用;
(三)本村公益事业的兴办和筹资筹劳方案及建设承包方案;
(四)土地承包经营方案;
(五)村集体经济项目的立项、承包方案;
(六)宅基地的使用方案;
(七)征地补偿费的使用、分配方案;
(八)以借贷、租赁或者其他方式处分村集体财产;
(九)村民会议认为应当由村民会议讨论决定的涉及村民利益的其他事项。
村民会议可以授权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前款规定的事项。
法律对讨论决定村集体经济组织财产和成员权益的事项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吉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管理条例
第十六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变更或者解除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一)当事人双方协商同意,并且不损害国家、集体利益的;
(二)由于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原因,致使流转合同无法履行的;
(三)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规定的义务或者丧失履行义务能力,致使流转合同无法继续履行的;
(四)土地被依法征收、征用和占用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十七条有下列情况之一,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无效:
(一)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对抗善意第三人的;
(二)采取欺诈、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签订合同的;
(三)不属于同一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人互换土地承包经营权的;
(四)采取转让方式流转未经发包方同意的;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况。
第二十五条集体林地、草地、果园、渔塘等农村土地的承包方式,应当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后确定。
第四章纠纷处理
第三十四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三十五条县(市、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委员会负责本辖区农村土地承包纠纷仲裁工作。
第三十六条仲裁委员会及仲裁庭人员组成、仲裁案件的申请、受理、开庭、裁决、执行等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执行。
第三十七条当事人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自收到裁决书之日起30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逾期不诉讼的,裁决书即发生法律效力。
第三十八条当事人对发生法律效力的裁决应当主动履行。一方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2号)
《吉林省农村审计条例》已由吉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1993年11月12日通过,现予公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二十一日
吉林省农村审计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对农村经济活动的审计监督,保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农村审计,是指各级农村审计机构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与其有资产隶属关系的单位、合作基金会及其联合会、农村其他集体经济联合体的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以及对有关部门和单位提取、管理和使用农民承担费用、劳务等情况所进行的审计。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的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农村审计工作,其设立的农村审计站具体负责审计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农村审计站接受本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农村审计站的领导。乡(镇)农村审计站接受乡(镇)人民政府和上级农村审计站的领导,其负责人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任免。
农村审计站的审计业务,由上级农村审计站领导,并接受上一级或同级国家审计机关的指导。
第五条农村审计站应当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农村审计人员的任职条件和聘任、解聘工作,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规定并组织实施。
农村审计证由省人民政府统一制发。
第六条农村审计人员必须依法审计,忠于职守,坚持原则,客观公正、廉洁奉公,保守秘密。
第七条农村审计站依法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
农村审计站作出的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被审计单位和有关人员必须执行。审计结论和处理决定涉及有关单位的,有关单位应当协助执行。
农村审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受法律保护,任何人不得打击报复。
第二章审计对象与范围
第八条农村审计站对下列单位进行审计监督:
(一)村、社(组)集体经济组织;
(二)乡(镇)合作基金会及其联合会等集体融资组织;
(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兴办的经济联合体;
(四)有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资产的其他有关单位;
(五)下级农村经济管理站。
第九条农村审计站对第八条所列单位的有关下列事项进行审计:
(一)财务收支及其有关的经济活动;
(二)财经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及执行情况;
(三)收益(利润)分配情况;
(四)承包合同的签订、鉴证、变更和履行情况;
(五)村提留、乡(镇)统筹费和劳务的预算、决算、提取和管理、使用情况;
(六)各种承包金、租金、征用土地补偿费等其他村级收入的上交、使用情况;
(七)各种借入资金的收支情况;
(八)固定资产的形成、变更和处理情况;
(九)基本建设工程的预算、决算情况;
(十)乡(镇)合作基金会及其联合会等集体融资组织的资金收取、管理、投放、回收、收益、分配情况;
(十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与其有资产隶属关系的单位、乡(镇)农村经济管理站负责人任期目标及离职的经济责任;
(十二)贪污、侵占、挪用、挥霍集体资金的行为;
(十三)在合资、合作、联营中,与集体经济组织经济收益有关的经济活动;
(十四)社会捐赠、国家直接拨付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款项、物资的使用情况;
(十五)政府或上级农村审计站交办的审计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