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 2005-10-17 10:38)
----------------------------------------------------------------------------------------------------------------------
河南省位于中国中部。全省现有18个省辖市、159个县市区, 省域面积16.7万平方公
里,2004年底全省总人口9717万。河南 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也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
中经济大 省。全省经济总量、利税总额、财政收入、存贷款余额、发电量 等主要经济指标
均居中西部地区首位。2004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 8815亿元,居全国第5位,占全国的比重达到
6.4%,人均生产 总值已超过1000美元。第二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突破50%, 工业增加值达到
3862亿元,居全国第6位。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 2652亿元,居全国第8位。今年上半年经济发展
继续保持强劲的 增长势头,全省生产总值达到4863亿元,同比增长143%,为 1997年以来最高增
幅。夏粮产量260921万吨,创历史最高水平。 前8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5%,居
全国第3位; 城镇固定资产同比增长46.8%,居全国第2位;社会消费零售总 额增长14.6%,居全
国第5位;外贸出口增长37.4%,居中西部 首位。总体上看,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
点:
一是区位优势非常突出。河南地处 中原,承东启西、连南贯 北,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在中国产业布局由东向西的梯度 转移和西部大开发中,河南既是梯级发展的重要承接带,又是
西部地区向中东部地区开放的跳板和桥头堡。河南是全国重要的交 通枢纽,已初步形成了铁
路、公路、航空、内河航运互为补充的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o区位优势非常明显。河南地处全
国铁路网中 心,京广、陇海、焦枝、京九、宁西等14条干支线铁路在境内交汇,与地方铁路共
同形成了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铁路网,截止 2004年底,国家铁路通车里程达3410公里,地方铁
路正线里程 达1204公里。郑州至西安高速铁路客运专线,郑州至北京、至武 汉高速铁路客运
专线也将在"十一五"期间投入使用,届时郑州 至北京、西安、武汉等地的时间仅需3个小时左
右。去年末,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1758公里,居全国第4位。到今年底将达到 2500公里以
上,2007年将超过4000公里。目前,河南已开辟航 线76条,其中国际和地区航线9条,国内航线67
条。郑州新郑 机场可起降波音747飞机,年发送旅客250万人。现在正在进行改造扩建,到"十一
五"末可形成发送旅客500万人。河南的公 用电信网在全国也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截止目前,
省内已形成四 纵四横的信息高速框架,公用电信网光缆长度为19万公里,居全 国第4位。郑州
铁路东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已经开通,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获准设立国家
级出口加工区。
二是资源禀赋条件较好。河南地处 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 带,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和
畜禽饲养,是全国重要的农产品、 畜产品生产基地之一。河南粮食总产量常年稳定在4000万
吨以 上,小麦产量连续八年保持全国第一;玉米、大豆、棉花、油料、肉类等产量稳居全国前3
位,烟叶、禽蛋、奶类等产量也位居全 国前列。全省矿产资源比较丰富,已发现矿产资源154
种,在已 探明储量的81种矿产资源中,铝、天然碱、水泥用粘土等8种居 全国首位。石油、煤
炭、天然气、玻璃用凝灰岩、锐、鸽、组、 铝土矿等71种居前10位。河南横跨黄河、淮河、
长江、海河四 大流域,水资源相对丰富,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
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且价格低廉。2004 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 达到16%,普通高校在校生
达到7028万人。河南城乡从业人员 总数达到5550万人,居全国首位,其中城镇从业人员850万
人, 职工年平均工资1295美元。可以说,河南省具有近乎无限供给的、 比全国平均成本低得多
的劳动力资源优势。
四是市场潜力巨大。河南人口接近 1个亿,本身就是一个庞 大的市场。2004年社会消费
品零售总额达到2808亿元,占全国 的55%左右。随着人民生活从基本实现小康向更加宽裕的小
康社 会迈进,巨大的市场潜力将进一步转化为现实购买力。目前,河 南已建成各类商品交易市
场6000多个,其中年交易额超过1亿元 的商品交易市场138个,大型零售市场已超过100个。郑州
商品 交易所形成的"郑州价格"是中国粮油市场的重要指导价格,也 是世界粮油市场的重要参
考价格。以郑州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流 通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国家支持河南加快郑州现代物
流中心的建 设,到"十一五"末将成为全国重要的面向中西部地区的现代物流中心。
五是发展环境良好。一是基础设施 日趋完备。2004年全省煤 炭产量达到1.44亿吨,居全
国第3位。电力装机总容量2423万 千瓦,居全国第6位,今年还将新增电力装机容量400万千瓦。
"十一五"期间河南将继续抓好电源建设,使河南成为全国重要 的火电基地。二是企业自我发展
能力进一步提高,全省科技创新 能力逐步增强,已建立了一批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
重 点实验室。橡塑模具、优质小麦品种等应用型研究水平居国内领 先地位。科技进步对经
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三是市场在资 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大大增强,政府工作效率显著
提高。国有 大中型企业改革步伐明显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占国民经济的比重 已达到44.8%左
右,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显著增强。

六是历史文化积淀厚重。河南是中 华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之 一。历史上先后有20多个朝
代建都或迁都于河南。中国八大古都 河南占居一半,包括:商都郑州、殷商古都安阳、九朝古
都洛阳、 七朝古都开封。悠久的历史给河南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历史文化遗 产,河南的地下文
物居全国第一位,地上文物居全国第二位,馆 藏文物占全国的八分之一,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97处。河南 自然风光兼具北雄南秀,全省风景名胜区32处,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6个。安阳
殷墟、洛阳龙门石窟、中岳篱山、焦作云台山、济 源王屋山、信阳鸡公山等均在国内外具有
较高的知名度。近年来,河南按照建设文化旅游大省的目标,对郑、沐、洛沿黄"三点一 线"等
重点旅游景区的基础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和建设,推 动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旅游
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已 达到72%,正在逐步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七是工业体系比较齐全。河南工业 已形成了以丰富的矿产资 源和农副产品为依托,以能
源、机械、冶金、建材、化工、食品、 轻工、纺织和烟草等产业为主体,具有一定规模的工
业体系,工 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在煤炭工业、电力工业、 装备制造工业、信
息产业、农畜产品精深加工、铝工业等方面, 已经形成了较强的竞争优势。肉制品、速冻食
品、彩色玻壳、帘 子布、玻璃、拖拉机、公路客车、.电力保护装备、氧化铝、电解 铝等产
品的市场占有率和整体竞争力位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在今后的发展进程中,河南省将以加快
工业化、城镇化,推进 农业现代化为基本途径,努力把河南建成全国重要的优质粮食和 畜产品
生产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全国重要的先进 制造业基地、辐射全国的区域性物
流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文化旅游 大省,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的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
源 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 道路,进一步提高整体竞
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