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及开发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及开发

文章编号 1002-2031(2006)01-0021-06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及开发程道品 刘宏盈摘 要 通过对日益兴起的城市生态旅游的缘起、概念及内涵的阐述,提出了城市生态旅游的开发模式、功能分区等观点。

以此为理论参照,分析了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开发中功能分区、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开发中图分类号 F590 文献标识码 A收稿日期 2005-09-21 修回日期 2005-11-23基金项目 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1BJ Y002)。

作者简介 程道品(1962!),男,汉族,湖北广水人,广西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教授,院长,博士,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生态旅游;刘宏盈(1981!),男,汉族,湖北襄樊人,广西桂林工学院旅游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旅游规划与生态旅游。

当前,我国的旅游形式已从过去的纯自然观光型向城市旅游和生态旅游转变。

城市旅游以深圳、上海游为代表,而生态旅游则以游览桂林山水和张家界为代表。

城市旅游是城市文明的一种体现,是人们享受人类文明的一种需求;而生态旅游则是以其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绿色旅游特性,满足了都市人释放压力,放松身心的需要,因而得到迅速发展。

桂林是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但随着传统的大众型观光旅游的发展,旅游活动对旅游景点(区)造成的破坏和环境污染越来越大,它们日益威胁到桂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寻求实现桂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势在必行。

一 城市生态旅游的缘起、概念与内涵1.缘起(1)城市旅游城市旅游早在20世纪60年代即在西方盛行。

在我国,深圳、上海等地是发展城市旅游的代表,它们以城市为依托,通过美化城市环境、建造人造景观来发展旅游业。

如深圳在自然旅游资源几乎空白的基础上,通过建造∀锦绣中华#、∀欢乐谷#等景观和娱乐设施,每年吸引大批游客前往参观游览。

一般认为,城市旅游是以现代化的城市设施为依托,以该城市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周到的服务为吸引要素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独特的旅游方式。

城市旅游的实质是旅游者对现代城市的物质或精神文明的向往与追求。

(2)生态旅游近几十年来,被人们称为朝阳产业的旅游业迅速发展,规模和范围日益扩大,但由于传统的旅游方式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致使旅游地的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总体环境质量下降。

另一方面,城市化的发展,使得都市人整日生活在高楼林立、噪声污染严重的环境中,生活空间日益狭小。

于是,一种回归自然、放松身心的绿色旅游形式!!!生态旅游便出现了。

生态旅游最早提出于1980年,1983年世界自总第129期城市问题2006年第1期然联盟生态旅游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Ce ballos Lascurain)将它定义为∀以考察、观赏风景、野生动植物以及能在该地发现的所有现存的文化现象的特点为目的,到较为偏僻或未被污染的地区旅行。

#生态旅游因其回归自然、保护环境的特性而迅速发展起来。

(3)城市生态旅游的兴起城市是一个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游客的集散地和客源产生地。

城市为发展旅游提供了足够便捷的条件。

城市内或城市郊区一般都有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或自然保护区等,对广大城市居民和旅游者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它们为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城市中,随着城市旅游和生态旅游的发展,人们逐渐发现这二者的结合!!!城市生态旅游是一种很好的旅游方式,既能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又能使游客回归自然、放松身心,因而日益受到城市居民及旅游者的欢迎。

2.概念及内涵(1)城市生态旅游的概念城市生态旅游是以现代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为依托,以城市地域内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为旅游吸引物,同时维护城市环境生态平衡和强化环保观念,并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效益合一为目标的旅游活动。

(2)城市生态旅游的内涵关于城市生态旅游,国内外学者已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包括∀城郊生态旅游#、∀城郊旅游#、∀都市生态旅游#等。

由于名称的不同,对于城市生态旅游地域范围的界定也有所不同,大体上可分为两种观点:其一认为城市生态旅游地应指城市郊区,它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城市居民;另一种观点认为,这里的城市所指乃是∀大概念城市#,即城市生态旅游地是广义的行政区划上的地域范围。

笔者认为,城市生态旅游区所涵盖的范围应包括城市核心区及城市近郊区(具体划分见城市生态旅游功能分区)。

城市旅游、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三者的关系如图1所示:图1 城市旅游、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关系示意图生态旅游涵盖范围很广,按旅游吸引物的对象来划分,包括森林生态旅游、海洋生态旅游、草原生态旅游等多种形式,而城市生态旅游只是其中的一种。

其他的生态旅游形式与城市生态旅游都强调维护生态平衡和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般的生态旅游景点多为天然的、未经破坏的自然环境,强调其原生态特征,是一种非大众的专项旅游活动体系;城市生态旅游则大多是城市地域内保护较好的景观,是人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的结果,它既包括自然景观也包括人文景观。

传统意义上的城市旅游是一种大众的旅游活动体系,它包括观光旅游、度假旅游等众多的旅游活动形式,它是外地旅游者被该目的地城市本身的特色或其所提供的一系列的服务所吸引而实施的旅游行为。

城市旅游和城市生态旅游虽然都强调保护环境,但显然城市生态旅游对于环境保护的要求更高,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具有环保意识的旅游者才可以参加这种旅游活动,才能被称为∀生态旅游者#。

杨桂华教授曾将生态旅游者区分为∀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和∀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

城市生态旅游者就是这种∀一般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的构成之一。

城市生态旅游并非是城市旅游和生态旅游的简单叠加。

城市生态旅游代表一种理念,是基本意义上的生态旅游理念在应用上的创新和拓展。

生态旅游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种形式,而城市生态旅游又是生态旅游的一种应用意义上的延伸。

城市生态旅游所倡导的是一种健康的旅游消费方式,旅游者在城市市域内游览,不仅可以欣赏到城市自然风貌,而且使他们有机会了解当地的文化和历史,在游览中不仅获得了身心的愉悦和满足,同时接受和加强了环境保护意识,从而自觉融入到对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中来。

3.相关研究生态旅游如何合理开发与管理,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界比较关注的内容。

Stefan Gossling (1999)认为成功的生态旅游应采取教育、控制等综合管理措施,游客数量可以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方式得到有效限制。

M asberg B A 和M ora l e s N (1999)运用定量与比较分析法,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提出生态旅游开发的5个成功要素以及24个相应策略。

黄震方研究并提出了生态旅游与环境伦理之间的互动模式,认为在旅游业中导入这一模式,可以构建环境伦理和推动生态旅游的广泛而深入持久的发展。

在城市生态旅游的研究方面,吴国清[1]对城市郊区的生态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并应用R ichard Foster的同心圆模式理论,根据城市郊区独特的地域特性和圈层结构,将城市郊区划分为3个圈层。

李艳娜[2]等将景观生态学中斑块、廊道、基底理论应用于城市生态旅游景观的设计中,提出了城市生态旅游的规划模式。

常捷[3]等认为城市生态旅游有助于解决生态利益、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之间的矛盾,是培养生态伦理道德的理想场所。

骆静珊[4]等认为城市生态旅游地是以一定城镇体系和相应的乡村背景以及山川农田等风光组成的市域,并提出了城市生态旅游地的开发思路。

李丰生[5]等对城市旅游和生态旅游的一体化模式进行了研究。

二桂林城市生态旅游发展现状1.城市生态旅游资源桂林市是国家著名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拥有类型众多的自然及人文旅游资源。

早在1999年中国∀生态旅游年#时,桂林就被确定为可开展生态旅游的地域之一。

据调查,桂林市共有旅游资源实体1099处,其中地文景观类231处,占21 0%;生物景观类112处,占10.2%;水文风光类78处,占7.1%;历史遗产类364处,占33.1%;现代人文与抽象人文景观类164处,占15 0%;旅游服务景观类150处,占13.6%。

在自然、人文、旅游服务三大景观资源系列中,以山水景观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为主。

桂林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山青、水秀、洞奇、石美是桂林山水总的特点。

秀丽的桂林山水在地貌学上属于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而完美。

阳朔山水园、世外桃源、十里画廊、龙胜梯田、温泉、兴安灵渠、猫儿山、资江、八角寨、荔蒲银子岩等都是桂林的自然生态旅游资源。

水文景观中,以漓江最为著名。

此外,资江、遇龙河等水域两岸景色秀美,也是桂林自然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桂林是个具有21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人文生态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甑皮岩遗址、靖江王城、王陵、恭城文庙、武庙及桂林特有的山水文化。

桂林奇山秀水、世外桃源式的生活环境造就了桂林人善良、淳朴、热情好客的性格特点。

壮、瑶、苗、侗等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民风民俗也构成了桂林人文生态旅游资源的一部分。

2.城市生态旅游的发展(1)旅游发展概况桂林市是我国西部地区的重要对外开放城市,也是国务院第一批命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

桂林市现代意义上的旅游业发展,始于上世纪70年代初,由于外事接待的需要,漓江、七星公园、象鼻山、叠彩山、伏波山等成为最早一批用于外事接待的景点。

经过多年发展,它们已经成长为桂林旅游的经典!!!∀三山两洞一条江#。

改革开放以来,桂林旅游业迅猛发展,1998年桂林地、市合并,为旅游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桂林旅游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期,从市区中心到各郊县都出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局面。

桂林城市市域范围较小,市辖5区、12县,全市总面积为27809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560平方公里。

∀东西一座桥,南北一条路#(分别指解放桥和中山路)是桂林城的真实写照。

2000年以前,桂林城市面貌比较破旧,游客往往用∀一个美丽的少女外面穿着一件破衣裳#来形象地表述桂林的城市形象。

因此,2000年以前桂林旅游发展的旅游吸引物主要是以自然山水风光为主,以观光型旅游产品为主导。

为了做强做大桂林旅游业,并带动其他商贸服务业全面发展。

桂林市制定并努力全面实施旅游发展总体规划,采取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等措施,旅游市场秩序进一步好转,旅游收入大幅提高。

同时推行旅游景区景点国际标准和质量等级标准,漓江景区、乐满地、资江景区等一批景区景点通过了国际或国家认证。

同时,加大对各县旅游业的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景点开发建设,建立大桂林旅游圈。

目前桂林市的旅游产业已初步形成多元化格局,从最初的传统大众观光旅游,走马观花、低消费、低水平的单一的游览方式发展到目前以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体育休闲旅游、会议商务旅游等多种旅游产品和多种旅游方式全面协调发展的旅游活动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