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浅议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浅议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浅议
摘要:文章围绕会计领域存在的信息失真、监督不力、秩序混乱等问题,强调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会计;职业道德;道德建设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科学技术发展越来越要求会计信息准确、真实和符合质量要求。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会计法规体系逐步建立健全,会计管理得到强化,会计人才培养,理论研究队伍建设不断取得进展,会计在我国的经济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会计领域中仍存在秩序混乱、会计信息失真、法制观念淡薄、会计监督不力等严重问题。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会计人员职业
道德下滑便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一)会计诚信危机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突显
会计人员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经济技术性较强的工作。

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我国经济生活出现了大面积持续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会计面临诚
信危机。

21世纪以来,国家财政部、审计署的几次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

2000年国家审计署组织力量对1 200家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负债表、损益情况进行审计,发现会计报表严重不实的企业占68%,有的虚盈实亏,有的虚亏实盈,有的顶风违纪私设小金库,各类违纪违规金额达1 000多亿元;2001年财政部在各单位自
查自纠的基础上,对 2.3万个单位进行的重点检查结果显示,资产不实比例
在1%以上和利润不实比例在10%的单位分别占被抽查单位的50%和57%,部分企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仍很严重。

在财政部公布的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中显示,在被检查的不足200户企业中,资产不实5%以上的有36家,占总数的18.75%,利润不实10%以上的企业有103家,占53.6%,利润严重失实,虚盈实亏企业有19家,虚亏实盈企业有8家。

另外,还有22家企业存在账外设账问题。

2003年财政部组织驻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对152户企业2002年度会计信息质量进行了检查,共查出企业资产不实85.88亿元,所有者权益不实41.38亿元,利润不实28.72亿元。

[1]由此可见,不同的会计主体受各自的利益驱动,
会计作假的手段、金额一年比一年有过之而无不及。

因此,挽救会计诚信危机,重塑会计人员的良好形象,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道德水平刻
不容缓。

(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客观需要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又是讲效益的经济,注重的是“互利”、“双赢”,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应坚持公正、公平、竞争的原则,而市场经济的竞争原则会刺激一些人的投机心理和不正当竞争行为,滋生大量贪赃枉法、行贿受贿、偷税漏税等腐败现象,这些腐败现象大都又与财会人员作假账分不开。

因此,为了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保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会计从业人员必须遵循一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纪律,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信息在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上越来越显示出突出而重要的作用。

我国正处在新旧体制交替和社会转型期,市场发育不完善,法制体系不健全,宏观经济监督和企业自我约束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会计人员在本单位的利益与政府利益、社会利益相冲突时,由于受市场消极因素的影响,见利忘义、唯利是图,拜金主义、享乐思想滋长,致使许多单位出现财务管理上弄虚作假、乱用资金、贪污受贿、私设小金库、票据作假等违法违纪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国家市场环境和经济秩序,给国家、
集体、个人带来了巨大损失,制约了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

市场经济是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不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财务人员在违规受益大于违规成本的情况下,极易违背职业道德,从而使生产要素不是按照价值规律运行,资源和资金也不是朝最佳方向流动,最终导致市场经济的不公平竞争。

因此,只有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使会计人员都能用会计职业道德来规范、指导自己的行为,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使用自己的会计权利,忠实地履行自己的义务,才能保证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运行和会计职能的有效发挥,才能保障会计核算的真
实、公正和合理。

二、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
“道德进步的要求最终导致了社会关系的普遍的法制化趋向。

”[2]市场经济是
一种法制经济,近年来,我国的法制建设不断取得进展,会计变革也普遍地表现出规范化和法制化特征。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会计工作的普遍性、会计信息的社会性、会计作用的国际性都需要会计
人员更新观念,学习新法规、掌握新知识。

自1985年1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颁布到现在,我国已颁布和施行的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有10多项,这些法律、法规从会计机构设置和会计人员配备、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会计核算要求、编制财务报告、会计监督、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对会计工作进行了详细、明确的规定,会计工作日显规范。

但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们的会计立法还很滞后,执行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以基本法《会计法》来说,虽经多次修订,但执行中仍有弊端。

《会计法》处于一种相对封闭状态,基本上是一部“专管财会人员”的技术性法规,在此领域外则知之甚少,而一些该领域的投机分子在违法成本很低的情况下,也敢于知法犯法。

在施行的过程中也颇有弹性,造成地方有关部门对造假行为的追究、处罚不力。

对会计人员职业行为的要求,虽已有了单独规范和明确要求,但还缺乏系统性、完整性,对会计违法行为的制约,也缺乏强制性和操作性,这在客观上不利于制约违法行为的滋生与蔓延,也使会计人员在抵制违法行为时,缺乏法律保障。

故只有健全和完善会计法律制度,才能为会计职业道德体系的重塑提供法律支
撑,才能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二)提高会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
由于现代经济业务的复杂多样,会计准则、制度中对于同类业务提供了多种不同的方法和程序,同时有些特殊情况又不能依靠法规条文作出选择,因此提高会
计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执法守法的必要保障。

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依据会计基本原则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而生成的,在会计信息生成过程中,会计人员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推测和判断,而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推测和判断往往会导致截然不同的结果。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不断增加,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而我国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水平参差不齐,会计人才市场上存在着数量上供大于求,但素质和结构上供不应求的畸形现象。

现实中不少会计人员缺乏基本的业务素质,会计工作拖拖拉拉,频于应付差事,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专业技术能力较差,职业胜任能力明显不够,业务素质低下,记账不符合规范,账簿混乱,这些都大大降低了会计工作效率和会计工作
质量。

(三)建立严格的监管体系,加大奖惩力度
建立健全会计职业道德规范体系后,更重要的是去要求社会公众、会计专职人员和注册会计师去严格执行,再合理的制度不去执行便等于没有。

同时,鉴于会计的重要职能和对社会经济起的作用,由财政、税务、审计、监察等部门对会
计人员遵守职业道德的情况经常进行检查、督促也显得尤为重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