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课题: 温度检测电路
专业班级: 电子1111班
学生姓名: 黄伟
指导教师: 陈惠斌
设计时间: 2013年1月1日
信息工程学院
温度检测电路设计
一、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一个温度测量电路可以实现对外界环境温度的检测;
2.测量温度范围0°-70°;
3.0-7V对应温度范围为0°-70°。可用万用表观察;
4.温度传感器给定,采用Pt100热敏电阻;
5.使用提供元器件LM358、TL431、阻容元件;
6. 完成电路设计及仿真。通用电路板上对设计的电路图进行实物连接
和调试。完成设计报告。
二、方案设计与论证
在温度检测电路中,整个电路采用12V直流供电,LM358P双运放采
用正负12伏直流双电源供电,正负电源分别接在双运放的8端口和4端
口。电路采用TL432ACLP精密基准电源提供约2.5V恒压,从三极管
2N1771集电极输出1mA~1.5mA恒流,从而构成恒流源,电流通过TP100
温度传感器形成电压小信号(TP100的阻值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电压
小信从LM358P的2,3端口输入,通过1,2端口加反馈电阻形成同相放大
器把小信号放大,接着从1端口输出,输入到5端口,再从三极管发射极
处引入2.5V恒压,输入到6端口,通过电阻的设置形成的减法放大器,
使温度为零摄氏度时,即R3为100Ω时7端口输出为0V,由于实际电路中
电阻有误差等因素,放大比例不可能百分百精确,因此,通过电位器调
零。接着7端口的信号输入到第二个LM358P双运放的3端口,通过同向
放大器放大相应倍数,从而达到输出电压对应相应温度。
三、单元电路设计与参数计算
(1)恒流源电路:设置R2=2kΩ,R2不宜过小,太小会使电路烧毁,
设置R1=2.4kΩ,同时调节电位器使集电极电流为1.212mA,电位器精
度要求较高,在这采用5kΩ的电位器。
(2)第一级同向放大器:设置R4=5.1kΩ,R7=100KΩ,使1端口输出电
压为2.5V
(3)减法放大器:设置R6=R9=R11=R12=10kΩ,从NPN管E端引入
2.5V电压使零摄氏度时7端口输出为0V
(4)第二级同向放大器:设置R10=1kΩ,R8=10kΩ,使放大倍数为11
倍,从而实现1V对应应10摄氏度。
注:为减小误差R4,R7,R6,R8,R9,R10,R11,R12不宜过
小。
四、总原理图及元器件清单
1.总原理图
1.元件清单
元件序号型号主要参数数量备注
R1电阻2.4kΩ1
R2电阻2 kΩ1
R3电阻100Ω1
代替PT100
R4电阻5.1 kΩ1
R5电位器5 kΩ1调零
R6电阻10 kΩ1
R7电阻100 kΩ1
R8电阻10 kΩ1
R9电阻10 kΩ1
R10电阻1 kΩ1
R11电阻10 kΩ1
R12电阻10 kΩ1
U1TL431ACLP 1
Q12N1711 1
U2LM358P 2
五、性能测试与分析
(1)用100Ω的电阻代替PT100零摄氏度时的阻值,进行调零,使最
后一级运放输出为零。
(2)接入PT100测量室温和体温。
(3)测量数据
测量值实际值
室温27℃25℃
体温18.4℃18℃
(4)误差分析
实际值由精密仪器提供,有较高的精准度,测量值相比之下不那么
精确。产生误差的原因有:
1·电路中电阻原件不够精确,电位器精度不够高;
2·理论计算得到的原件参数实际原件的标称值不可能完全一致;
3·焊接时电路产生电阻,从而产生误差;
4·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也直接影响测量值;
5.测量体温时测量者与温度传感器接触的面积与精密仪器测量时不
一样也将产生误差;
6·万用表的精度也直接影响测量结果。
六、结论与心得
结论:
实验中,仿真软件设计出来的电路在实际中不一定适用,比如上图
R2的取值,在仿真软件上可取100Ω,然而在实际电路中却会烧毁电
路,所以在仿真成立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认真分析在实际电路中是否可
以实现。在仿真软件中电阻阻值可以随意取,但实际中并不是每个阻值
都可以找到,所以设计完之后我们还有结合实际元件不断调试。
心得:
实验设计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从弄懂原理,熟悉仿真软件使用,设
计电路,焊接,到检查错误,每一步都来不得半点马虎,完整的完成
一个设计要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检查错误是一件很费眼力和脑力的
活动,但是当你真正冷静坐下来一步一步检测时,每一个错误的发现
都是一个惊喜,每个惊喜都会带来成功的喜悦。虽然这次设计花了好
长时间,有人说0.5学分,不值得的,但我觉得这不是学分可以衡量
的,这是一个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这次设计教会我最重要的一个原
理是,别人只能给你指导,最终解决问题的主体是自己,所以要对自
己有足够的信心,学会独立解决问题。
七、参考文献
[1] 《电子线路》(线性部分,作者:谢嘉奎)
[2] 百度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