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击实试验第一节击实试验的基本原理一、基本概念1. 土的压实性工程中,用于填筑路堤等的填料均处于松散的三相状态,在以机械方法施加击实功能的条件下,可以压实增加密度,使其具有足够的强度、较小的压缩性和很小的透水性。
土的这种通过碾压施以一定压实功能,密度增加的特性称为土的压实性。
在用粘性土作为填筑材 表示填土的密实性。
料时,常用干密度d2. 击实试验为了获得最理想的压实效果,需要充分了解土的压实特性,其中,影响压实特性的主要因素是含水率和施加的压实功能。
为此,在工程实践中常常在模拟现场施工条件(包括施工机械和施工方法)下,找出压实密度与填土含水率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压实填土的最佳密度(既最大干密度)和相应的最优含水率。
击实试验就是为了这种目而利用标准化的击实仪具,得到土的最大干密度与击实方法(包括土的含水率和击实功能等)的关系,据以在现场控制施工质量,保证在一定的施工条件下压实填土达到设计的密实度标准。
所以击实试验是填土工程如路堤、土坝、机场跑道及房屋填土地基设计施工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试验项目。
工程经验表明,欲将填土压实,必须使其含水率降低在饱和状态以下,即要求土体处于三相介质的非饱和状态。
土在瞬时冲击荷载重复作用下,颗粒重新排列,其固相密度增加,气相体积减少;当锤击力作用于土样时,首先产生压缩变形,当锤击力消失后,土又出现了回弹现象。
因此,土的击实过程,即不是固结过程,也不同于一般压缩过程而是一个土颗粒和粒组在不排水条件下的重新组构过程。
用击实试验模拟现场土的压实,这是一种半经验方法。
由于土的现场填筑辗压和室内击实试验具有不同的工作条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根据工程实践经验求得的,因此很多国家以及一个国家的不同部门就可能有其自用的击实试验方法及仪器。
图击实仪国内常用的击实试验仪器如图,主 1—击实筒;2—护筒;要包括击实筒和击锤两部分,仪器型号和试 3—导筒;4—击锥;5—底板验方法不同,其尺寸参数各异。
3. 击实曲线室内击实试验,一般是备用同一土质不同含水率的数个土样,通常5~6个,分别拌和均匀,分层装入击实筒中,按一定功能进行击实,并测定土样的湿密度和含水率,按下式计算土样的干密度: w d 01.01+=ρρ (5—1) 式中 d ρ——击实后土样的干密度,g /cm 3; ρ——击实后土样的湿密度,g /cm 3;w ——击实后土样的含水率,%。
如此按照上述方法对第二、第三……个试样进行试验,即可得到各试样相应的湿密度和相应的含水率.并计算其干密度,然后在以干密度为纵坐标以含水率为横坐标的直角坐标系中绘制d ρ~w 曲线,如图所示,该曲线即称为击实曲线。
图 击实曲线4. 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击实曲线表明,对于某一填筑土料,在同一击实功能作用下,填土的干密度随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具体表现为,当含水率较小时,土的干密度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大,而当含水率的增加达到某一值后,含水率继续增加反而使干密度减少。
所以击实曲线的形态呈具有峰值的上凸形,其峰点对应的干密度即为土的最大干密度,常用m ax d ρ表示,与其相对应的10含水率即为土的最优含水率,常用opt w 表示,如图所示。
土的最优含水率一般在塑限附近(既±P w (2~3)%),约为液限的~倍。
这是因为土的含水率较小时,土粒周围的结合水膜较薄,连接较牢,土粒不易移动,故难以击实;当含水率较大时,结合水膜较厚,从而把颗粒分隔开,此时作用在土体上的锤击荷载更多地为孔隙水所承担,从而使得作用在颗粒上的有效应力减小,反而减少土的密度,使击实曲线下降。
在最优含水率时,水膜厚度适中,土粒连接较弱,又不存在多余的水分,故易于击实,使土粒靠近而排列得最紧密。
可以认为击实的机理主要取决于土中水膜厚度的变化和孔隙水的多少。
5. 压实度工程实践中用压实度来控制粘性土的压实标准,压实度的定义是现场填土的干密度与室内标准击实功能击实的最大干密度之比,用百分数表示。
我国土坝设计规范中规定,Ⅰ、Ⅱ级土石坝填土的压实度应达到95%~98%,Ⅲ~Ⅴ级土石坝的填土压实度应大于92%。
填土地基的压实度标准可参照这一规定。
6. 表面压实法和重锤夯实法表层压实法是利用机械碾压或机械振动对填土、湿陷性黄土、松散粉细砂表层进行压实。
其压实功能影响深度较小,在填土工程中通常分层碾压,压实后的厚度控制在30~40cm 左右,该方法也用于处理表层厚度较小的软弱地基。
重锤夯实法是利用重锤自由下落时的冲击能来夯实填土或浅层地基。
夯实效果与夯锤重量、锤底直径、落距以及土质等因素有关。
二、土的击实性1. 击实土样的含水率特性图曲线右上方的一条线是饱和度为100%的饱和曲线。
它表示当土在饱和状态时的含水率与干密度之间的关系。
根据土的三相比例关系可以导出饱和曲线的表达式为: 100)11(⨯-=w s d sat G w ρρ (5—2)式中 sat w ——饱和含水率,%;s G ——土粒比重或相对密度; w ρ——水的密度,g /cm 3;d ρ——土的干密度,g /cm 3。
由于土是处于三相状态,所以当土被击实达到最大密度时,土孔隙中的空气不易排出,即使加大击实功能亦不能将土中受困气体排尽,故被击实的土体不可能达到完全饱和的程度。
因此当土的干密度相等时,其击实曲线上各点的含水率必然都小于饱和曲线上相应的含水率。
这就是为什么被击实土的曲线均位于饱和曲线的左下侧,而不可能与饱和曲线有交点的原因。
对于一般粘性土来说,其最大干密度(峰点)所相应的饱和度约为80%左右。
这是因为在迅速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中的气体不能全被排出,即无论如何击实,土的饱和度都达不到100%。
2. 击实功能对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影响土的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与击实功能的大小密切相关。
如图(a )是某一粉质粘土在击数分别为10、20、30、40、60击的击实功能作用下,得到的不同击实曲线。
曲线说明,用较大的击实功能在较小的含水率状态下,可获得较大的最大干密度;而用较小的击实功能,需要在较大的最优含水率情况下,获得较小的最大干密度。
这是因为含水率较小时,水膜较薄,抵抗土粒移动的力较大,只有用较大的击实功能才能克服这种抵抗力。
反之,用较小的击实功能不易克服较大的抵抗力,只有在较大含水率情况下,才能把土压实,而获得较小的最大干密度。
g /c m(a )击数对对土击曲线的影响m a x N g /c m a x o p t NN(b )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与击实功能的关系图 不同击实功能对击实性的影响图(b)中曲线显示,击实功能愈大,所得的击实效果较好,得到的最大干密度愈大。
但在击实功能较小时,增大击实功能,干密度增加较快;击实功能较大时,击实功能的增大,最大干密度增加缓慢。
这是因为土被击实达到一定密实程度后,土粒已经移动到新的位置,增强了土的抵抗力,继续击实效果不佳。
同时,随着击实功能的增加,最优含水率不断减少。
综上所述,当填料的含水率较小时,要获得较大的干密度,必须加大击实功能;或者适当增加填土料的含水率,在较小的击实功能作用下获得一定的干密度。
三、影响土击实性的主要因素以上分析可知,影响土的击实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土质情况(矿物成分和粒度成分)、土所处的状态(含水率)和击实条件(击实功能)。
首先,土的类型对击实效果有较大影响,不同的土类有不同的击实特性。
对粘性土而言,通常含细粒愈多的土,其最大干密度的值愈小,而最优含水率愈大,表5-1是我国一般粘性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经验值。
如果土中含有一定的粗颗粒(砂、砾石等)或土的级配良好,土能在较小的含水率下得到较大的干密度。
表5-1 粘性土最大干密度和最优含水率的经验值土中含有机质对土的击实效果有不良的影响,有机质亲水性强,不易将土击实到较大的干密度,且有机质还会进一步分解而使土的性质恶化,故填筑土料中有机质含量有一定的限制。
其次,由于粘性土填料存在最优含水率,在填土施工时应将土料的含水率尽量控制在其左右,以期用较小的能量获得最佳的压实密度,含水率偏低或偏高均不利于土的压实。
含水率偏低时,压实土具有凝聚结构特征,均匀性好,强度较高,较脆硬,但浸水容易产生附加沉降;当含水率偏高时,压实填土具有分散结构特征,可塑性大,变形稳定,但强度较低。
可见,含水率偏高或偏低有各自的优缺点,在设计土料时要根据工程要求和当地土料的天然含水率情况,选择合适的施工含水率。
此外,击实功能对压实密度的影响与土的含水率大小有关,如图是三种不同含水率土的击实特征,当含水率较低时,增加击实功能有效地增加填土的密度,如含水率较高,只在击实刚能较小时,增加击实功能可增加压实密度,击实功能稍大一些时,再增加击实功能对压实密度的增加就没有效果。
图土的干密度与击实功能的关系1—w=12%;2—w=16%;3—w=20%四、击实试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关于试验用土(1)使用风干或烘干土问题目前绝大多数单位采用风干土做试验,但也有采用烘干土的。
采用烘干土制备试样,固然方便,但却改变了土的天然特性,不符合施工实际情况。
由于烘干使土中的某些胶质或有机质被灼烧或分解,致使失去胶粒与水作用的活性,显然是会影响试验成果。
实践证明,用和用风干土试验比较,用烘干土做试验得到的最优含水率一般偏小,而最大干密度偏大。
所以在击实试验中,应用风干土作试验更为合理。
(2)试验加水拌和浸润与养护问题在土样制备中,对计算控制的水量,能否准确均匀地施加于土样上,这是保证击实试验准确性的一个重要关键,目前加水方法有两种:一为体积控制法;一为称重控制法。
其中以称重法的效果为最好。
此两法都是借助特制的喷洒器将规定喷洒的水量,在边洒边拌和的情况下,使水能均匀地分布于土样内。
然后称其水土合重,直到所加水量等于所规定的水土总量为止。
再将湿土从盘中取出,置于密闭器或薄膜袋中,放置阴凉处保湿,其静置时间可视土质具体情况而定,一般都不应少于12小时,甚至一昼夜,粉质土可适当缩短浸润时间,使有充分时间浸透,使之干湿均匀。
(3)土样重复使用问题经过锤击后的土,不可避免地会使部分颗粒击碎,从而改变了土的级配特征。
同时,欲将击实试样恢复到原有松散状态也比较困难,进而影响了水份再次施加、拌和和浸透,特别对裂隙发育的易碎性土和高塑性粘土,经击实后很难分散,更不易被水浸透,击实功能越大,最大干密度差别也越大,故一般情况下土样不宜重复使用,而应采用新土做试验。
2.关于击实容器中余土的高度问题这个问题尚未引起人们的普遍重视,一般试验规程中尚无严格地明确规定。
实际上,由于击实容器中余土高度不一所产生的影响,不仅使试验数据分散,而且随着余土高度的增大,其最大干密度有逐渐偏小的趋势。
这是因为目前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定体积击实试验,其标准击实功是从余土高度为零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