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下的外宣英译_司继涛
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下的外宣英译_司继涛
3 翻译实例
外宣文本多以信息传递、感化劝诱受众为主要 目的,大多属于信息功能为主或诱导功能 ( 亦称感 染功能) 为主的文本。以下我们各选一信息功能为 主和诱导功能为主的文本,通过诺德的分析模式来 进行翻译。
例 1. 梅园新村 ( ⅰ) 梅园新村位于长江路东端,是一组欧 式的建筑。( ⅱ) 尽管经历了岁月的风雨,但依 然保持着当年的风采。( ⅲ) 这里就是中国共 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 ⅳ) 从 1946 年 5 月到
① 诺德的“工具翻译”强调译语文化,目的是“效仿源语文化 交际活动,为目标语文化交际活动提供工具; 译文实现的功能可能与 原文相同、相类似甚至相异”( Nord,1997: 51) 。这与多数外宣英译 “以目的语为依归”( 袁晓宁,2010) ,“以目标文本潜在的交际目的 和功能为导向”( 王静,2010) 的特点相契合。因此,笔者认为,在诺 德理论框架下,多数外宣英译应以工具翻译为主。
的导向作用,另一方面强调原文分析对选择适合翻译策略的作用。运用这一模式进行外宣英译,译者可以在对原
文功能与译文目的进行分析、比较的基础上选择合理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好地实现外宣英译的目的。
关键词: 翻译导向; 文本分析; 外宣英译; 翻译策略
中图分类号: H315. 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3907( 2013) 03 - 0298 - 04
300
长春大学学报
第 23 卷
1947 年 3 月,周恩来同志率领中共代表团在这 里与国民党政府进行了十个多月的和平谈判, 写下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ⅴ) 1961 年在这 里建成中共代表团梅园新村纪念馆; 1990 年兴 建了“国共南京谈判史料陈列馆”; 同年 7 月 1 日周恩来全身铜像落成。( 《现代快报》,2005 - 08 - 02,序号为笔者加) 翻译纲要分析: ( 1) 预期文本功能: 信息性( 取 得与原文相同或大体相同的功能) ; ( 2) 译文读者: 普通外国游客; ( 3) 媒介: 报刊; ( 4) 译文意图: 提供 信息,吸引游客。对以上因素分析,可以明确具体的 翻译要求: 译文应符合译语相应的通用文体规范; 译 文制作要考虑译文读者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由此产生 的心理期待。 原文分析: ( 1) 原文功能: 信息功能为主兼有诱 导功能; ( 2) 原文读者: 国内游客 /读者; ( 3) 原文意 图: 提供景点信息,激发读者的旅游兴趣。( 文内因 素分析结合下一步骤进行) 翻译问题确定处理: ( 1) 语用层面: 确定翻译的 目标功能为工具翻译。( 2) 文化层面: a. 体裁常规, 原文标题只 是 景 点 名 称,没 有 包 涵 原 文 的 主 题“中 国共产党代表团办公原址”; 而英语相应语篇的标 题往往直接 表 现 语 篇 的 主 题,提 示 其 核 心 内 容,因 此,包含原文的主题信息的句( ⅲ) 可转换为译文标 题或副标题。b. 特定文化因素,原文中“周恩来”, 外国读者有可能不知道是什么人,译文应增加解释 信息; 原文句( ⅳ) 中“写下了历史上光辉的一页”是 带有中国政治色彩的主观评述,不宜照搬到译文中。 c. 译文风格应以译语为导向,原文句( ⅱ) 过于华丽 且有些抽象,不符合英语朴实、客观的文风,应将其 转换为具体平实的表达 ( 见译文末句) 。( 3) 语言 层面: a. 语篇逻辑结构,原文逻辑顺序有些混乱,原 文句( ⅰ) 介绍梅园新村的位置、建筑风格; 句( ⅱ) 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总结及对现状的评价; 句( ⅲ) 点 明段落主题; 句( ⅳ) ( ⅴ) 是与梅园新村有关的历史 及变化情况; 很明显,句( ⅱ) 横插在与梅园新村直 接有关信息的句( ⅰ) ( ⅲ) ( ⅳ) ( ⅴ) 之间,妨碍了 原文语义的逻辑推进,翻译时应将其调整置于末句 才合理。b. 语义衔接,原文句( ⅳ) 与句( ⅴ) 之间的 连贯隐含于上下文的语义关系之中,而英语这方面 往往需要通过形式衔接来体现,为使译文语义连贯 晓畅,译文需要补足“为纪念这一历史事件”之类衔 接的信息。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试译如下: Meiyuan New Village
诺德模式依次按翻译纲要、原文分析和翻译问 题的确定三个步骤进行。 1. 2. 1 翻译纲要的分析
在功能派翻译理论中,翻译 / 译文目的居于一切 要素之上。译者在翻译前,需要从委托人处得到或 是双方共同讨论抑或是译者根据具体的翻译情况拟 定的,一份 具 体 说 明 翻 译 目 的 和 要 求 的 翻 译 纲 要。 理想的翻译纲要“应该( 明示或暗示) 包含预期的
根据诺德模式,在进行外宣英译前,首先要制定 一份详尽的翻译纲要,确定译文的预期功能、目标读 者、交际情境、媒介等相关因素,明确具体的翻译要 求; 然后进入原文分析,识别原文文本类型、功能及 交际意图等,并与译文目的比较,预测出可能出现的 翻译问题。最后进入翻译问题的处理,采用自上而 下的处理方式: 首先确定翻译的目标功能 ( 外宣英 译的特点决定其应主要以工具翻译为主①) ; 然后进 入文化层面的分析对比,明确为交际需要和读者认 知能力因源语与译语各自文化语境中通用文体规 范、特定历史文化、语言风格等语言与非语言因素差 异而需要调整、删减、补偿甚至改写的成分; 最后才 是语言层面 的 转 换 和 调 整,使 译 文 在 语 篇 功 能、结 构、信息量及风格符合目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心理 期待,从而达到外宣英译的目的。
原文分析包括文外因素和文内因素的分析。文 外因素包括 文 本 发 送 者 及 其 意 图、原 文 接 受 者、媒 介、交际场所、交际时间、动机、文本功能等; 文内因 素则包括主题、内容、词汇、句子、段落等方面。通过 原文分析,了解原文特色功能,并与译文目的比较, 译者可以确定翻译任务是否可行; 预测可能出现的 翻译问题; 明确原文哪些成分应该保留,哪些需要作 必要的调整。 1. 2. 3 翻译问题的确定
2 “诺德模式”下的外宣英译
目前我国的对外宣传材料多数是由汉语译成英 语,通常是先由专人写出中文外宣文稿,然后再交由
翻译人员译成英语。而这其中不少中文原稿是按照 汉语思维习惯下笔的,行文措辞上带有明显的内宣 风格,具 体 表 现 为“用 词 华 丽,喜 欢 使 用 抽 象、铺 张 的比喻、形容词、套语和诗词成语……常有夸大、拔 高的、煽情的倾向”[8]。而英语宣传材料大多“文体 平实,用词具体,重在提供信息”[9]。翻译时如果不 顾内外有别,强行照搬,产出的译文就会打上深深的 中文烙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中式英语”。这就要 求译者必须做好译前的文本分析工作,根据具体的 翻译目的制定合理的翻译策略,以最终产出符合预 期交际目的的译文。具体操作上诺德模式为我们提 供了详尽的分析步骤。
1 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概述
1. 1 理论基础 “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 以下简称“诺德模
式”) 是 诺 德 先 后 在 她 的 著 作《翻 译 中 的 文 本 分 析》[2]和《作为目的性行为的翻译》[3]中提出并不断 完善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是在吸收功能派各种 翻译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因而具有该派
第 23 卷 第 3 期 2013 年 3 月
长春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Vol. 23 No. 3 Mar. 2013
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下的外宣英译
司继涛
( 钦州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西 钦州 535099)
摘 要: 诺德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是一个更为关注原文特色的功能翻译模式。该模式一方面坚持译文目的
外宣英译在我国的对外宣传中发挥着重要的作 用。但目前仍存在不少问题,其中较为突出的就是 “内外不分”,即把原本用作内宣或带有内宣烙印的 汉语材料 原 封 不 动 地 翻 译 成 英 语。 结 果,“虽 然 在 外在形式上,汉语转变成了英语,但在句子结构、语 篇构成、语言民族风格、信息量的传递层面上仍保留 着汉语的特征……这种译文英美读者看不明白,达 不到外宣英译的目的”[1]。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 多方面的。笔者认为,译者没有做好甚至没做译前 的文本分析,在没有领会原文要旨的情况下就照搬 原文的形式和内容,是其中主要的原因之一。
理论的共同特征,即强调译文目的在翻译中的决定 作用。但相比该派其他理论,诺德的文本分析模式 给予了原文更多的关注,同时强调原文分析对实现 译文目的的作用,并形成了诺德的翻译思想,即“功 能 + 忠诚”[2]31 翻译原则,也是该模式的核心思想。 其中功能“指的是使译文对目标语文化接受者起作 用的目的”[3]126 ; 忠诚是指“译者要考虑翻译活动所 有 参 与 者 的 意 图 和 期 望,以 寻 求 各 方 之 间 的 平 衡”[4]。这就 意 味 译 者 对 原 文 和 译 文 都 要 负 责,不 仅要传达原 文 内 容 及 其 内 涵,“还 包 括 在 分 析 原 文 的基础上,为实现译文预期功能所进行的必要调整, 包括删减甚至改写”[5]。诺德还强调,“为实现译文 预期功能,译文应符合目的语的通用文体规范和语 域特征”[3]62 。但不同语言文化间的通用文体规范 或多或少存在着一种“不可通约性”[6],同时受各自 交际环境和翻译目的的影响,译文可能会实现与原 文完全不同的功能。据此,诺德提出了两种翻译类 型: 纪实翻译和工具翻译。鉴于这两种翻译类型在 诸多研究中已有详述,这里就不再赘言。 1. 2 分析步骤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收稿日期: 2012 - 11 - 19 基金项目: 2012 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立项科研项目( 201204LX360) 作者简介: 司继涛( 1971 - ) ,男,广西百色人,副教授,主要从事英汉对比与翻译研究。
第3 期
司继涛: 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下的外宣英译
299
文本功能、译文接受者、文本接受时间和地点、媒介、 译文制作或接受动机”[3]60 等内容。译者只有清楚 地了解翻译纲要,明确翻译目的和要求,才能在翻译 中有的放矢。 1. 2. 2 原文分析
文本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透彻理解原文、 制定翻译策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本分析有多 种方法和视角。本文以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学者诺 德提出的“翻译导向文本分析模式”( A Model for Translation-Oriented Text Analysis) 作为外宣英译的 文本分析方法,提出在外宣英译中应以译文目的为 导向,通过对原文文本一系列的语言和非语言因素 的分析决定适合译文目的的翻译策略,使译文在译 语文化语境中实现预期的文本功能,从而达到外宣 英译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