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船长”优秀普法活动课评选活动方案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626国际禁毒日活动方案
------“千万别沾第一口”
一、 开展活动的背景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的数字表明,我国最近几年青少年吸毒的比例始终在吸毒人口中占80%左右。截至去年底,我国
公安机关登记在册的吸毒人数为90万,其中35岁以下的青少年占了77%。根据不完全统计,16岁以下的少年吸毒人数比去年
又有所增加,初次吸毒者中甚至已经出现了六七岁的儿童。 青少年涉毒问题增多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目前毒品泛滥的大环
境未能得到有效控制。二是社会对毒品危害的宣传力度不够。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懂得
“吸毒一口,掉入虎口”的道理,是青少年预防毒品的关键一步。
二、 活动实施方案
模块 目的 活动操作内容 时间(分钟)
开场 拉近与学生距离,让学生感受到培训团队的亲和力。 1、主讲开场、自我介绍 2、培训团队上场与同学们见面做自我介绍 2分钟
活动导入 加大对国际禁毒日的宣传 1、 主讲介绍活动主题(国际禁毒日是6月26日与“千万不要沾第一口”的必要性) 2分钟
活动第一阶段
“青少年走上毒瘾之路的
几个原因”
用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思考。 小提示: 讲案例时注意语1、每位老师负责给学生讲一个青少年吸毒
的案例(见背景资料1),在讲案例前主讲向
学生提问每个案例中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青少年吸毒的。 2、 每个案例讲完时,学生讨论及回答案例12分钟
“青春船长”优秀普法活动课评选活动方案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气语调表情,表现出严肃性、严重性等。 主人公
主讲总结:案例一是因为好奇心理、案例二
是因为炫耀心理、案例三是因为交友不慎、
案例四是因为青少年对毒品的认识不够。
活动第二阶段 “认识毒品” 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毒品,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沾染毒品陷阱的印象深刻。 小提示: 当介绍所带物品中有一样是“毒品”时表现出神秘、紧张等神情语气语调,使得学生相信此游戏的真实性。 体验活动:“哪个是毒品?” 1) 老师事先准备好几样物品,这几样物品从外表上来看不出太大区别(比如盐、白糖、面粉、味精、杏仁粉、鸡精、洗衣粉等),把这些物品分别装在干净的小盒里。 2)老师向学生提问:“这些物品当中有一样是毒品,谁能有办法鉴别出来哪一种是毒品?” 3)老师请学生上台鉴别毒品,鉴别完的学生站在台上先不要发表意见,等待其他学
生鉴别完毕。 4)老师揭晓答案:所有物品当中没有一样是毒品,只是想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大家有机会认识毒品。特别提醒,如果有学生用了品尝物品的方式来鉴别哪样是毒品的时候,自己已经“沾了第一口”了!(此处是想要再次提醒学生有很多时候第一次沾上毒品的好奇心、不小心等因素在作祟) 5)介绍几种常见的毒品(准备几种毒品的图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 7分钟
活动第二阶段 “千万别沾第一口” 使学生学习到沾染毒品的危险状况的正确处理态度及方法。 小提示: 全班分为三组,每体验活动:角色扮演 1)主讲讲解角色扮演内容:各组抽签决定本小组选到的在潜在的能够接触到毒品的危险场所中遇到有人刻意引诱自己吸毒的情况该如何处理。各组需根据抽签中的场所编剧本进行表演。 20分钟 (6分钟准备,
每组3分钟表
演、5分钟点
评)
“青春船长”优秀普法活动课评选活动方案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组人数较多,因此可以不用全组人都上去表演,只要大家都参与就可以,小组做好分工:编剧、导演、演员;控制好每组表演的时间;在每组表演完毕后点评,对错误的处理办法要及时指出。 2)分组抽签:
第一个情景:在网吧中有陌生人想跟
你交朋友,并且想给你一样“好东西”(毒
品),让你和他们一起分享“好东西”,你该
如何处理?
第二个情景:你的几位好朋友沾染上
了毒品,他们极力劝你一起吸毒,否则就不
算是哥们,你该如何面对?
第三个情景:学习、生活给你带来了
巨大的压力和焦虑,刚好你的一位朋友跟你
说有一种东西(毒品)能够让你压力全无感
觉无比兴奋与快乐,并且吸一两次对身体没
有任何影响,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3)请每组学生上台表演,表演结束后老
师带领学生给予表演者鼓励以及给予点评。
结束 1、 重申远离毒品、“千万别沾第一口”的必要性。 2、 培训团队与学生告别、表达祝福。 2分钟
三、 培训团队分工
培训可由一名主讲加一到两名助教完成;也可每个模块有一个主讲人配搭一名助教完成,这样可以分担备课的工作。
四、 背景资料
背景资料1:
案例1:16岁的男孩小华虽然从小爱玩好动,但学习成绩还算不错。这个年纪的孩子,爱打游戏机的挺多,小华也不例外。一次,在游戏机房
里,小华认识了一群“哥们”。他们掏出一种白色粉末,围坐在那里吸,一副“飘飘欲仙”的样子,一下子就引起了小华的好奇。当“哥们”怂恿
“青春船长”优秀普法活动课评选活动方案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
他尝一口时,小华毫不犹豫地伸出了手。有了第一次,就有了第二次、第三次。后来,为了弄钱吸毒,小华开始学会说谎,学也没心思上了,甚至
骗起低年级同学的钱。这个小小年纪的“瘾君子”让我们在叹息之余,更为他对毒品的不设防而痛心。
案例2:1月5日22时许,天元区栗雨派出所接群众举报,在天元区一农家乐别墅内,17名青少年聚众吸食毒品,有的还是在校学生。民警迅
速赶到现场,只见餐桌上摆着自制的吸食麻古的工具和包装毒品的塑料袋。这些人精神亢奋,笑声不断。经调查得知,当天是胡某20岁生日,他包
下了这座农家乐别墅,请“兄弟们”吸食麻古。经审查,17名男子最小的才16岁,就读于市某职业学校,在学校是班长,家境不错。他表示,没
接触过麻古,是第一次尝试。
案例3:江苏仪征破获一起青少年涉毒案 90后占五成
日前该市警方仪征破获一起青少年涉毒案,在被抓获归案的15名嫌疑人中,90后占五成,年龄最小的是一名16岁高一女生。据警方介绍,本月初,
民警到社区走访了解到,一名男23岁曾经受过处理的涉毒问题青少年经常不在家,也没有工作,极有可能再次染毒。随即警方在网吧、宾馆等场所
布控,15日在本地一家网吧里找到该青年。经过相关检验证实,该青年再次染毒。同时,该青年交代了他与多人一起吸食的实情,而且他们之间,
多人相互容留吸毒。根据线索,警方相继抓获15名涉毒人员。其中,8名男子、7名女子,年龄最大的30多岁,有3名未成年人,最小的是一名
16岁高一女生。他们中相当一部分曾经因涉毒、盗窃、聚众斗殴等被公安机关打击处理过,甚至被法院判过刑。警方在审查16岁高一女生的笔录
中显示,交友不慎,“看到别人在"吃",我也就尝试了一回。”首次吸食不知是毒品,同时也不知道容留他人吸毒是犯罪。
案例4:南京警方抓获了一名年仅14岁的吸毒女孩,这个女孩由于多次吸食摇头丸,被警方送到戒毒所强制戒毒。“在戒毒所里,我们问她为
什么吸毒,这个女孩好像根本不知道毒品危害。说因为她比较胖,后来一个朋友说吸毒可以减肥,她就吸上了。”这位负责人说,对于被抓进戒毒
所,这个女孩还和民警辩解,说摇头丸没有危害,并说只要自己出去,照样吃摇头丸。“这些新型毒品,不像普通毒品海洛因那样,一天不吸就很
难受。这就给这些吸食新型毒品的人一个错觉,觉得新型毒品没有危害,或者危害很小。其实,一旦新型毒品成瘾,那它对人体的损害比普通毒品
还大,现在有不少吸食新型毒品的人都出现了神经问题。”该负责人说。
五、所需物品
1、需要鉴定的物品装盒子里:盐、白糖、面粉、味精、杏仁粉、鸡精、洗衣粉等。
2、几种毒品的图片:鸦片、海洛因、吗啡、大麻、可卡因
3、抽签用情景卡片(在卡片上写上情景)
“青春船长”优秀普法活动课评选活动方案 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