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织造技术》教学大纲 本大纲是依据“现代纺织技术”专业教学计划对“现代织造技术”教学要求而编制,适用于全日制三年制“现代纺织技术”专业相关专业方向的高职生。本课程总学时为 96学时,计6学分。 第一部分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现代纺织技术”专业中的一门专业核心技术课程。学习本课程前学生必须掌握机械基础理论和能力知识、纺织原料加工性能知识,必须熟悉有关机织生产工艺流程及主要设备的一般工作原理,具有对简单机构分析能力,故在学完《纺织机电技术》、《纺织纤维与产品》及《机织技术基础实训》等后方可开设。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对现代机织设备使用与工艺实施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与技能,为有关《纺织工艺设计》、《纺织品设计》、《助理纺织工艺师考工实训》或《助理纺织面料设计师考工实训》、《生产性顶岗实习》、《毕业设计与考核》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基础本课程的后续课程是《纺织工艺设计》、《纺织品设计》、《岗位综合实践》、《毕业设计(论文)》等。故它在整个专业课程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对学生的专项技能和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具有其独特的功能。 二、课程的任务及目标 本课程的主要教学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络筒机、整经机、浆纱机、无梭织机等现代织造设备的工作原理、织造生产各工序中的新工艺、新技术,熟悉制定机织生产工艺的原则与方法,初步掌握分析机织生产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及其解决措施,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机织工艺能力的目的,为学生从事现代织造生产工艺设计与织造设备的维护工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对织造生产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如下目标: (一)现代织造设备原理方面 1、熟悉典型自动络筒机、高速整经机、电子分条整机、高性能浆纱机等前织设备的技术特征、主要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掌握织机五大机构的能力工作原理及四类无梭织机的技术特征和品种适应性,重点掌握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的有关内容。 3、了解机织生产中的辅助设备如纬纱准备、穿结经等及织机上的辅助装置及其工作原 2
理。 (二)织造工艺设计与分析方面 1、掌握络筒、整经工艺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能针对不同品种进行络、整工艺设计。 2、熟悉常用浆料的性能及上浆工艺设计的原则与方法,能针对不同品种进行浆料配方及上浆工艺设计。 3、熟悉织造参变数内容及其选择原则,能在不同类型的织机上针对品种特点进行织造上机工艺设计。 4、了解前织半制品的疵点类型及其成因和织疵的种类及其成因,初步学会有关质量分析与控制方法。 (三)综合应用技能方面 1、具有对机织设备中的一些简单机构的分析和初步故障诊断的能力。 2、能进行机织生产计划调度与安排。 3、能进行白坯织物及色织物生产工艺总体设计与质量控制。
第二部分 教学内容的结构 一、教学内容选取原则 本课程教学内容选取主要体现“一条主线,多个模块”的构筑思路。“一条主线”即由“核心技术+工艺项目+拓展训练”构成职业能力培养的主线,通过机织技术基础的应用、产品开发过程和工艺项目设计的学习与工作实践,使学生在某一特定的机织生产技术方向有所特长。“多个模块”是根据机织技术的应用,把具体教学内容按基本技能训练、单项技能训练和综合技能训练等模块递进式组织实施。 二、教学内容的结构体系 基于纺织企业对从事机织物生产相关技术职业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学生一般认知规律分成“织造设备原理与构造”、“织造工艺设计”、“织造综合训练”三大模块来组织实施。有关教学内容织结构体系如下图所示。 3
三、教学内容安排 本课程中的“织造设备原理与构造”、“织造工艺设计”、“织造综合训练”三大模块具体教学说明如下: (一)织造设备原理与构造模块 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机织物生产中的有关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为后面学习生产工艺设计及从事设备维护工作打下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有: 1、典型自动络筒机、高速整经机、电子分条整经机、高性能浆纱机等前织设备的技术特征、主要机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2、织机五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四类无梭织机的技术特征和品种适应性,重点掌握剑杆织机、喷气织机的有关内容; 3、机织生产中的辅助设备如纬纱准备、穿结经等及织机辅助装置及其工作原理; 4、传统机织生产设备的机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二)织造工艺设计模块 通过教学,使学生在掌握机织设备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掌握有关机织生产的工艺设计原理、方法,能够进行机织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检与控制,为以后从事生产工艺设计与质量控制等工作任务打下坚实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有: 1、络筒、整经工艺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针对不同品种进行络、整工艺设计与实施; 2、常用浆料的性能及上浆工艺设计的原则与方法,针对不同品种进行浆料配方及上浆工艺设计与实施; 4
3、织造参变数内容及其选择原则,不同类型的织机上针对品种特点进行织造上机工艺设计与实施; 4、前织半制品的疵点类型及其成因和织疵的种类及其成因,质量检验与控制方法。 (三)织造综合训练模块 这是本课程的综合技能训练环节,它是学完有关前面两大模块的教学内容后进行的强化实战训练,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本课业所学到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为以后承担企业中相关技术性工作任务打下一定的基础,主要教学内容有: 1、机织设备中的一些常用机构的分析和故障诊断分析; 2、机织生产计划调度(或机器配台); 3、白坯织物及色织物生产工艺总体设计与质量控制。
第三部分 模块下各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 本课程采取模块下单元(或项目)制组织教学,共有16个教学单元,各单元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如下: 导 论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该课程性质、作用与教学内容及学习方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并初步了解国内外机织生产的现状。 教学任务: 1、课程的性质、内容与学习方法。 2、机织物生产的基本情况介绍。 模块一 织造设备原理与构造 本模块分为“自动络筒机”、“高速整经机”、“电子分条整经机”、“高性能浆纱机”、“其他前织设备”及“无梭织机”6个教学单元,其教学目标与任务分述如下: 单元一:自动络筒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自动络筒机工艺流程与主要机构组成,重点掌握筒子成形原理、张力装置、清纱器及捻接器等,了解自动络筒机主要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为以后制定络筒工艺及络筒质量控制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任务: 1、络筒机的一般工艺流程与主要技术特征; 2、络筒机的主要机构组成与工作原理; 5
3、张力装置、清纱器及捻接器; 4、均匀络筒张力措施。 单元二:高速分批整经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高速分批整经机的工艺流程与主要机构组成,熟悉筒子架类型与结构组成,重点掌握经轴卷绕成形原理及整经张力控制方法,了解高速分批整经机的主要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为以后制定分批整经工艺及经轴质量控制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任务: 1、分批整经机的一般工艺流程与主要技术特征; 2、筒子架的类型与选用; 3、经轴卷绕成形原理; 4、均匀整经张力措施。 单元三:电子分条整经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电子分条整经机的工艺流程与分批整经机结构区别,熟悉滚筒结构与车头机构组成,重点掌握条带卷成形原理及倒轴机构工作原理,了解分条整经机的主要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为以后制定分条整经工艺及织轴质量控制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任务: 1、分条整经机的一般工艺流程与主要技术特征; 2、滚筒结构与车头主要机构组成; 3、条带卷成形原理; 4、倒轴机构工作过程与质量控制。 单元四:高性能浆纱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浆纱机的工艺流程与主要机构组成,重点掌握上浆机理、烘燥原理及织轴卷绕原理,熟悉其张力与伸长方法,了解浆纱机的主要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为以后制定上浆工艺及浆轴质量控制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任务: 1、浆纱机的一般工艺流程与主要技术特征; 2、浆纱机的主要机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3、上浆机理、烘燥原理及织轴卷绕原理; 4、浆纱的张力与伸长控制。 6
单元五:其他前织设备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综、筘、停经片的作用,能合理选用;掌握主要穿经方法与工艺,初步了解结经原理;了解纱线定捻要求及常用定捻方法与设备。 教学任务: 1、综、筘、停经片的作用与选用。 2、穿经方法与结经的工作原理。 3、纱线定捻方法与要求。 单元六:无梭织机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织机分类及其主要机构组成,掌握现代织机中开口、引纬、打纬、卷取及送经等“五大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装置的结构组成,熟悉自停机构、储纬器及布边装置等辅助机构在现代织机中的作用,了解各类织机特点及其品种适应性,尤其重点掌握剑杆与喷气织机的主要机构及工作原理,为以后制定织造上机工艺设计与调试及布面质量控制打下理论基础。 教学任务: 1、开口运动的基本理论及常见凸轮、多臂机等开口机构的工作原理; 2、片梭、剑杆、喷气、喷水四类无梭引纬机构的工作原理及其主要机构组成; 3、连杆式、凸轮式等打纬机构的工作原理与特点及打纬运动与织物形成的关系; 4、卷取机构的工作原理及纬密变换; 5、送经机构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类型,经纱上机张力调节方法; 6、自停装置、储纬器、布边装置的类型及其作用原理。 模块二 织造工艺设计 本模块分为“络筒工艺设计”、“ 分批整经工艺设计”、“ 分条整经工艺设计”、“ 浆纱工艺设计”、“ 织机上机工艺设计”及“织疵识别与分析”6个教学单元,其教学目标与任务分述如下: 单元一:络筒工艺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案例教学,使学生熟练掌握络筒工艺设计的主要内容、原则与方法,能根据具体品种要求进行络筒工艺设计,并掌握控制络筒质量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任务: 1、络筒工艺设计的内容与方法; 2、络筒质量控制与相关技术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