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教学真正的良师益友——良师在于教导,益友在于帮助学会学习——积累、理解、运用积累是基础的材料理解是了解其特性运用是方法和规律发挥自己——主动、尝试、享受主动是自愿、热爱、追求尝试是探究、发现、总结、提升享受是态度、过程、结果、生活、人生教师:1.有规划【内容】,因人而异有目标2.有真诚【鼓励】,有不分课内外的耐心3.有记录【问题】,有探讨、反馈和订正——有专用记录本;订正含自身和学生学生:1.有规划【内容】,有清晰而可行的目标——内容含规定性和自定性两种2.有诚恳【感恩】,有不分时地的虚心——感恩含师友和亲人乃至社会3.有整理【心得】,有改进、创造、奉献理念——自主【热心】、探究【体验】、合作【拓展】。
开放式教学——谈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途径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儿童的这种心理需要特别强烈。
为此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活动能紧密地联系儿童的生活,为之创造和谐的情感氛围,激发儿童主动探索的内驱力,顺应儿童的这种心理需求,实施开放性的语文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更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体发展,使语文教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
一、开放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是在知识与情感两条主线相互作用下进行的,教学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和教学环境中才会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和潜能的实现,学生才会热情高涨、主动参与。
首先,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情感,教师要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把成功带进课堂,把信任的目光投给每个学生,把温暖的语言播撒给每个学生,以平等的态度信任、尊重每一个学生,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避免使用讽刺、挖苦、旁敲侧击,含沙射影等不良语言或以冷漠的态度伤害学生感情。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相信他们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见解,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或不同意见,教师要放下架子,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给予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增加自信心,发展创造力。
再次,对学生要有适度宽容,学生们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观点总是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肯定。
但差异总是存在的,当学生答错或答不完整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谅解和适度的宽容,并适时的给予点拨、启发,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可以摆脱压力和束缚,不必担心会招致同学的批评或嘲笑,讨论时还可以请学生站到讲台前做“小老师”,不受座位的限制,自由组合等,以便于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正如赞科夫主张的那样,让儿童在课堂上过一种“积极的沸腾的精神生活”,为学生主体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二、开放教学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了培养学生成为主动学习、自主发展的人,教师必须营造一个学生自主活动的氛围,开放教学空间,指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把学生的生活与学习语文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带着生活体验走进课堂,并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交流、探讨,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能力。
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之前,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生活,调查环境的变化。
学生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查阅资料,到环保部门采访,到青龙河沿线实地调查等途径,了解了近些年环境的变化,人类对地球的破坏以及造成的严重后果,并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写成调查报告。
学习课文时,学生介绍自己的调查情况,交流感想,更加深刻地体会了人与地球密不可分的关系,从而让学生树立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保护人类共有家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开放教学内容,拓展学生学习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量的增加,课本的知识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因此,教师的教学就要突破课本的局限,从动态的角度来丰富和拓展教学内容。
对拓展延伸的内容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他们已具有哪些相关的知识,还要考虑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良好的学习习惯,丰富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如在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为了让学生真正认识新中国成立的意义,感受祖国亿万人民在新中国成立时的激动、自豪的心情,课前,我让学生阅读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的书籍、文章,课上组织学生观看开国大典的实况录像,并运用开国大典的图片、资料,丰富了教学内容,让学生多角度、较为全面的了解了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为了使教学内容更加充实,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爱国热情,我还组织学生在国庆节到来之际,为祖国母亲庆祝生日。
学生用自己的歌,自己的画,自己的诗来表达对祖国的爱,对祖国的热情歌颂。
此外,学生只学好书中的文章还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纵向延伸,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在延伸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
四、开放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开放的教学内容决定了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现代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
因此,要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中都能有所收益,就要采用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得到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结合不同的教学内容,我灵活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借助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以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主动性与自觉性。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我采用“我来做导游”的形式,让学生做导游,向老师和其他同学介绍桂林的风景,并辅以幻灯、配乐等教学手段,要求感情必须充沛,让别人听了后愿意到这里来旅游学生的兴趣浓厚,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争着做导游。
学生在做导游的过程中,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了解,把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再一次感受了景色的美,激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在学习《宇宙生命之谜》一文时,我以开展辩论会的形式展开教学,围绕“宇宙中除了地球之外在其它的星球中还有没有生命存在”这一问题展开辩论,成立正反两方,组织学生展开辩论赛。
学生在辩论之前,必须掌握文章内容,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做充分的准备。
辩论赛中,同学们各持己见,情绪高昂,赛事非常激烈,而且都有充足的理论依据。
这种形式,在完全自主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口才,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在学习《将相和》一文时,让学生表演课本剧;学习《忆江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些诗词时,让学生用画笔画出江南或西湖的美丽风景……通过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欢乐的课堂中,主动参与,主动创新,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总之,开放式的语文教学是在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民主,强调自我激励,强调学会学习,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为愿学、乐学、会学、善学、求新,促进了学生身心发展和个性发展,使学生获益终身。
附录: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初中数学教育要“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并提出“初中数学中培养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
实施素质教育、进行考试的改革和创新、减轻学生的负担是当前教育界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开放式数学教学就是对索质教育的一种探索,是当前数学教育的一个发展潮流。
近几年数学教育工作者对开放式数学教学作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还设有提高到开放性教学应有的高度来认识,使得数学教学的开放性程度仍然不能满足教育改革的需要。
因此,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探讨如何切实提高数学的开放性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就此谈些粗浅的认识。
提高认识,充分认清开放式数学教学的内涵及意义所谓“开放”,包括数学教学内容、学生数学活动和学生与教学内容之间相互作用等几个方面的开放。
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对数学学习过程的要求及己有研究成果,笔者认为开放式数学教学的目标应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数学教学,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数学实践的本领,进而获得终身受用的数学能力、创造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
在教学中,让学生能够按各自不同的目的、不同的选择、不同的能力、不同的兴趣选择不同的教学,并得到发展,能力较强者能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进一步的发展机会;能力较低者也能参与数学活动,完成几项特殊的任务。
在这个过程中,可以:1.培养和促进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促进学生积极探索的态度和探索的策略。
3.鼓励学生参考已有的知识和技能,提出新问趣,探索新问题。
4.提高学生数学智力。
5.鼓励学生讨论交流与合作,这种教学模式也休现了数学教学是面向所有的学生的。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
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
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1.巧创激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实践证明,情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
2.运用探究式教学,使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中,在以教师为主导的前提下,坚持学生是探究的主体,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的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才能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
只有达到这样的境地,才会真正实现学生的主动参与。
3.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其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
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强化交流和合作,倡导开放的教学活动方式相对而言,传统课堂教学较为重视师生之间的联系、沟通,而忽略学生之间的相互联系,忽视发挥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现代教学论认为,数学教学过程应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一个交流合作的过程,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了开放的活动方式,提供了宽松和民主的环境,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智力、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及创造能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