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初探

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初探

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初探 内容摘要:提高语言和文化的竞争对获得战略角度、国际深层次理解以及跨文化团体在国

际经济中生存和工作至关重要,仅从一种文化角度来思考问题,将使得融入世界的能力受限,这对能否研究市场,参与学术交流,处理公共健康危机以及解决国际矛盾均有很大的影响。基于国家安全的美国语言战略正是这一需求的体现,自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始,美国语言战略就一直处于不断地修正和完善阶段,至2005年“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实施,已基本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本文全面分析和探究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从其形成历程、背景原因、目标要求、具体政策措施和美国外语教育现状这些角度来把握,同时根据其发展现状和规律,并指出这一语言战略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美国 语言安全 外语教育 关键语言 未来趋势

在国际交流不断加强的信息时代,双语乃至多语种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为应对国际交流和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进而采取一些相应的措施是许多国家考虑的重要内容。而对于选择何种语言作为其第二语言则主要取决于使用该语言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语言和语言使用者之间的供求关系、使用该语言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等因素。2002年4月10日,江泽民在德国外交政策协会发表题为《共

同创造一个和平繁荣的新世纪》的演讲中说道: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不可能也不应该只有一种模式。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1因此,国际交流的需要和文化传统差异所构成的矛盾,便成为各国能否有效交流的前提。而语言的掌握自然而言便成为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工具。 首先,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能使双方或多方的交际得以顺利完成。其次,作为思维和情感的表达手段,从语言入手来理解该国人民的思维方式和文化传统,更利于国际交流和对话。在现代社会,仅仅从一个角度和一种价值观来了解世界是不完全的,对交流国的文化、传统、习俗的尊重有利于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 因此,把掌握语言作为一种技能(skill)已经成为一种共识。美国语言战略的出台正是适应这种需求而产生,它是和美国的现实国情以及国际社会的发展趋势相一致的。“国家安全语言计划”则是美国语言战略进一步完善的标志。

一、 美国国家安全语言计划概况 2006年1月5日,美国国务院、教育部以及国防部联合召开美国大学校长国际教育峰会,总统布什在会上正式提出 “国家安全语言计划”(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并拨款1.14亿美元资助以国家安全为目标的一系列语言项目,以期保证美国及其国民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保证美国的民主自由政策在国际上被广泛接受。这些语言项目包括对原有的一些项目的扩大和推广以及一些新的项目的实施,其目的在于培养掌握国家所需的“关键语言”(Critical need foreign language)的高级人才。这些“关键语言”包括:阿拉伯

1 《人民日报》 2002年04月11日第一版. 语、汉语、俄语、印地语和波斯语。 国家安全计划,最初的发起人是国家安全顾问Condoleezza Rice,她认为美国在应对挑战时应该有一种更宽的方式,不仅仅是应对国家的安全,更要立足于美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美国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包括在世界观念上的竞争以及在世界贸易上的竞争。她的设想是:怎样做到和1957年苏联发射人造卫星后美国在数学和科学上有很大进步的同时对苏联的研究也有很大进步一样的成就。并通过对此的反思来充分认识到怎样做到和政府部门、私营部门、基金会、高教教育团一起合作来促进国家对“关键语言”的研究。在她看来,为了应对来自非传统安全的挑战,美国需要的是联合各方面的力量来达到一种竞争上的优势。其主要目的也很明显,大量增加这些关键语言的掌握,不仅仅是为了国家安全更是为了美国在世界上的地位。1 同时他们认为能否在世界上更有效地传播美国的价值观,关键就在于能用多少种语言在国际上交流。很明显的是,公共外交上面临的挑战不仅仅要求美国人能说外语,更需要了解他们的文化进而使自己成为一个全球公民。 该计划不仅仅是邀请外国人来美国教他的母语,还建议把美国的老师和学生送出国接受外语训练,以便回来后能教更多的美国人学习该语言。 美国总统布什在会上说到,该计划是一个大范围的计划,涉及到国防、外交、情报和教育。他认为无论从短期战略还是长远目标来说,掌握一种或多种语言对于维护国家安全是必须的:首先是那些在外国战场的战士能够听懂该国语言有利于保护整个队伍,其次是拥有掌握外语的情报人员和外交官,才能够更好地进行国际交流,这是在短期内保护国家安全的措施。要从长期来维护国家安全,布什认为只能是通过传播美国的自由思想。传播美国的民主思想,让人们确信自由社会的好处,对于追求自由的人类来说这是很重要的。而做到这些的最好途径就是使美国人能够用想去帮助的那些人的语言和他们交流,使他们相信美国和美国国民不仅仅关心他们的文化还关心他们的生活。因此,学会他们的语言将会是最好的办法。 同时布什还鼓励世界各地的年轻人来美国接受教育,让他们了解美国的思维和行为,这样世界上将会有更多的人真正了解美国。让他们看到美国生活的多元文化以及自由下的团结。这样将会使世界人民更加公正地评价美国。2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国家安全语言计划的提出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海外战场的现实需要。必须拥有掌握必备外语能力的士兵和情报人员,才能使美国在海外战场做到有效沟通,并能大大提高信息情报机构的信息收集和分析能力。 2.传播美国的自由民主观念。通过和其他国家地区人们的交流沟通,把美国自由民主多元的价值观念传播出去,使世界人们更好地理解美国和美国人民。改变不公正和偏颇的印象,重新树立美国在世界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3.竞争的需要。随着国际经济贸易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际间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是公民必备的技能之一,尽管世界上很多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而且其他非英语国家也都把英语列为主要外语语种,但在国际交往中,仍然需要接触很多不会讲英语的人士。因此,只有掌握了外语,才能在国际交往中真正克服语言障碍,使得美国和美国人民在以后的国际竞争中处于

1 Briefing on the National Security Language Initiative,

http://exchanges.state.gov/universitysummit/nationalsecurity briefing.htm 2 Remarks by President Bush to the U.S. University Presidents Summit o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http://www.state.gov/r/summit/58734.htm 更加有利的竞争优势,确保美国在世界事务中的领导者地位。 4.理解各国不同的传统文化的工具。对他国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尊重,使得相互之间的交流更加顺畅,能更好地解决相互之间在国际事务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同时,有利于公民更加全面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文化和传统, 并加深对本民族和本国文化与传统的理解。也就是说,学习外语有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的相互理解。一种价值观念和一种思维角度已经不能用来衡量所有的国家和地区。因此,相互之间的理解和尊重显得更加重要。

二、美国外语教育的现状 英语作为一种强势语言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成为必备的第二语言,这是与使用英语作为母语的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实力决定的。同时,随着一些国家和地区经济的崛起以及其它一些原因,掌握一定的外语能力(一种或是几种外语)成为现代人的基本技能之一。而作为一个以领导者身份处理国际事务的美国来说,其国民在外语能力上所达到的水平又是怎样? 我们截取了美国语言地图的一部分来说明,这一地图基于2000年的美国政府的调查报告。 美国的各语言的构成及其所占比重:1

1 http://www.mla.org/map. 图一 图二 从图一、二我们可以看出,在美国,仅掌握英语的人数占82.1%,17.89%的人说其它非英语语言。而17.89%的说非英语语言的人数中,不少人能很好或较好地使用英语。因此,美国公民中,能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人数远远不止82.1%。而17.89%的掌握一定外语能力的人中,西班牙语掌握者又占了10.71% 。缺乏掌握外语技能的高级人才,已经成为美国现行教育的一大缺陷。 美国人学习外语的状况处于尴尬局面,和中国2亿初级中学学生学习英语相比,约54百万的美国中学生仅大约24,000人学习汉语。根据应用语言学中心的统计,美国小学只有31%的学校教授外语,这31%的学校中有24%的为公立小学。而这些学校中有79%侧重引导接触一门外语而不是达到整体熟练程度。2002年文摘教育统计报道美国高中学生只有44%的选修外语课,这些学生中,69%的选修西班牙语,18%的选修法语。不足1%的美国高中学生学习阿拉伯语、汉语、波斯语、日语、韩语、俄语或乌尔都语。另外不到8%的美国本科生选修外语课,在任何一年少于2%的人出国留学且每年只有1%本科生授予外语学位。1 根据政府的统计,去年美国的大学仅培养出了9个阿拉伯语专业的大学生,约140名中文专业的学生和寥寥几个韩语专业的毕业生。 近年来,只有8.2%的高中生在报考大学时选择外语专业,而他们几乎全都选择了西班牙语、法语和德语。据现代语言协会的专家说,这一情况自1976年以来就没有改变多少,但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却在与日俱增。

1 Teaching Language for National Security and Global Competitiveness: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Fact Sheet

http://www.ed.gov/news/pressreleases/2006/01/01052006.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