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2020年化学史常识知识竞赛复习试题库及答案 1、 K金的意义 商店里出售的金首饰,上面都表有K数。K数是表示金的纯度的指标,K数越高,表示含金量越高,价格也越高。24K表示含金量达99.5%以上,这种金很软,强度也较差;18K表示含金量为75%左右,这种金比纯金的硬度和强度大;有些金笔笔尖是14K金(含金量58.3%),硬度就更大些,也更耐磨。 2、 砷的发现 关于砷的发现,西方化学史家们都认为是1250年德国的马耐斯以雄黄为原料首先制得了砷。近年来我国学者通过研究发现,实际上,我国古代炼丹家才是砷的最早发现者。据史记记载,约在317年,我国的炼丹家葛洪用雄黄、松脂、硝石三种物质炼制得到砷。 3、 亚硝酸盐的用途及对人体的危害 在氮的化合物中,有一类盐叫做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亚硝酸钾等,它们可用于印染、漂白等行业,并广泛用做防锈剂,也是建筑业常用的一种混凝土掺加剂。在一些食品如腊肉、香肠等中,常加入少量亚硝酸盐作为防腐剂和增色剂,不但能防腐,还能使肉的色泽鲜艳。但是亚硝酸盐是一种潜在的致癌物质,过量或长期食用对人的身体会造成危害。所以,国家对食品中亚硝酸盐的含量有严格的限制。 长时间加热沸腾或反复加热沸腾的水,由于水分的蒸发,使水中的硝酸盐浓度增加,饮用后部分硝酸盐在人体内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也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亚硝酸钠是亚硝酸盐的一种,它是无色或浅黄色的晶体,有咸味。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由于它的外观类似食盐,曾多次发生过被误当食盐食用的事件。如果误食亚硝酸钠或食用有过量亚硝酸钠的食物,会出现嘴唇、指甲、皮肤发紫,头晕、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时可致人死亡。另外,腐烂的蔬菜等中也含有亚硝酸盐,不能食用。 4、 勒夏特列简介 勒夏特列是一位精力旺盛的法国科学家,他研究过水泥的煅烧和凝陶瓷和玻璃器皿的退火、腐蚀剂的制造以及燃料、玻璃和炸药的发展等问题。他对乙炔气的研究,致使他发明了氧-乙炔焰,并用于焊接。勒夏特列特别感兴趣的是科学与工业之间的关系,以及怎样从化学反应中得到最高的产率。他因于1888年发现了勒夏特列原理而闻名世界。 5、 PH值及溶液PH值的实际意义 化学上常用PH值来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测定溶液的PH值有重要的实际意义。例如,在化工生产中,许多反应必须在一定PH值的溶液中才能进行。对一些氧化还原反应,在酸性介质中或在碱性介质中进行,其产物往往不同。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PH等于7或接近7的土壤里生长。因此,需要定期测量土壤的酸碱性。有关部门也需要经常测定雨水的PH值。当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酸雨,它将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人体体液和代谢产物都有正常的PH值范围,测定人体体液和代谢产物的PH值,可以帮助了解人的健康状况。 6、 催熟水果 家里如果有青香蕉、绿橘子等尚未完全成熟的水果,要想把它们尽快催熟又没有乙烯,可以把青香蕉的等生水果和熟苹果等成熟的水果放在同一个塑料袋里,系紧袋口。这样,过几天青香蕉就可以变黄、成熟。这是因为水果在成熟的过程中,自身能放出依稀气体,利用成熟水果放出的乙烯可以催熟生水果。 7、 判断酒后驾车的办法 司机酒后驾车很容易肇事,因此交通法规禁止酒后驾车。怎样判断驾车人是否酒后驾车呢? 一种科学简便的检测方法是使驾车人呼出的气体接触载有经过硫酸酸化处理的强氧化剂三氧化铬的硅胶,如果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乙醇蒸汽,乙醇会被三氧化铬氧化成乙醛,同时,三氧化铬被还原为硫酸铬,三氧化铬与硫酸铬的颜色不同,通过颜色的变化,即可知驾车人是否喝了酒。 8、 汉弗莱 戴维简介 1801年,戴维在(英)皇家学院讲授化学,1803年成为(英)皇家学会会员,1813年被选为法国科学院院士,1820年任(英)黄家学会主席,1826年被封为爵士,1826年因病赴欧洲求治,1829年于日内瓦病逝。一生的贡献有: 1802年开创农业化学;发明煤矿安全灯——产业革命时主要能源是煤,当时煤矿设备简陋,常发生瓦斯爆炸。戴维解决了瓦斯爆炸问题,用金属丝罩罩在矿灯外,金属丝导走热能,矿井中可燃性气体达不到燃点,就不会爆炸。煤矿安全灯沿用到20世纪30年代,此后被电池灯逐渐取代;确定氯为单质。 9、 预防硫化氢中毒 某些天然气矿发生井喷时,常由于喷出气体中含有较多的硫化氢,会造成人中毒甚至死亡。硫化氢是一种无色、有臭鸡蛋味的气体,有剧毒,是一种大气污染物。某些工业的废气中含有硫化氢,如制造和使用硫化染料时都有硫化氢废气逸出;硫化物遇到酸时产生硫化氢,此外,腐败的鱼、肉、蛋,阴沟、粪池中都有硫化氢气体产生。如发生急性硫化氢中毒,应迅速将患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对呼吸暂停者实行人工呼吸,并迅速送医院救治。进入池内、窖内等空气不流通处抢救中毒者时,抢救者必须戴供氧式呼吸面具,腰系安全带(或绳子),并有专人监护,以免抢救者自己中毒并贻误抢救中毒者。 10、 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效应因英国物理学家丁达尔于1869年发现而得名。当光束通过胶体时,看到的光柱是被胶体粒子散射的现象,并不是胶体粒子本身发光。可见光的波长在400——700nm之间,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小于可见光的波长,能使光波发生散射;溶液也发生光的散射,但由于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所以,当光束通过胶体时可观察到丁达尔效应,通过溶液时观察不到这种现象。 11、 王水 浓硝酸和浓盐酸的混合物(体积比为1:3)叫作王水,具有强氧化性,能使一些不溶于硝酸的金属如金、铂等溶解。 12、 侯氏制碱法 碳酸钠用途非常广泛。1862年,比利时人索尔维发明了以食盐、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取碳酸钠的“索尔维制碱法”(又称氨碱法)。此后,英、法、德、美等国相继建立了大规模生产纯碱的工厂,并组织了索尔维公会,对会员国以外的国家实行技术封锁。1921年,侯德榜先生全身心投入制碱工艺和设备的改进上,终于摸索出了索尔维法的各项生产技术。针对索尔维制法生产纯碱时食盐利用率低,制碱成本高,废液、废渣污染环境和难以处理等不足,侯德榜先生经过大量的试验,在1943年研究成功了联合制碱法。这种方法把合成氨和纯碱两种产品联合生产,提高了食盐利用率,缩短了生产流程,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降低了纯碱的成本。由于侯德榜先生对制碱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人们就把他所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称作“侯氏制碱法”。 13、 火药与四大发明 火药与指南针、造纸、印刷术统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发明。火药的基本成分是硫磺、硝石和木炭,是炼丹术士常用的三种物质。 14、 道尔顿的原子论 原子论最早产生于古希腊,后来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波义耳、牛顿都提出过原子论观点,但是近代原子论的真正奠定基者是道尔顿。1808年,他在《化学哲学新体系》一书中提出了原子论,其基本要点是:第一,他给原子下了一个定义,并阐明了它们的性质,他认为元素的最终组成为简单原子,它们是不可见的,既不能创造,又不能毁灭,也不可分割;它们在一切化学变化中保持基本性不变。第二,同一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性质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其形状、质量及各种则不相同。每一种元素以其原子的质量为最基本的特征。第三,不同元素的原子以简单数目的比例结合形成了化学中的化合现象,化合物的原子称为复杂原子,复杂原子的质量为所含各种元素原子质量的总和。此外,道尔顿又把原子量概念引入原子论,把它视为化学元素最基本的特征和新原子论的核心。 15、 阿伏伽德罗的分子假说 阿伏伽德罗是意大利科学家。1811年,阿伏伽德罗发表了题为《原子相对质量的测定方法及原子进入化合物时数目比例的确定》的论文。论文首次引入了分子概念,提出了分子假说,解决了存在半个原子的问题,基本要点是:第一,原子是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质点,但它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在几个原子相互结合在一起,形成分子后才能相对稳定地独立存在。第二,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单质分子由同种原子组成,化合物由不同种类的原子组成的。第三,他假定,氢分子由两个氢原子组成,氧分子由两个氧原子组成,水分子则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组成,所有的分子至少应有两个原子组成。 16、 尿素的人工合成: 1824年,贝采里乌斯的学生、德国青年化学家维勒为了制取氰酸铵,把氰酸和氨水混合起来,观察其反应,但无论用何种方法都得不到氰化铵,但混合物经蒸发后却得到一种结晶物——尿素。1828年,他发表了《论尿素的人工合成》一文,公布了用无机物合成尿素的方法。就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它第一次证明了有机物与无机物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第二,它开创了人工合成有机物的新纪元。 17、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及其意义 门捷列夫是俄国化学家,继承了前人关于元素分类的成果,全面分析了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质与原子量的关系,整理出了元素周期表,于1869年2月公开发表。具有重大意义:第一,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是对化学的又一次辨证的综合,它把原来认为互不相关、彼此孤立的各种元素统一起来,找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使各种元素形成了有内在联系的有机的统一整体,为研究化学元素、化学变化过程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元素周期律生动地揭示了自然界事物的发展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为辨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创立提供了有力的自然科学例证。 18、 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标志——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 第二次技术革命以电机的发明和电力的应用为标志,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时代被称为“电气时代”。 19、 人工放射性元素的发现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用a粒子轰击铝,发现铝靶不仅能产生质子和少量中子,而且在当a射线撤走后,仍可测到半衰期为3分钟的β放射,云室照相证明,新产生的物质是天然磷31的一种同位素30(铝的原子序数是13,原子量为27,即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和14个中子,它与a粒子结合后变成了原子序数为15的磷同位素),磷30极不稳定,在自然界中是不存在的,它可以继续放射出β粒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