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817 公司研究论文
公司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分析
盈余管理是会计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学者们对
盈余管理的概念还存在分歧,以美国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
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在公认会计准则允许的
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
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而以凯瑟琳?雪珀为代表的另
一类学者却认为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人员通过有目的地控
制对外财务报告的过程,以获取某些私人利益的“披露管
理”。国内学者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同样也存在“合法”
和“非法”的分歧。只要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合法合规,盈
余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应该具有积极的作用。本文将对企
业盈余管理的动因和手段进行分析。
一、盈余管理的动因
盈余管理产生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融资动
因、节税动因、政治成本动因和债务契约等等。
1、融资动因。融资动因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而言的。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直接动因是筹
资, 筹资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要条件,筹资决定了投资,
投资则决定了企业价值。然而国家法律在企业筹资方面有
着许多硬性的规定,于是很多企业便利用盈余管理来达到
规定的条件。企业在首次发行阶段、配股阶段和增发新股
阶段都有可能通过盈余管理达到融资的要求。
2、节税动因。节约税收是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的又一个
重要动因。企业所得税是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根据税法
的规定进行纳税调整计算得出的。企业为了节约税负,减
少现金流出,往往会尽量降低企业的净收益。尽管税务会
计的规定减小了企业盈余管理的空间,但依然有一些会计
政策选择余地。
3、政治成本动因。政治成本动因是指管理当局为了应
付政府的收费管制而运用价格标准因素的不确定性来进行
盈余管理。一旦企业的财务成果高于或低于某个界限时,
企业就会受到相关部门的一些严厉的政策限制,影响其正
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而当一个企业经营受政治成本影响较
大时,管理者就有动机来调整盈余,尤其是一些特大型的
企业、垄断企业,如果这些企业报告盈利太高,必然会引
起媒体和公众的注意。为了逃避或减少政治成本,企业一
般会通过盈余管理降低财务报告中的盈利。
4、违约风险动因。为了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债务契约
中通常包含一些保护性条款以保护债权人利益,包括不能
过度发放股利、不进行超额贷款,有些商业银行甚至规定
不得向亏损企业贷款等等。企业为了获得贷款,又不受债
务契约的限制,管理者就有管理企业盈余以减少违约风
险。如果是长期债务合约,企业管理者一般会将各期收益
均衡化减少企业违约的可能性,因此盈余管理就成为企业
降低违约风险的一个工具。
二、盈余管理的手段
企业多样化的盈余管理动因决定了盈余管理行为在企
业日常交易和会计处理中的广泛性,企业可以通过真实的
交易或会计手段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常见的手段主要有
以下几种。
1、关联交易。现代企业之间广泛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
联关系,关联方之间的控制关系为盈余管理提供了空间。
通过关联方交易,母公司可以快速注入优质资产以置换劣
质资产,从而使企业的业绩在短期内大幅提升。企业还可
以通过调节关联交易价格来进行利润转移、用转嫁费用的
方式进行利润转移和利用资金占用费支付进行利润转移。
2、资产和债务重组。债务重组作为解决债务纠纷和经
营困境的一个重要手段,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采用。
债务重组会产生许多积极作用,对于减轻企业负担,优化
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重新焕发活力等具有重要作用。由
于企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债务重组收益,于
是一些业绩欠佳的上市公司就会利用债务重组手段进行盈
余管理。债务重组中被豁免的金额可以计入损益,上市公
司利用这个规定,通过债务重组,将豁免的金额计入营业
外收入,以提高企业利润水平,有助于企业摆脱危机。
3、会计政策与会计估计变更。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
定,企业可以在国家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选择适合自身
特点和需要的会计政策,管理当局自然会基于自身的利
益,选择满足于自身目标和利益需要的会计政策,以此来
达到盈余管理的目的。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进行盈余管理
的主要手段包括: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变更、合并会计报
表范围的变更、存货计价方法的变更和长期股权投资核算
方法的变更、 收入与费用确认方式的变更等等。
企业还可以通过资产减值政策的选择实现盈余管理。
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包括应收款项、短期投资、长期
投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等。减值准备计提的
比例和数额直接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虽然会计准
则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
得转回(该规定是我国新准则遏制资产操纵利润的重要措
施)。但是,存货、递延所得税资产、摊余成本计量的金
融资产、可供出售的债务工具等几项资产减值准备还是存
在盈余管理的空间。
4、获取政府补贴和税收减免。在上市公司披露的财务
报表中,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有一个常见的项目就是政府
的各项补助和补贴收入。政府补贴和减免主要包括税收减
免、利息减免、政府补贴等。这是政府对企业的发展给予
一定的支持或扶持,属于政府的财政手段。由于各地都会
努力争取上市指标,上级政府又以上市公司的数量作为对
其考核的指标之一,当上市公司因亏损被 ST 或面临终止
上市时,地方政府出于地方经济发展和自身利益往往会出
手相救。政府通过补贴和减免,帮助企业达到盈余管理的
目的。
三、结语
企业盈余管理的动因不同,手段也多种多样,我们不
能否认企业的盈余管理行为具有积极的作用,尤其是企业
实际的盈余管理行为,确实会给企业带来好处。但是,会
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的变更,即便是会计政策允许范围内的
有目的的选择,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
可能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政府部门应该完善法律法规,
加强对企业盈余管理行为的规范管理,引导企业合理进行
盈余管理,促进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