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牙列缺失的全口义齿修复一、教学要求(考试占10-15分)(一)掌握无牙颌的结构特点、解剖标志及分区,全口义齿的固位和稳定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临床操作步骤(印模、颌位关系记录)。
(二)熟悉全口义齿修复前的准备、技工制作操作(排牙原则、平衡牙合理论)、戴牙时的注意事项及其出现的问题和处理、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
(三)了解牙列缺失对机体的影响,牙列单颌全口义齿和即刻全口义齿的特点和修复要求。
二、教学内容(一)牙列缺失的病因、患病率、影响,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
(二)无牙颌的解剖标志及其临床意义,组织结构特点与全口义齿修复的关系,牙列缺失的组织改变。
(三)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吸附力、大气压力、表面张力),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颌骨的解剖形态、口腔粘膜的性质、基托的边缘、唾液的质和量),影响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良好的咬合关系、合理的排牙、理想的基托磨光面)。
(四)全口义齿修复前与患者的交流、口腔检查、外科处理,全口义齿与终止全口义齿的选择。
(五)全口义齿制作。
1.全口义齿印模的分类(一次、二次印模法:开口、闭口式印模法:粘膜静止,运动式印模法)。
、步骤方法、要求及模型的要求、灌注方法。
2.颌位关系记录与转移。
①垂直颌位关系,包括垂直距离、牙合托的定义,确定垂直距离的方法,垂直距离恢复不正确的影响。
②水平颌位关系(哥特氏弓描计法、直接咬合法、肌监控仪法)。
③确定垂直距离和正中关系位记录的操作步骤。
④上牙合架的操作步骤,前伸踝道斜度、侧方踝道斜度、切道斜度的确定。
3.排牙,包括人工牙的选择(质地、形态、色泽和大小)、排牙原则(美观原则、组织保健原则、咀嚼功能原则)、前牙后牙排牙方法。
4.平衡牙合的分类(正中牙合平衡、非正中牙合平衡、)平衡牙合的理论(五因素:髁导斜度、切导斜度、补偿曲线曲度、牙尖斜度或牙尖高度、定位平面斜度,十定律,三因素四定律)。
.5.试戴,包括义齿在牙合架上的检查,义齿戴入口腔后局部比例是否协调、颌位关系、前牙、后牙、基托、垂直距离和发音的检查,试戴时常见问题(垂直距离错误、牙合位错误、平衡牙合调整、牙合平面偏斜、外型不理想)及处理。
6.蜡型的完成、装盒、开盒、除蜡、填塞塑料、热处理后再上牙合架检查咬合。
(六)全口义齿初戴,包括义齿检查(戴前检查、义齿就位、义齿的平稳度、义齿的基托、牙合位关系、咬合关系、有无疼痛)、选磨、给患者的戴牙指导。
(七)戴用义齿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包括疼痛(组织面局部问题、基托边缘、咬合、义齿不稳定、垂直距离过高)、固位不良(休息状态时义齿容易松动脱落、张口或说话或打哈欠时义齿易脱位、咀嚼食物时易脱位)、发音障碍、恶心、咬颊咬舌(牙列缺失后唇颊内陷或舌体变大、人工牙排列覆盖过少或呈对刃牙合、颌间距离后部过小)、咀嚼功能不良、心理因素造成的影响。
(八)全口义齿基托折裂和折裂、人工牙折断或脱落的修理,重衬。
(九)即刻全口义齿的优缺点、适应症、制作。
(十)单颌全口义齿的修复特点、修复原则、修复方法。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是什么?1.骨组织的改变当牙缺失后,上下颌骨的改变主要是牙槽嵴的萎缩。
牙槽嵴吸收速度先加快,再减慢,最后达到稳定,上颌牙槽嵴吸收方向是(上内),下颌牙槽骨的吸收方向是(下外),疏松侧→致密侧2.软组织的改变(1)附着在颌骨周围的唇颊系带与牙槽嵴顶的距离变短,甚至与嵴顶平齐;(2)唇颊沟及舌沟间隙变浅,(3)唇颊部凹陷,鼻唇沟加深,口角下陷,面下1/3距离变短,面容明显呈衰老状。
(4)黏膜变薄变平,失去正常的湿润和光泽,且敏感性增强,易患疼痛和压伤。
(5)舌的形态与功能失常,巨舌症老年患者咀嚼器官的生理特点1.黏膜的增龄性变化也表现为弹性和表面纹理的丧失,组织变薄。
长期戴用义齿造成的上腭黏膜病理反应称为义齿性口炎。
对于老年患者,这种损害是戴用可摘义齿很常见的并发症。
2.黏膜对适应义齿的作用:老年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元进行性丧失,致使形成的反射弧能力降低,使粘膜对新义齿有很好的适应性。
3.烧灼感/灼口综合征:义齿戴用者经常有局部烧灼感或与义齿接触的口腔黏膜不适感。
4.唾液分泌功能减退,老年人口腔自洁功能下降,导致龋病及粘膜病发生的可能性加大,同时唾液量减少不利于全口义齿的固定。
5.神经肌肉系统调节功能下降,神经系统接受刺激的反应迟钝,使老年患者适应义齿的时间相对较长无牙颌的分区有哪些?(掌握)1.主承托区(primary stress-bearing area)指垂直于力受力方向的区域。
包括牙槽嵴顶、腭部穹隆区、颊棚区等区域。
此区的骨组织上覆盖着高度角化的复层鳞状上皮,其下有致密的黏膜下层所附着,因此能承担咀嚼压力,抵抗义齿基托的碰撞而不致造成组织的创伤。
2.副承托区(secondary stress-bearing area)指与牙合力受力方向成角度的区域。
包括上下颌牙槽嵴顶的唇、颊和舌腭侧(不包括硬区)。
副承托区与主承托区之间无明显界限。
副承托区与唇、颊的界限在口腔前庭黏膜反折线,与舌的界线在口底的黏膜反折线。
此区骨面有黏膜、黏膜下层、脂肪和腺体组织,下颌还有肌附着点和疏松的黏膜下组织。
副承托区支持力较差,不能承受较大的压力,只能协助主承托区承担咀嚼压力,义齿基托与副承托区黏膜也应紧密贴合。
3.边缘封闭区(border seal area)是义齿边缘接触的软组织部分,如黏膜皱囊、系带附着部、上颌后堤区(postdam)和下颌磨牙后垫。
此区有大量疏松结缔组织,不能承受咀嚼压力。
但是这些组织可以紧密地与义齿边缘贴合,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组织之间,产生良好的边缘封闭作用,从而形成负压和二者之间的吸附力,保证义齿固位。
为了增加上颌义齿后缘的封闭作用,可借组织的可让性,对组织稍加压力,制作后堤,形成完整的边缘封闭。
4.缓冲区(reliefarea)指需要缓冲咀嚼压力的区域。
主要指上颌隆突、额突、上颌结节的颊侧、切牙乳突、下颌隆突、下颌舌骨嵴以及牙槽嵴上的骨尖、骨棱等部位。
该部位上面覆盖很薄的黏膜,不能承受咀嚼压力。
应将上述各部分的义齿基托组织面的相应部位磨除少许,做缓冲处理,以免组织受压产生疼痛。
全口义齿的表面有哪些?作用是什么?组织、磨光、咬合(1)组织面(tissuesurface):组织面是义齿基托与口腔黏膜组织接触的面,必须与口腔黏膜组织紧密贴合,二者之间才能形成负压和吸附力,使全口义齿在口腔中获得固位。
(2)咬合面(occlusalsurface):咬合面是上下颌牙咬合接触的面。
在咬合时,咀嚼肌所产生的咬合力量通过牙咬合面传递到基托组织面所接触的口腔支持组织上。
咬合力应均匀分布在支持组织上,而使义齿有良好的固位。
为了使全口义齿在口里稳定,要求基托组织面与支持组织面密合,上下颌牙之间要紧密接触,要有平衡牙合,这都是为了使垂直方向的力量施加在义齿上,使义齿能够保持稳定。
(3)磨光面(polishingsurface):磨光面是指义齿与唇、颊和舌肌接触的部分。
磨光面的外形是由不同的斜面构成的。
磨光面的倾斜度、义齿周围边缘的宽度和人工牙的颊舌位置正常时,舌和颊才有帮助义齿稳定和抵抗脱位力的作用。
义齿磨光面与水平力量有关,是使义齿保持稳定的表面,应使口腔内舌与口外的唇颊肌肉力量经常处于平衡状态(图7-10)。
如果磨光面倾斜度不合适,则肌肉所施加的力量不但无助于固位和稳定,还会导致义齿脱位。
全口义齿的固位原理是什么?(掌握)全口义齿能附着在上下牙槽嵴上是由于吸附力、表面张力和大气压力等物理作用。
吸附力:基托组织面与唾液,唾液与黏膜之间产生了附着力,唾液本身分子之间产生内聚力(粘着力),而使全口义齿获得固位。
表面张力:基托与黏膜表面之间防止空气进入,要靠唾液内部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外层分子受到内部分子的吸引力,产生向液体内部的趋势,而使表面形成半月形的液体表面,是由于表面张力所造成的。
大气压力:全口义齿基托边缘与周围的软组织始终保持紧密的接触,形成良好的边缘封闭,使空气不能进入基托与黏膜之间,在基托黏膜之间形成负压,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基托和组织密贴而使义齿获得固位。
影响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有哪些?(掌握)(1)颌骨的解剖形态影响基托面积:根据固位原理,吸附力、大气压力等固位作用的大小与基托面积大小成正比(2)口腔黏膜的性质与义齿固位有关:如黏膜的厚度适宜,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则基托组织面与黏膜易于密合,边缘也易于获得良好封闭,有利于义齿固位(3)基托的边缘:在不妨碍周围组织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并与移行黏膜皱壁保持紧密接触,获得良好的封闭作用,以对抗义齿的脱位。
(4)唾液的质和量:唾液的黏稠度高、流动性小,可加强义齿的固位。
全口义齿基托的边缘应该如何设计?在不妨碍周围组织正常活动的情况下,基托边缘应尽量伸展,并与移行黏膜皱壁保持紧密接触,获得良好的封闭作用,以对抗义齿的脱位。
在上颌,基托唇颊边缘应伸到唇颊沟内。
基托后缘应止于硬软腭交界处的软腭上(后堤区),此区黏膜组织有弹性,基托边缘可在此区稍加压,可以加强义齿后缘的封闭作用,防止空气进入基托与组织之间,破坏负压状态。
义齿后缘两侧应伸展到翼上颌切迹。
在下颌,基托的唇颊边缘应伸展到唇颊沟内,舌侧边缘应伸展到口底。
唇、颊舌系带处边缘应做成切迹。
基托后缘应盖过磨牙后垫的1/2或全部,义齿基托边缘应圆钝并且充满黏膜皱,以获得良好的边缘封闭。
影响全口义齿稳定的有关因素有哪些?(掌握)1.良好的咬合关系:全口义齿戴在无牙颌患者口内时,上下人工牙列的扣锁关系也应符合该患者上下颌的位置关系。
而且上下牙列间要有均匀广泛的接触。
只有这样,咬合力才能有助于义齿的固位。
2.合理的排牙:自然牙列的位置处于唇颊肌向内的力与舌肌向外的力大体相当的部位(中性区)3.理想的基托磨光面的形态:一般基托磨光面应呈凹面,唇、颊、舌肌作用在基托上时能对义齿形成夹持力,使义齿更加稳定全口义齿修复前需要做哪些准备1.与患者的交流2.口腔检查:颌面部、牙槽嵴、颌弓的形状和大小、上下颌弓的位置关系(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上下颌唇系带的位置、腭穹窿的形状、肌肉的附着、舌的位置和大小、对旧义齿的检查3.修复前的外科处理:(1)去除尖锐的骨尖、骨突和骨嵴(2)修整上颌结节(3)修整下颌隆突(4)唇、颊沟加深(5)唇颊系带成形(6)修复增生的粘膜组织(7)松软牙槽嵴的处理全囗义齿印模有哪些要求?(掌握)1.精确的组织解剖形态:在制取印模时,要使用正确的材料和方法,并应注意压力要均匀,否则影响印模的准确性。
在有骨突、骨嵴、血管、神经的部位,应缓冲压力。
对组织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上颌前部松软黏膜,应防止压力过大而使其变形。
2.适度的伸展范围:印模范围的大小,决定全口义齿基托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