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

产权制度(Property system) 所谓产权制度,是指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结合而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现有效的组合、调节和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的最主要功能在于降低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产权制度对市场经济的发展的意义 产权制度是关于产权界定、运营、保护等的一系列体制安排和法律规定的总和。

产权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而出现的经济范畴,现代产权制度则是现代市场经济的本质规定。

市场经济是一种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以追求尽可能多的利润或经济收益为目标的经济,从根本上说,市场经济的全部活动都是以产权为基础并围绕产权来展开的。

市场主体对利益的追求,本质上表现为对产权的追求。

追求产权,以其产权获取更多的经济收益从而拥有更多的产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包括企业、经营者和劳动者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创造性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动力。

正是这种不懈的追求,造成了通过各种形态财产表现的产权内容的日益丰富和量的迅速扩张,而这种结果反过来又形成了进一步追求的依据。

这也正是市场经济的本质所在和它得以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但是,市场经济这种持久不衰、不断攀升的循环往复是有条件的,它基于这样的产权制度安排: 归属清晰。

各类产权的最终所有者得以准确界定并为相关的法律程序所认定,这是一切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的行为发生的基础,也是经营行为得以自觉约束和经营责任得以有效维护的基础。

产权归属不清晰,不仅无法形成负责任的生产经营行为,还可能导致相反的结果。

权责明确。

产权在具体实现过程中,亦即它通过各种形式如租赁、售卖、转让、合并等运营或流动中,以及通过运营或流动形成的某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下,各相关主体权利到位,责任落实。

例如,在股份制这种企业资本组织形式下,不仅作为投资者的股东会和投资者代表的董事会的权责是明确的,而且作为非投资者经营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经营管理者的权责也是明确的。

这是优良经营行为得以产生和不良经营行为得以约束并能对后者进行有效追究的直接条件。

保护严格。

产权归属一经准确界定并依法明确认定,就具有了排他性,并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其他任何主体不可随意侵犯。

保护产权的法律制度完备系统,各种经济类型、各种财产形式的产权一律受到法律的严格保护,是规范产权主体自身行为、约束非产权主体对产权主体的不良行为,从而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法制保障。

流转顺畅。

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并最终服从于实现产权收益最大化的目的,各类产权可以依法以各种方式在产权市场上自由流动。

这是拓展产权的财产类型、实现资产保值增值的基本途径。

可以说,没有产权的高流动,就不会有企业的高利润和市场经济的高效益。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 实践表明,经济社会的活力来自合理的所有制结构和良好的所有制形式的活力。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可以说经济社会的活力来自产权制度的活力。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都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产权问题。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有序运行的重要制度保障。

有利于充分发挥各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实现经济发展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统一。

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经济发展往往偏重数量扩张,单纯追求增长速度而忽视质量、效益的提高。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产权制度不合理是一个关键原因。

过长的国有经济战线和产权主体实际上虚置的国有企业体制,使政府成为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源自政府的行政推动。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界定清晰,相关权责明确,财产保护严格,就能使经济发展的主体和动力源发生革命性置换,企业和个人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力,发展经济的动力源也由外在的压力转变成各市场主体的内在冲动。

这样,就不仅能保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而且能实现高效益。

在这样的体制环境下,高速发展的经济同时也就是效益型经济、实惠型经济。

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我国经济生活中存在的另一个突出问题是产业结构老化,重复建设严重。

直接地看,这是市场主体生产经营自主性、能动性不足,市场竞争不充分,生产要素流动性不强的结果,而根本上则是现有产权制度的缺陷所致。

产权归属清晰,从根本上提供了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力与活力,而产权的顺畅流动则形成了经济结构转换的有效途径。

正是追求企业高效益的资本频繁流动和资产优化重组,使陈旧过时的产品、技术、管理难以驻足而必须不断更新,使老化、重复的经济结构难以长时期存在而必须不断转换和提升。

这就是说,对经济效益的追求造成了产权流动的必要性和必然性,而产权流动无论造成投资方向的变化还是导致企业组织方式的调整,都直接或间接地推动着产品、产业或经济的创新。

有利于规范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形成良好的社会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

经济生活中制假售假、逃废债务和违规毁约等失信行为严重,私人投资不活跃甚至外流等问题,与没有形成良好的产权制度有密切关系。

产权的清晰界定、顺畅流转和严格保护,是增强生产经营动力、稳定投资预期、规范投资行为和其他经营行为的基础和条件。

为追求产权,就必须诚实履行信用并遵守市场秩序;有了产权,也就有了履行信用的能力;不守信和违背市场秩序就会被剥夺产权,不守信用的企业谁都不愿意与其打交道,这也就形成了履行信用和遵守秩序的压力。

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作为基础性制度建设,不仅有利于产权体制改革本身的深化,而且有利于其他方面改革的顺利推进。

就主体而言,市场经济体制是能动性企业制度、竞争性市场体系和间接性宏观调控体制三者有机结合的体制系统,现代产权制度建设对推进这三方面的改革都至关重要。

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

产权清晰是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的首要条件,只有产权归属清晰,才能形成有一个个明确的资产所有者的企业法人财产权,从而使企业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企业也才能以其全部财产,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对出资者承担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

而产权的顺畅流转,不仅有利于企业依据自身实际和市场需要灵活开展资本运营,提高企业效益,而且有利于推进不同性质资本之间的收购、兼并、相互参股,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形成良好的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和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真正建立起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形成开放、竞争的现代市场体系的保障。

市场开放、竞争的前提是市场主体的独立性与自主性,而后者又以产权制度为支撑。

产权归属清晰,使各市场主体为追求经济利益展开交易进而形成竞争。

在规范的法制环境下,市场主体只有通过价廉物美的产品和优质高效的服务才能占领市场;一旦形成垄断,又很快被别的市场主体通过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而迅速打破。

正是这种激烈竞争,在使市场需求得到不断满足的同时,推动着市场不断走向开放。

我国目前地区封锁和市场分割比较严重,产权制度不合理是重要原因之一。

产权归属模糊、保护不力,抑制了一部分市场主体大胆冲破垄断和封锁的动力与能力;而行政干预和保护,使另一些市场主体无需通过产品和服务的竞争就可以获得丰厚的收益,进而促使他们运用各种非市场的手段去维护垄断,阻碍市场开放。

有效转换政府职能、实现间接宏观调控的条件。

实践表明,产权关系不顺,产权制度一些基本环节不健全,是妨碍间接宏观调控体系建立的重要原因。

公有产权特别是国有产权归属模糊,出资人代表不明晰,导致政府社会管理者职能和所有者职能、所有者职能和经营者职能难以有效分开。

不通过政资分开和产权改革,很难实现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分离,也很难防止国有企业受到政府部门的直接干预;而非公有产权不能依法得到保护,既使他们的经营创造性和发展主动性受到限制,也使他们很难摆脱某些政府部门的随意干预。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通过明确产权归属与权责以及实施严格的产权保护,限定政府的行为边界,就为政府职能的有效转变和间接宏观调控体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也为各类市场主体维护自己的权利、抵制不正当干预提供了制度保障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内涵产权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目的对财产加以利用或处置以从中获取经济利益的权利。

产权的直接形式是人对物的关系,实质上是产权主体围绕各种财产客体而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这种利益关系得到法律认可之后,就形成了法律上的产权关系,即在法律上对土地、房屋、设备、存款、现金、股票、债券、专利、商标、名誉等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关系。

法律上的产权关系是对经济关系的反映、认可和保护。

一旦人们的财产占有关系在法律上得到认可和保护,产权就具有了排他性、独立性、交易性和可分割性的特征。

当股份制成为企业的财产组织形式之后,就形成了财产所有权与实际占有权的分离,进而在财产所有权的基础上产生了企业依法享有对别人财产的占有、支配、使用和处置的权利,即法人财产权。

因此,现代产权的内容不仅包括法律上的财产所有权,还包括企业法人财产权,它是以财产所有权为主体的一系列权利的总和。

所有制是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定的个人或社会组织对生产条件的独占或垄断。

这种对生产条件的独占或垄断决定了生产要素的不同结合方式,决定了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交换关系及分配关系,是形成生产关系的基础。

所有制在法律上表现为所有权。

因此,以所有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产权关系构成了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

然而,所有制内部关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

当经济关系还不复杂时,所有制的范围是狭窄的,所有者可以完整地行使其权力并独享收益。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规模的扩大,所有者要统管所有权能日益困难,而需要把自己的财产委托给他人经营,让渡给别人一部分产权。

可见,所有制内部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和使用权可以全部归一个主体去行使,也可以拆分,还可以组合。

同一所有制可能有不同的产权配置格局,有不同的实现形式。

这种以既定产权关系和产权规则为基础形成的且能对产权关系实行有效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就是产权制度。

现代产权制度是与社会化大生产和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二、现代产权制度的基本要求完善的产权制度是划分、界定、实施、保护和调节产权,确认和处理产权主体责、权、利关系的规则基础,其根本要求就是在产权关系上做到“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

第一,在财产权利的划分上要“归属清晰”。

“归属清晰”不是单指狭义的所有权归属清晰,而是指广义所有权中的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归谁拥有,必须界定清晰。

如果客观经济情况需要进一步细分产权,那么新的派生出来的产权类别也必须界定清楚,以避免关系混乱。

所有权清晰是指产权主体把客体当作自己的专有物,排斥他人随意剥夺的权能和作用。

占有权清晰是指主体实际地或直接掌握、控制或管理客体的权能。

支配权 又被称作处理权、处分权或处置权。

使用权 是产权主体按照财产的性质和用途利用、改变和消费客体的权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