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研说课件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材研说课件
课 课 程 程 目 总 标 目 标
我的家乡
我是中国人
内 容 标 准
在地图上查找本地、本 省及省会城市的位置, 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 分。正确辨认地图上的 简单图例、方向、比例 尺
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经 济特点及其与人们生活的 关系,感受家乡的发展和 变化,萌发对家乡的热爱 之情。了解家乡的优秀人 物,向他们学习
从学生熟悉的 生活出发,引 导学生对间接 生活的认识和 了解
注意引导学生通 过探究事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来 认识社会和了解 社会
编 写 特 点
正文:是对 主题词的展 开说明
图文:引导学生多侧面、 多角度分析问题、开展活 动
主题词:展示出本 部分内容主要探讨 的话题
瞭望台:对正文部分的拓展,以 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掌握一些开 展自主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信息 等
三、说建议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教学中要以知识为 载体来落实情感、 态度、价值观目标
丰富学生的生活 经验: 教学中教师要把 学生带到情景中 去体验
教 学 建 议
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中高年级学生的认 知水平不断提高, 自主想法也比较多, 我们的任课教师在 教学中应当给学生 更多的空间
学生自评:教师引导和帮助学 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 学习结果:包括完成学 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 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学习能力和方法:包括 习任务的质量和进步程 学习中观察、探究、 度 思考、表达的能力; 学生互评:学生 搜集、整理、分析资 依据一定的标准 料的能力;与人合作 互相评价以养成 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尊重、理解、欣 等 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 赏他人的态度
了解我国不同地 区的差异,探究 这些差异对人们 生产和生活的影 响。理解和尊重 不同地区人们的 生活方式
我 是 中 国 人
体会报刊、广播、电视、 网络等现代传媒与人们 生活的关系, 学习利用 传媒,安全、有效地获 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 规范,努力增强对各种 信息的辨别能力
二、说教材
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 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 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 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 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 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 技能
编 写 体 例
点 面 结 合
交通与生活
生产与生活
通信与生活 一方水土养 一方人 内 容 结 构
都是围绕知识和能 力两方面展开
螺旋上升,同一主题在 不同年级可以重复出现, 但主题思想是不断发展 深入的
单元内容上 的横向体现
本册教材与相 邻年级的纵向 整合 立 体 式 整 合 知 识 与 技 能 的
课 与程 利资 用源 建开 议发
我 的 家 乡
通过身边的生活 用品,探究工业 与人们生活的关 系,了解工人生 产劳动的情况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某 种农产品,探究农业 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 的关系,体验农民为 此付出的劳动与智慧
了解交通发展的 状况,感受交通 在人们生活中的 重要作用,关注 交通发展带来的 问题
知道现代通信的种类 和方式,学会一些常 用的通信方法,感受 通信与人们生活的关 系。懂得并遵守通信 的基本礼貌和有关法 律法规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 四年级下册教材研说
西沙城中心学校 霍晓莹
编写特点
知识与技能的立体 式整合
编写体例
内容结构 教学建议
说教材
内容标准
课程目标
说课标
说建议
评价建议
说 课 流 程
课程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
一、说课标
让学生认识社会、 参与社会、适应 社会
促进学生良 好品德的形 成和社会性 发展 为学生成为具有 爱心、责任心、 和良好行为习惯 的社会主义合格 公民奠定基础
学习态度:包 括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主动参 与和完成学习 任务的态度
评 价 建 议
作品评价:将学生 调查、访问、收集 资料等活动产生的 作品进行展示和交 流,师生共同进行 评析
开发多样化的课程 资源:例如图书、 报刊、影像资料等 等,应该做到为教 学服务,不求花样 繁多,但求切合实 际
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 教师应尽可能使现代 化教育技术与本课程 教学有机结合,丰富 课程资源,有条件的 地方要尽量开发利用 计算机网络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