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英语教学的创新
【摘要】为了适应时代发展,改变传统英语教学模式,作为大
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善于发现英语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而且能及时找
到相关理论依据,优化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服务教学,达到英语
教学创新的目的。
【关键词】教学型;教学科研型;英语教学;自身素质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深入,国际交流日渐频繁,英语成为
人们的主要交流工具,如何使大学生真正掌握这个工具就显得尤为
重要。因此,如何改善传统大学英语教学,探讨大学英语教学的创
新已是刻不容缓。
一、第二语言习得研究成果与大学英语教学的有机结合
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当具有敏锐的目光和良好的创新能力。
在我国,经过了 30 多年的发展,国内外一批旨在介绍二语习得理
论的著作应运而生,这为我们进一步了解二语习得的研究现状和开
展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此外,外语教师应当积极汲取相关领
域优秀的科研成果,学会理论联系教学实践,并能运用二语习得相
关研究成果来解决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二语习得经典文
献中富含多种模式,这其中有我们较熟悉的普遍语法理论、话语理
论和act神经功能理论,也有我们不太熟悉的信息加工模式、平行
分布加工模式等,这就要求广大英语教师在教学之余,应当多阅读
相关理论书籍,了解最新科研进展,提高业务水平。
在广泛阅读理论书的同时,也应积极反思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
题,试图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在理论指导下得出切实可行的解决
方法。比如个体差异和情感因素是二语习得相关研究中两个比较重
要的概念,教师就可以通过书籍和相关文献的阅读,了解认知风格、
学习策略、动机、态度、性格、焦虑等因素对二语习得的不同影响,
而且国外较多的实证研究为我们提供了详实的实验步骤和数据分
析,广大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情进行相应的调整,设法减轻学生的
焦虑感,使学生感到轻松和充满自信,从而发挥语言习得机制的作
用,得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再比如教师可以从语言输入相关理论得到英语教学的启示,
krashen的输入假说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类习得语言最基
本的途径就是对语言输入的理解,“可理解的语言输入”
(comprehensible input)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所谓“可理解的
语言输入”是指学习者听到或读到的可以理解的语言材料,这些材
料的难度应该稍微高于学习者目前已经掌握的语言知识。krashen
把学习者当前的语言知识状态定义为“i”,把语言发展的下一个阶
段定义为“i+1”。这里的“1”就是当前语言知识状态与下一阶段
语言状态的间隔距离。这样,只有当学习者接触到的语言材料属于
“i+1”的水平,才能对学习者的语言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以上笔者只是举了几个跟教学密切相关的例子,二语习得研究
日益丰富,逐渐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宝贵的智慧库,如何正确使用其
相关理论来促进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师应当积极思考和探寻的课题。
二、心理语言学相关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的结合
“心理语言学”这一术语最早见于美国心理学家坎特
(j.r.kantor)1936年的著作《语法的客观心理学》,但学术界普遍
承认这一术语是在本世纪50年代。虽然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但
它的研究成果还是没能被有效地吸收,因为迄今为止所进行的研究
都过分偏重于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并且心理语言学对外语教学的
重要指导作用也被人们忽视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习者
掌握并能熟练使用一门外语,具备相应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
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对语言使用和语言习得的心理过程进行研
究。外语教学中的听说法把语言习得过程看成是一个习惯形成的过
程,重复和模仿是其精髓。而创始于上世纪50年代法国的视听法
(或情景法)主义以行为主义为理论基础,同时借用了格式塔心理
学和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视听法是在听说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
种教学方法。视听法除了注重听说还注重“看”,即在教学中利用
幻灯机、投影机或教学电影,给学生播放出伴随着纯正地道发音的
生动的画面。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手段的革新,视听法比听说法
更强调教学情景的作用,强调视觉在学习语言当中的重要性。
发展于上世纪70年代的交际法主要根植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
言学相关理论。交际法强调学生只有在大量接触和使用真实、自然
的语言中,才能养成运用第二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且真实、地
道的语言材料要安排在合情合理、合乎社会交际情理的情景之中。
交际法重视口语训练,重视使用真实、自然的语言,这是与自然习
得语言的过程相接近的。广大教师在具体操作层面可以有所取舍,
吸取各种模式之所长,因材施教,使外语课堂更具趣味性,从而使
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得以提高。
三、结语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广大的英语教育工作者作为高校基
础教学部分的中坚力量,应积极思考,努力创新,为提升教学水平
尽心尽力,使自己成为具有良好时代风貌的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为
英语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应有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卫乃兴,李文中,濮建忠.语料库应用研究[m].上海: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4.
[3]邹申.语言测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