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

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

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及发展趋势(Ⅰ)国际投资的产生、发展形成过程:国际商品资本---国际货币资本---国际生产资本一、初始阶段(1914年以前)(1870--1914)标志:1870年出现第二次科技革命1、从投资规模来看,整个19世纪的国际投资规模不大,投资形式以私人投资为主。

2、从投资格局来看,英、法、德、美、荷是就主要的对外投资国3、从投资流向来看,国际投资主要流向欧洲大陆和自然资源丰富的地区4、从投资行业来看,重心在发达国家的殖民地的初级产品产业和运输业。

5、从投资形式来看,这一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只占10%左右,国际间接投资是当时的主要投资形式。

6、借贷资本和证券投资形式占主导地位,约占国际投资总额的90%左右。

7、东东道国主要是当时比较落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国家。

8、投资产业主要是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

二、低迷徘徊阶段(1914年~1945年)1、国际投资的总额下降(国际投资总额有所增长,但幅度不大)2、国际投资的格局发生重大变化(主要投资国地位发生变化)3、国际投资方式仍然以国际间接投资为主(官方投资规模扩大)三、恢复增长阶段(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末)(1945--1979)1、国际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国际投资所占比重逐渐提高。

2、国际投资的格局再次发生变化。

美国对外投资霸主地位进一步确立,一些发展中国家逐步走上对外投资舞台。

截止196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累计额分别为662亿美元、220亿美元、115亿美元、31亿美元、5亿美元;到1970年底,美国、英国、法国、原联邦德国和日本的对外投资累计额分别为1486亿美元、490亿美元、200亿美元、190亿美元、36亿美元。

到1969年,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跨国公司达到1100个。

印度、韩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巴西、墨西哥、阿根廷、中国台湾省以及中东一些国家和地区开始了对外投资。

3、国际投资的方式转变为国际直接投资为主。

四、迅猛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一)投资规模:国际直接投资规模迅速扩大在科技进步、金融创新、投资自由化和跨国公司全球化等多因素共同作用下,国际投资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就活跃角色。

上表反映了国际直接投资增长率大大超过了世界同期的出口和总产出增长率,成为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1)战后到2000年,美国在国际投资中处于绝对主导。

(2)战后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加速了对外投资的步伐。

80年代后期,日本取代美国成为最大的债权国,而美国在1985年结束了其长达67年的债权国地位而沦为债务国,其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相对下降。

(3)20世纪80年代西欧对外投资增长速度增快。

2000年,英法德三国分别对外投资为2497.9亿美元、1724.8亿美元和485.6亿美元。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发达国家资本对流形成大趋势) (1)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达国家间的相互投资(也称交叉投资)增长迅速,不仅在国际资本流动中占据2/3比重,成为国际投资主体,而且在全球投资中形成以德国为中心的欧盟圈、以美国为中心的北美圈和以日本为中心的亚洲圈,占据了发达国家之间资本输出的91%和资本输入的93%。

(2)“大三角”内部的国际投资比重较大。

(3)“大三角”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十分活跃。

(4)在1998~2000年间,以美国、日本和欧盟三极主导的国际直接投资占全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量的75%和流出量的85%。

(三)投资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1989~1999年,全球国际投资流量总额占GDP 的比重从8.5%提高到18.3%,其中国际直接投资由2%提高到4.6%,国际间接投资由6.5%提高到13.7%。

(四)投资行业二战后国际直接投资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但20世纪中期以后,国际投资行业分布转向第三产业——服务业。

五、 调量整理阶段(2001年以来)(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的规模剧烈波动)1、进入21世纪之初,伴随着全球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放缓和复苏前景不乐观,国际直接投资规模不断下滑。

2、2002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为6510亿美元,只有创纪录的2000年的一半。

2003年连续第三年下滑,跌至5600亿美元,但2004年出现反弹后连续三年出现增长,2006年达13060,非常接近2000年的纪录。

01000200030001985199019952000美国吸收投资美国对外投资日本吸收投资日本对外投资英国吸收投资资(二)投资分布1、外商投资地理分布正在改变。

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的“世界投资前景调查”,63%的跨国公司对2007年以来的外国直接投资表示乐观,其中,最有吸引力的投资地区为东亚、东南亚和南亚,最有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是中国和印度。

2、经济高速增长地区成为国际投资的热点90年代,美国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再度上升,成为世界头号对外投资国,而日本在国际投资中的地位则下降。

(三)投资方式21世纪国际债券市场与股票市场发生了剧烈的分化。

1、国际债券市场发展迅速。

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到2002年9月底,国际债务工具净发行累计为87774亿美元,其中,债券净发行由1998年的6811亿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13488亿美元。

特别是政府债券发展迅速。

这是因为国际投资者对美国经济的担忧,资金开始撤离股票市场,转向政府债券市场这一传统的避难所。

2、由于国际资本市场直接融资条件恶化,特别是以美国三大股票指数为代表的全球股市连续低迷,直接遏制了融资规模的扩张。

3、跨国公司在国际投资中所承担的角色日益突出4、国际投资的产业结构进一步高级化5、跨国并购成为国际投资的主要方式。

(四)投资行业1、外国直接投资的结构已转向服务业。

(1)20世纪70年代,服务业仅占全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1/4;1990年不到1/2;到了2006年,上升到60%,估计为4万亿美元左右。

(2)同一时期,初级产品部门占且世界外国直接投资的比例由9%下降到6%。

制造业由42%下降至34%,降幅更大。

2、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构成也在发生变化。

主要集中在贸易和金融领域,两者2002年仍占服务业外国直接投资的47%(1990年为65%)和35%。

,以及仓储运输增长迅速。

部门 行业 1990 2002发达国家 发展中经济体全世界 发达国家 发展中经济体 中欧东欧全世界全部服务业83 17 100 72 25 3 100供水、电和气70 30 100 63 32 6 100建筑77 23 100 47 45 8 100贸易90 10 100 78 19 4 100餐馆和旅馆87 13 100 70 27 3 100运输、仓储和交通58 43 100 71 22 7 100金融76 24 100 77 20 3 100商务活动93 7 100 61 38 1 100其他85 15 100 61 36 3 1001 科技革命和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性因素2 生产资本的高度集中和垄断——物质基础3 追求更高的资本利润率——内在动因。

4 资本主义国家政府的扶持和保护(1)纳税优惠政策•税收抵免(Tax Credit)•税收饶让(Tax Sparing)或税收豁免(Tax Exemption)•税收延付(Tax Deferral)。

即投资国对海外公司的投资收入,在汇回本国之前不予征税。

(2)提供信息服务和情报(3)实行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5 东道国利用外资政策变化——国际投资的助推器A、财政激励B、金融优惠(赠款、贷款担保与补贴等)C、建立经济特区、科学园区等D、提供法律保障和投资承诺E、其它措施:如提供信息、为技术合作与技术扩散提供便利等。

6 金融市场一体化和交通通讯国际化——重要条件7 国际投资环境自由化程度不断提高。

◆发达国家相互投资的原因1、外部原因(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区域经济集团的迅速发展。

这必然对投资一体化具有促进作用。

①区域经济一体化成员间的关税同盟或类似协定造成“贸易转移”,使区域外企业产品进入困难,这样引起大量非成员国的直接投资涌入区内,形成“投资创造”。

②作为区域一体化的直接成果,国家间的贸易壁垒消除和交易规则的统一带来了交易空间的扩大和交易成本的下降,从而区内企业可以重新布局,更有效的配置资源以实现规模经济和专业化,起到引致投资的作用,称为“投资转移”。

(2)发达国家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的吸引:发达国家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和人力资源,拥有健全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市场机制和开放的市场环境,从而吸引大量“效率导向型”的外国直接投资,并产生“群集经济”。

2、内部原因(1)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影响:从最初的雏形发展到现在,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不断演变和深化,经历了多国国内战略、简单一体化战略到复合一体化战略。

从而投资发达国家必然是全球战略中的一个环节。

复合一体化战略:指将企业的采购、生产和销售等活动按照最有利的区位分布于世界各地,使每个分支机构及其所联系的企业在职能专门化的前提下统一成一个一体化网络,从而使分散在各地的生产、销售以及研发等服务于母公司的全球战略,实现企业整体利润最大化。

(2)跨国公司寻求竞争优势动机的驱使: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为维持其竞争优势和全球战略目标实现,如为了解决高昂的研发费用等,跨国公司通过联合,共同分享资源、共担风险、共享利益,实现“共赢”。

于是跨国并购和建立战略同盟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

这必然引发发达国家间的大规模投资对流。

(Ⅱ)国际投资的发展趋势一、国际直接投资的发展趋势1、总体上持续增长,但势头有所减缓1990年OFDI存量为17214.6亿美元2000年OFDI存量为60864.3亿美元2003年OFDI存量为81968.6亿美元2、流出地将继续集中在主要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中国家也将有所增长。

发达国家资本双向渗透占主流,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很不平衡。

流入地将仍会以发达国家为主,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将持续增长FDI inflows, global and by group of countries, 1980–2005 (Billions of dollars)1995-1998年FDI流出额所占比重(%)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1、发达国家85.3 84.2 85.6 91.6西欧48.9 53.7 50.6 62.6美国25.7 19.7 23.1 20.5日本 6.3 6.2 5.5 3.72、发展中国家14.5 15.5 13.7 8.13、中东欧国家0.2 0.3 0.7 0.31995-1998年FDI流入额所占比重(%)年份1995 1996 1997 19981、发达国家63.4 58.8 58.9 71.5西欧37 32.1 29.1 36.9美国17.9 21.3 23.5 30日本(不详)0.1 0.7 0.52、发展中国家32.3 37.7 37.1 25.83、中东欧国家 4.3 3.5 4 2.7原因:(1)发达国家科技水平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