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新闻报道【篇一: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网络新闻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上篇:网络新闻的现状第一章网络新闻的定义研究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息。
目前国内最新的网络新闻定义是杜骏飞著的《网络新闻学》,即:“网络新闻是指传受基于internet 的新闻信息———具体说来,它是任何传送者通过internet 发布或再发布,而任何接受者通过internet 视听、下载、交互或传播的新闻信息。
”它简明扼要地阐述了网络新闻的基本特征: 即基于internet (媒介)的新闻信息(传播内容) ,同时它也兼顾了网络新闻传播的另外两大要素,即传者和受者。
这就表明网络新闻一方面在技术上依赖互联网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要做好高质量的新闻传播者和接受各种信息的储存者第二章网络新闻的发展历程1987年,世界上第一家网络报纸——美国的《圣何塞信使报》(san jose mercury news)创办,开创了网络媒体的新纪元。
90年代中期万维网和浏览器的推出,推动了上网用户的增加。
电子报刊以时效性强、跨国界传播、费用低廉、自主选择性强、打印方便、保存时间长等特点,提高了报刊上网的积极性。
在美国,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洛杉矶时报》、《芝加哥论坛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著名报刊到地方性小报,都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上网浪潮。
相对美国,我国的网络新闻是网络新闻媒体出现五年后才引进和缓慢发展起来的。
1993年底,我国成立国家经济信息化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中国的信息化建设。
1995年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国际节点,完成了与internet的互联和与国内公用数据网(chinaddn)的互联。
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宣布将chinanet向国内社会开放,提供所有internet服务,这标志着中国的因特网进入商业化阶段。
随着1995年中国公用计算机因特网的开通和不断进步,为中国报刊的电子化、网络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条件和基础,使中国报刊进入互联网成为可能。
到1995年年底,中国第一批网络媒体总数达到七八家。
1995年10月—1997年5月是中国网络媒体酝酿发展阶段,由于对网络技术的陌生,专业人员不足,设备条件的限制,特别是对网络信息传播意义、作用及规律在认识上的不足,中国网络新闻事业整体上看速度较迟缓,运作的水准也较低。
自1997年下半年起,网络新闻传播业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
截至2009年12月30日,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84亿人,普及率达到28.9%。
网民规模较2008年底年增长8600万人,年增长率为28.9%。
网络新闻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成熟和迅速扩展,使网上新闻信息我国网络新闻媒体现在除了人民网、新华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传统媒体,一些非传统媒体兴办的网络媒体也已经显露光芒。
如国内著名门户网站“新浪”。
目前,新浪已经成为网民们最喜欢的新闻网站之一。
还有“网易新闻频道”,另外搜狐新闻频道也吸引了大量网民。
千龙新闻网与东方网的出现,为网络新闻网站进一步确立了独立地位。
这些网站提供新闻数量之大、速度之快,已经使众多传统媒体以及它们的网站望尘莫及,尤其是当国内外发生突发事件时,这些新闻网站抢新闻的意识连传统媒体都相形见绌。
第三章我国网络新闻的现状网络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媒体能够实现多种方式的播报新闻的方式,网络新闻的时效性,快捷性与传统媒体的竞争日益激烈。
一、网络新闻的优势网络新闻之所以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发展,吸引如此多的受众,主要具有以下这些优势:(一) 内容丰富,形态多样。
传统报刊是视觉媒介,主要通过印刷在平面纸张上的文字、图片、色彩、版面设计等静态符号来传递新闻信息。
网络新闻虽然仍以视觉信息为主导,但却有了明显的不同。
网络新闻也有版面的概念,但是却赋予了新的内涵,极大丰富了新闻的表现形式。
首先是文字。
传统报刊的新闻是静止不动的,而电子报刊的新闻,就可以设计为变幻字、运动字、渐变字等字体,从而更具视觉效果,使读者长时间的关注某一新闻,而不会转移注意力。
其次是网络新闻有了超文本的结构和超链接的表现形式,随时可以实现跳转阅读。
在传统媒介传播信息的方式总是或多或少受到限制,网络则可实现以数据、文本、声音及各种图像在单一的、数字化环境中的一体化的信息传播。
所谓超文本,是“设计成模拟人类思维方式的文本,即在数据中又包含与其他数据的链接”。
用户单击文本中加标注的一些特殊的关键单词和图像,就能打开另一个文本。
超媒体又进一步扩展了超文本所链接的信息类型,用户不仅能从一个文本跳转到另一个文本,而且可以激活一段声音,显示一个图形,或播放一段视频图像。
在超文本结构中,一个关键人名、地名、时间,甚至每一个词语、每一个句子都可以联结另一个声音文本、图画文本、动画文本或影视文本。
读者通过结构,有声有色、图文并茂地以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进行报道。
网络以超文本、超媒体的连接方式组织新闻信息,使用户接受新闻内容时可方便地联想和跳转,大大方便了人民对某一新闻的深度探求。
另外,网络新闻在静态视觉信息中,增加了大量的动态信息,如博客和播客。
由于越来越多的名人,明星,专家、机构正在将博客做为扩大传播影响力的平台。
带动了博客用户的增长。
截至2009年12月,博客应用在网民中的用户规模达到2.21亿,使用率为57.7%。
而随着国内社交网站的兴起,部分草根博客进入社交网站,并使用其中的日志功能来撰写博客。
另外微博客以互动性强、使用门槛低、更新便捷的特性使用户对内容的更新比传统博客更为活跃。
(二) 具有可储存性。
网络新闻具有持久的特征。
如果感兴趣的人想要搜索或浏览回顾以前的新闻,他可以利用网络的储存性功能,在某个新闻网站对这个事件的关键词进行搜索,通过网站的跟踪报道,或开办的这个新闻的专题,了解事件的背景,掌握事件的全过程。
(三) 时效性和全时性。
网络新闻传播具有时效性和全时化的优势。
与传统媒介的生产发行手段相比,报纸出版周期长,广播电视虽然能现场直播,但还是要受播出时段的限制,网络新闻的制作与传播没有太多的中间环节,速度自然要快得多。
对于一些时效性要求高的突发事件,完全可以通过网络在事件发生的时候立即将信息传播出去,同时根据事件的发展状况不断及时作出连续报道。
网络的另一大优势即信息的全时化播报。
网络上的新闻信息始终处在动态的更新中,可以随时发布,同时,信息还可以在数据库中保留,而报纸和广电媒体则不可以,更何况大多数广电媒体还不能一天24 小时滚动播出新闻,而网络恰恰可以整日全时播报。
(四) 广泛性。
回顾人类传播史,每一种新的媒介的诞生无一不在拓展传播范围上做出了巨大贡献。
报纸的出现,使得新闻传播打破时空限制,将人类带到了大众传播时代。
后来的广播电视因其具有迅速直接、真实生动、易于理解等特点而得以迅速普及。
但是报纸发行量、覆盖面由于其物理特性和各国政策因素毕竟有限。
广播尽管有短波能穿透国境,但真正有影响的国际广播电台,也只有少数几个大国拥有,而且目前广播听众数量也逐年下降。
电视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并不显著,尽管许多国家的电视节目已经通过卫星传输到世界每个角落,但由于收视设备的昂贵及各国政策和法律的限制,平民家庭收看外国电视节目的并不多。
网络的出现根本突破了地域限制,任何一台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都可以自由畅通地与全世界的计算机交换信息。
网络将单个人真正推到了全世界媒介面前,实现了人的世界化和世界的个人化,人与人的地理距离概念由于信息自由高速的流通而变得模糊。
(五) 互动性互动性是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网络的一个做突出的优势。
互动性意味着使网络打破了过去有信息传播的者单向传送信息的格局,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互动变得切实可行人们从传统媒体获取新闻基本上是被动的,比如广播、电视新闻,打开某个频率就可以听视到,报刊新闻,虽然具有一定选择性,但是需要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处于“给什么,看什么”的状态。
而网络新闻就不一样,越来越多的网站开始提供个性化服务,如yahoo 、excite、aol 等,网民不必每天到网上搜索和登记,只需把自己的需求告诉有定制服务的网站,就可以得到自己关心的新闻、天气、体育、股市信息、电视节目、影讯等最新消息。
传统的新闻媒体基本上都是单向传播的,为提高媒体质量,增加读者参与性,许多报刊开辟读者来信专栏,电台开办听众点播节目,电视台推出游戏节目、谈话节目等等,但作用都比较有限。
而网络新闻则使得人们的信息反馈更加通畅、快捷,通过e - mail 、bbs 和讨论组等方式,读者和网站可以及时沟通和交流。
读者可以充分发表自己对新闻信息的意见,使得媒介可以迅速了解读者对网络新闻的反馈意见,为以后向人们提供更好的新闻服务提供可靠的保证。
网络媒体还可以对读者状况进行精确的定量分析与掌握。
统计软件可以向网络新闻传播者提供读者在一天24 小时中各个时段的访问流量,一个时间段的读者访问总量及读者所在国家和地区,对及时有效地调整传播方略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网络新闻的传播模式。
网络新闻传播主要指以数字化、多媒体、高技术支撑的因特网为物质载体和传播手段,传播文字、图象、声音等传播符号,实现交互性的现代传播方式。
我国目前的网络新闻传播大致可以分为四种模式:1. 新华网、人民网等以中央传统媒体为依托,拥有政府背景的网络版新闻传播模式;2.南方网、大洋网等依靠地方媒体和地方政府背景的网络版新闻传播模式;3. 千龙网、东方网等依托地方性新闻媒体联合的网络版新闻传播模式;4. 新浪网、搜狐网等商业性网站上的网络新闻整合版块式传播模式。
网络媒体辐射广泛,以上四大模式都有清晰可见的目标受众群。
传统媒体的新闻网站多吸引新闻业内人士,其权威性是新闻业内的线索源头。
新浪网、搜狐网等新闻网站也以其快捷性、互动性的优势赢得普通上网者的青睐。
而南方网和千龙网等二、三类新闻网站发展,相对来说就不是很乐观了。
因为缺乏自主性,没有自己的特点,在重复报道传统媒体的信息的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发挥出网络媒体的优势,使自己在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竞争中处于下风。
这就要求我们认清新网络媒体的独特传播特点,善加利用。
三我国网络新闻面临的问题我国的网络新闻也存在不少隐忧之处,只有理智和清醒地认识到这些问题,才会有利于网络新闻的健康发展。
(一) 网络新闻的真实性和可信度遭到质疑。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网络新闻更要全面、准确、真实,但是在网络“争夺眼球”的竞争中,一些网络新闻媒体为了吸引受众,不惜用各种充满噱头的题目引起公众的注意,置正确的舆论导向于不顾。
全国政协委员、著名主持人倪萍和同为政协委员的歌唱家郁钧剑都曾受到不实报道的骚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