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方法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写作方法

参考文献著录国际化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来源:中国创新医学网()作者:王素文李忠芳摘要由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引出了其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后参考文献的国际化问题。

分析了参考文献在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国际化刊名作者署名科技期刊的国际化势在必行。

科技期刊的国际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研究的课题很多,本文仅就参考文献的著录的国际化及由此引起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1参考文献的国际化及出现的问题笔者认为期刊的文后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的国际化应是一个多层面的具体工作,而不是现在的许多编辑部为了使他们的期刊能够被国际著名的检索系统所收录,特别是被美国的SCI所收录,均提出了按照这些检索系统提出的要求进行修改参考文献著录的要求。

其中,最大的修改就是将中文参考文献全部翻译成英文[1]。

当然,编辑部门这种积极的想法、做法对科技期刊冲出国门和科技期刊国际化是有好处的。

这也是水平较高的科技期刊参考文献国际化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但是,这不能一概而论,因为我国科技期刊的办刊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所有的科技期刊都片面追求国际化,势必会带来如下不利的影响:1.1“一刊多名现象”由于中文期刊的英文译名无统一的规定,著者和编辑翻译时有一定的随意性,这样会造成“一刊多名”的现象。

我国的科技期刊被国际著名检索机构检索,期刊名有以下几种形式:(1) 英文名形式如《Science in China Series A-Mathematics Physics Astronomy》(中国科学-A辑)、《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化工学报-英文版)、《Acta Chimica Sinica》(化学学报)等国际知名的国内期刊均具有标准的英文名。

对这些期刊的引用直接采用英文刊名是没有问题的。

(2) 英文名和汉语拼音名同时列出如EI 1997年摘录的中国期刊[2]:《Cailiao Gongcheng/Journal of Materials Engineering》(材料工程)、《Cailiao Yanjiu Xuebao/Chinese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材料研究学报)等,这些刊物如果采用英文刊名,应英文刊名与汉语拼音名一起使用。

(3) 直接用汉语拼音的形式如EI 1997年摘录的中国期刊:《Dianchi》(电池)、《Fenmo Yejin Jishu》(粉末冶金技术)、《Gaoya Wuli Xuebao》(高压物理学报)等大多数刊物,这类刊物的英文名、编者和作者,在使用时各人有各人的译法,有很大的随意性,如果直接用其英文刊名可能就会出现“一刊多名”现象。

如果不标出ISSN号很难确切知道其具体的刊物。

然而,我国的科技期刊大部分属于此类。

1.2无法判断是否为中国的期刊对于以下两种情况可判断该刊物为中国的科技期刊:(1) 在一些期刊英文名称中如果出现“China”、“Chinese”或“Sinica”等词时,如,《Science in China Series B - Chemistry》(中国科学-B辑)、《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有机化学)、《Acta Biotanica Sinica》(植物学报)等,可以判断其为中国的科技期刊(这里不包括国外办的专门研究中国问题的期刊)。

(2) 如果在其刊名后加在括号内标注(Chinese)也可断定为中国的科技期刊。

但如果像《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English Edition)》(应用数学和力学-英文版)、《Algebra Colloquium》(代数集刊)、《Journal of Rare Earths》(中国稀土学报)、《Biomedical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生物医学与环境科学)等刊物读者就无法确切知道他们也是中国的科技期刊。

1.3作者出现“一人多名”和“多人一名”的现象[3]论文的署名除了表明著作权所有、文责自负以及有利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外,还有一个功用,那就是为世界科学界提供一种科学文献的检索途径。

对作者姓名这种检索途径起码的要求是姓名信息的准确性和唯一性,否则,会增大情报检索的噪音,增大误检率。

但目前我国人名的译名在世界科学界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不论是准确性还是唯一性均较差。

(1) 我国人名译名的“一人多名”、“一人多姓”现象。

我国人名的译名从译法上讲有:S.Williams 译法;汉语拼音译法;Williams与汉语拼音互注的译法。

从写法上讲有:姓在前的情况,也有名在前的情况;名字的当中有用半字线隔开的,也有不用的。

用法比较混乱。

如,有人统计“张东海”这个名,可以译成18种形式[4]。

(2) 我国人名的“多人一名”现象。

如,张、章、彰、掌等姓均译为Zhang;李、离、黎、立、理、栗、郦等姓均译为Li。

椐统计40%以上的人分享5~15个姓氏。

由于有多字同音现象,肯定有“多人一名”现象,这里还不包括那些较常见的“同名同姓”的情况。

由此可见,用译名的情况,比用汉字的情况复杂得多。

所有这些都为国内读者查找和使用文后所引参考文献带来了不便,也给国内科技文献的加工整理和数据库建设增加了难度。

2参考文献国际化出现问题的对策根据以上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对策:2.1尽快公布或注册科技期刊的英文刊名从长远的角度来讲,为了防止“一刊多名”现象的发生,国家应尽快规范科技期刊的英文名。

建议国家权威机构公布一套标准译名或每种期刊注册一个英文刊名,以便于规范和国际交流。

2.2根据期刊的不同办刊水平作不同要求在我国的4386多种科技期刊中能进入SCI的刊物还是很少的。

椐统计1998年SCI SEAECH和SSCI A&HCI收录的中国期刊只有35种(不含我国台湾省的),截止1998年9月,ISI各系列选用的中国原期刊总数也只有61种(其中台湾省15种)[5],中文核心期刊也只有1578种,大部分为一般刊物,为此,笔者提出根据不同刊物作不同要求的意见。

(1) 对于办刊水平较高的国际知名的刊物,如已进入SCI和SCI 外围的刊物或有希望进入的刊物,可完全以英文著录。

理由是:其一,要想进入和保住SCI的收录,就必须按照SCI的著录格式。

对于它们,期刊的国际化是非常实际的,也是必须的。

其二,这些期刊的论文水平较高,所引用的论文大都为国际核心期刊上的。

其三,它们中的一部分原来就是英文版,所以,以英文著录也不会造成太大的不便。

当然也要求期刊的英文名标准化、规范化。

最近几年,我国科技工作者以中文发表的论文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作者应注意引用我国科技工作者的中文文献,这也是提高我国的科技期刊水平和影响的方法。

因为,SCI收录期刊的重要依据就是期刊原文献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

医学论文参考文献(references)写作方法指列出在研究过程和论文撰写时所参考过的有关文献的目录。

医学参考文献是研究人类健康和同疾病作斗争所积累的文字记录的总称。

列出文献目录不仅是对科学负责,也是向读者提供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因此列出的文献应设计科学、方法可靠、论证水平高、结论正确。

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采用顺序码制著录,依照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加方括号标出,附于正文引文句末右上角方括内。

书写时,两篇相连序号以逗号分开,如[1,2],3篇或3篇以上连续的序号,仅写始末序号,中间用范围号(~)连起,如[1,2,3]应写为[1~3],文末序号不用括号。

文中参考文献序号,应与文末的参考文献编号一致。

尽量避免引用摘要作为参考文献,也不要引用未公开发表的文章及私人提供的个人信息;引用的文献,一定要严格地阅读、分析,切忌从他人引用的文献中,直接转用而自己不去亲自阅读。

如有必要引用其他著作中所引用的材料,即转引,必须说明转引自某文献,以明责任。

参考文献书写的格式,各书刊均有明确的规定,目前国内中华系列期刊通常采用如下格式:(1)专著(其文献类型标识符为[M]) [序号]编著者.专著名称[M].版次(第1版可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止页(起止页也可不写).[1]耿贯一.流行病学(第1卷)[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0-14.[2]Lilienfeld AM,Lilienfeld DE. Foundations of Epidemiology[M]. 2nd ed.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0. (2)期刊中论文(其文献类型标识符为[J] )[序号]作者(前3名,用逗号分开,其余作者加“,等”). 题名[J]. 刊名,年,卷(期):起页-止页.[1] 王红艳,张学军,杨森,等. 银屑病危险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1,22(3):215-218.[2] Hospers JJ,Rijcken B,Schouten JP,et a1. Eosinophilia and positive skin tests predict cardiovasular mortality in a general population sample followed for 30 years [J]. Am J Epidemiol,1999,150(5):482-491.[3] 张晋红,杨康平. HIV感染者合并GBV-C/HGV感染的预后[J]. 国外医学·传染病学流行病学分册,1999,26(1):42.文摘一般不应作为参考文献引用,考虑到我国国内实际情况,引用国外医学某分册的文章时,刊名写“国外医学×××分册”,在最后一项即“页”后注明“(文摘)”,英文文摘性期刊则加“(Abstract)”。

引用参考文献的要求:①参考文献应尽可能引用最新和最主要的,以最近12年内的为好,不用旧的、次要的、年限长的或教科书中众知公用的,忌用无关的文献,但个别历史文献除外。

②必须是作者亲自阅读过或对本文的科研工作有启示和较大帮助,与论文中的方法、结果和讨论关系密切、必不可少的。

③引用参考文献以原著为主,未发表的论文及资料、译文、文摘、转载以及内部资料、非公开发行书刊的文章以及个人通讯等,均不能作为参考文献被引用。

非引用不可者,其作者、文题、刊名、出版年、卷(期)、页等可用圆括号插入正文内。

未经查阅或未找到原文者,应在该资料来源之前加“引自”二字,不能直接写原文献。

④已公开发表的,已被某刊通知采用者,可引用,但在刊名后用括号注明“待发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