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交底书 单位: 二公局哈大铁路客专工程经理部四分部 工程名称:挂篮施工 交底容 支架与安全施工 编号 HDTJ-3-QJ0 主送单位 六工区 日期 2008年8月5日
一、目的 明确连续梁悬灌施工工艺、操作要点和质量标准,规和指导悬灌施工作业。 二、施工工艺流程 2.1 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流程 图2.1—1悬臂浇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开始
悬臂灌筑分段 挂篮和模板设计及置备 挂篮和模板拼装试验检验 挂篮安装 挂篮移动就位 安装底模 安装底板与腹板钢筋及底板造孔器具 梁上混凝土设备安装 桥墩加固
起步段施工 底板混凝土灌筑 底板混凝土养护 安装腹模、内模及腹板造孔器具
安装顶板钢筋及造孔器具 灌筑腹板及顶板混凝土 混凝土养护 拆除模板 穿预应力钢筋及施加预应力 孔道灌浆及封堵 各节段完成
梁体合拢段施工 拆除挂篮 结构体系转换 结束 三、 施工方法 3.1 悬臂段浇筑施工方法 3.1.1 挂篮的拼装 墩顶梁段施工完成后,安装挂篮。拼装步骤如下: 在1#段上铺滑道、滑块。 安装后上横梁、三角结合梁(包括∶主梁、立柱、斜拉带及三角架平联和斜拉上横梁平联),锚固后锚系统。 安装前上横梁和斜撑杆及平联,然后在地面上拼装底模系统,在后上横梁、 前上横梁上挂滑车组,利用卷扬机将底模系统提升到位后,安装后吊杆及前吊杆。 、外模滑梁系统安装。 加载方法: 预加载试压,为了是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小和消除挂篮的非弹性变形,从而确保混凝土梁的浇筑质量。加载材料使用砂袋,试压的最大加载为设计荷载的1.05-1.2倍。加载时按设计要求分级进行,每级持荷时间不少于10min。 加载顺序为从支座向跨中依次进行。满载后持荷时间不小于24h,分别量测各级荷载下挂篮的变形值。然后再逐级卸载,并测量变形。。 加载顺序:底板——腹板——顶板——翼缘板。 变形测量: 基准标高设在墩顶梁段。分别在底板、翼缘板上布设测点。三角挂篮每根竖杆上设变形计,测其伸长量。 试验结果: 检测完成后,对数据进行分析。经线性回归分析得出加载、变形之间的关系。由此可推出挂篮载各个块段的竖向位移,为施工控制提供可靠依据。 3.1.2 悬臂施工 挂篮就位后,安装并校正模板吊架,此时应对灌注梁段混凝土设预拱度,以使施工完成的桥梁符合施工图标示。预拱度值包括工期结构挠度,因挂篮重力和临时支承释放时支座产生的压缩变形值等。模板安装应核准确性中心位置及高程,模板与前一段混凝土面应平整密贴。如上一节段施工后出现中线或高程误差需要调整时,应在模板安装时予以调整。 挂篮经过试验,并征得监理工程师的同意后进行悬臂梁的施工。悬臂梁施工按以下顺序进行: 外侧模及底模就位后,绑扎底板钢筋及钢筋定位架。 绑扎腹板钢筋及安装预应力束管道。 安装预应力预留管道时,应与前一段预留管道接头严密对准,并用胶布包贴,防止灰浆渗入管道。管道四周应布置足够定期位钢筋,确保预留管道位置正确、线形和顺。 立模,并用拉条与外侧模连接。设模支撑及顶板支架。 绑扎顶板钢筋及预应力束管道和立端模。 与上述步骤同步,安装各种预留孔的预埋件(其上下口平面位置误差不超过3mm,竖向筋设定位板预埋)。 经检查合格后,方可灌注梁段混凝土,悬臂段浇筑混凝土时对称、平衡施工,设计不平衡偏差不得大于设计允许数值, 混凝土配合比,浇筑顺序及振捣,必须严格按施工工艺操作,梁段浇筑自悬臂端向后分层浇筑振捣。使用插入式振捣器时,不得碰损制孔管道及钢筋骨架。 3.1.3 预应力施工 悬臂法连续梁预应力施工步骤: 1)0#段钢筋安装时要布设预应力筋的定位钢筋,布设预应力孔道(0#段底板有预应力筋时要注意孔道的埋设)、安装竖向、横向预应力筋。0#段混凝土施工完成并达到要求后,开始布设纵向预应力束,按照设计要求拉腹板、顶板预应力束,走行挂篮进行下一节段现浇施工。 2)继续进行节段钢筋 绑扎、布设预应力孔道和安装竖向、横向预应力筋,节段混凝土施工达到设计要求后,拉预应力钢筋。依次循环完成全部节段预应力施工。 3)边跨现浇段施工完成后进行临时预应力束施工。边跨合拢后,施工边跨底板和对应悬臂节段预设的底、板预应力;中跨合拢前施工中跨相邻节段临时预应力束,中跨合拢完成后,拉中跨底顶板束,全桥预应力完成。预应力拉按照先比纵向现竖向后横向的原则进行。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流程图如下图3.1 图3.1 连续梁预应力施工流程图 3.2 预应力施工设备 3.2.1 千斤顶额定拉吨位宜为拉力的1.5倍,且不得小于1.2倍。拉千斤顶在拉前必须经过校正,校正系数不得大于1.05,千斤顶校正有效期为1个月,且不超过200次拉作业,拉千斤顶校正期到期或拆修、更换配件进必须重新校正。
预应力材料检验、下料 绑扎底板钢筋底板预应力波纹绑扎腹板钢筋穿腹板波纹管、安放竖向竖预应力筋 绑扎顶板钢筋穿波纹管、横向预应力筋 张拉纵向预应力 张拉竖向、横向预应力 循环进入下节段预应力施工 张拉边跨临时预应力束 张拉边跨预应力束 张拉中跨临时预应力束 张拉中跨底、顶板预应力束 全桥预应力完成 灌注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
边跨支架施工布设预应力孔道 3.2.2 拉设备校验必须结守计量部门认证,并经监理工程师的批准后方可使用。拉油泵应与拉千斤顶配套使用。预应力设备应建立台帐及卡片并定期检查。 3.3 预应力人员要求 3.3.1预应力施工人员须持有特种作业书,操作人员上岗作业前必须经过专业技术培训和安全教育。 3.3.2预应力施工操作人员必须身体健康,有高血压、恐高症、心脏病等不适宜从事高空和临边作业者严禁从事拉工作。 3.4 预应力钢绞线束的制作 3.4.1 钢绞线下料前应调直,下料应按设计孔道长度加拉设备长度,并预留工具锚圈外不少于100mm的总长度下料,下料应用砂轮机平放切割,严禁电弧焊切割。切断后平放在地面上,采取有交措施防止钢绞线散头。 3.4.2钢绞线切割完后须按各束理顺,并间隔1.5m用铁丝捆扎编束。同一束钢绞线应顺畅不扭结。同一孔道穿束应整束整穿。 3.4.3 竖向预应力粗钢筋原则上均应通长加工而不得接长,施工时全部采取预穿束方案,即在混凝土浇筑前随腹板钢筋一起安装,因定在管道。 3.4.4 预应力粗钢筋进场后应认真存放,严格保管,避免受到电气焊损伤,不能把预应力粗钢筋作为电焊机的地线使用,受损伤的预应力粗钢筋绝不能使用。 3.4.5 竖向预应力粗钢筋要按照箱梁断面和挂篮走行锚固情况进行加工,压浆管、预应力铁皮管、锚下螺旋钢筋等构件的加工要满足设计和规要求。 3.5 预应力孔道 3.5.1 预应力孔道施工要求 1) 预应力筋孔道的位置及材质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满足压浆工艺的要求。竖向预应力孔道的加工要保证焊接质量。 2 )制孔管管壁应严密不易变形,确保其定位准确,管节连接平顺。孔道锚固端的预埋钢板应垂直孔道中心,孔道成型后应对孔道进行检查,发现孔道阻塞或残留物时应及时处理。 3)预应力孔道位置用定位钢筋固定,定位钢筋牢固焊接在钢筋骨架上。如孔道位置与骨架钢筋相碰时,应保证管道位置不变,仅将钢筋稍加移动。施工所有备用孔道需经设计同意方可使用,施工完毕后应对备用孔道进行压浆处理。 3.5.2 预应力孔道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1)所有的预应力管道必须设置橡胶或塑料管等衬后才能进行混凝土浇筑,橡胶衬管的直径比波纹管径小3~5mm,放入波纹管后应长出50cm左右,在混凝土初凝时将橡胶或塑料衬管拔出20cm左右,在终凝后及时将橡胶衬管拔出、洗净。 2)所有的预应力管均应在工地根据实际长度截取,减少施工工序和损伤机率,把好材料第一关。 3)波纹管使用前应进行严格检查,检查波纹管是否存在破损及咬口的紧密性,发现损伤无法修复的坚决废弃不用。 4)安装波纹管前要去掉端头的毛刺、卷边、折角,并认真检查,确保平顺。 5)波纹管定位必须准确,严防上浮、下沉和左右移动,其位置偏差应符合规要求,波纹管定位用钢筋网片与波纹管的间隙不应大于3mm,设置间距:直线段不大于0.6m,曲线段不大于0.3m。波纹管轴线必须与锚垫垂直。当管道与普通钢筋发生位置干扰时,可适当调整普通钢筋位置以保证预应力管道位置的准确,但严禁截断钢筋。 6)波纹管接头长度不小于30cm,接头要用塑料带缠绕以免漏浆。相互连接的丙根波纹管接头应相互顶紧,以防穿束时在接头薄弱处的波纹管被束头带出堵塞管道。 7)在管道附近进行电气焊作业时,要在波纹管上覆盖湿麻袋或薄铁皮等,以免波纹管被损伤。 8)施工中要注意避免铁件等尖锐物与波纹管的接触,保护好管道。混凝土施工前仔细检查管道,在施工时注意尽量避免振捣棒触及波纹管,对腹板或锯齿板处波纹管要精心施工,认真保护。 9)预应力制孔波纹管位置应确保准确,管节连接保持平顺。浇筑混凝土进行振捣时注意不能破坏波纹管,且不色许管道位移,尤其注意避免管道上浮,以保证达到预应力的预期效果和防止破坏性的局部应力产生。 3.6 预应力拉 3.6.1预应力钢束在混凝土强度及弹性模量均达到设计强度要求且龄期满足设计规定后才能进行拉。预应力钢束(钢筋)的拉顺序为先纵向钢束,其次竖向钢筋,最后横向钢束。 3.6. 2连续梁纵向预应力筋拉按照两端同步拉,并左右对称进行,其不平衡束最大不超过一束,拉顺序为先腹板束,后面权束,从外一左右对称进行。预施应力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