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中隔成形术技术操作规范
【适应证】
1鼻中隔偏曲,影响鼻呼吸者。
2鼻中隔偏曲引起反射性头痛。
3鼻中隔偏曲妨碍鼻窦引流。
4鼻中隔前部偏曲致反复鼻出血。
5鼻中隔偏曲引起血管运动性鼻炎。
【禁忌证】
1上呼吸道急性炎症。
2全身疾患,如血液病、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
3妇女月经期。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取半坐位或仰卧位,75%乙醇消毒鼻及面部皮肤,铺
消毒巾。
2切口。一般应于鼻中隔的左侧,在鼻中隔软骨的最前缘
行半贯穿切口,上起鼻中隔最前上处部,下至鼻底部。
3用鼻中隔剥离子分离切口侧鼻中隔软骨膜及骨膜,直至
犁骨。
4游离鼻中隔软骨。沿鼻中隔软骨的后上缘及后下缘,即
和筛骨垂直板犁骨交界处,直接分离软骨边缘,使鼻中隔软
骨与骨部脱离联系,也可在软骨与骨相交处切除2~4mm的软
骨条,以达到游离鼻中隔软骨的目的。然后将剥离子经软骨
后缘伸入,分离偏曲凸面侧鼻中隔骨部的黏骨膜。
5咬骨钳咬除偏曲的筛骨垂直板、犁骨,骨凿凿去上颌骨
鼻嵴。
6全部弯曲骨切除后,检查鼻中隔是否正直,有无出血点,
吸净血液、血块,并取出碎骨片,对合两侧鼻中隔黏骨膜,
如尚有弯曲可再咬除。
7缝合黏膜切口1~2针,防止黏膜退缩、软骨暴露。
8双侧鼻腔填塞油纱条或膨胀海绵。
【注意事项】
1黏膜切口不能过深,避免损伤对侧软骨膜。
2分离软骨与骨交界处,纤维粘连较紧或对侧软骨膜与骨
嵴相连,此时分离应仔细。
3分离骨嵴时可先分别在骨嵴上下方分离,于尖锐嵴突处
汇合,可减少黏骨膜的撕裂。
鼻甲电烙、微波热消融
慢性鼻炎是鼻黏膜和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以黏膜肿胀、分
泌物增多为特点。一般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
炎两类。前者因鼻黏膜深层动、静脉功能紊乱,使鼻甲肿胀,
黏液腺功能活跃使分泌物增多、黏稠。后者是以鼻黏膜肥厚、
增生为特征的鼻炎。下鼻甲电烙、微波热消融是将电转换为
热能,使增生的下鼻甲的组织崩解,瘢痕化达到下鼻甲减容,
改善鼻腔通气功能。
【适应证】
下鼻甲肥大,以黏膜肥厚为主者。
【禁忌证】
下鼻甲骨性增大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用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鼻腔,观察黏膜增生位置、范围,
确定消融范围。
2 1%~2%丁卡因+1%麻黄碱棉片表面麻醉下鼻甲黏膜2
次。
3用电凝器、双极电凝或微波天线烧灼增生、肥厚的下鼻
甲组织。
【注意事项】
1仅烧灼明显肥厚处,不能广泛烧灼,以免黏膜损伤过多。
2下鼻甲后端应重点烧灼。
3可结合下鼻甲外移增加总鼻道通气道截面积。
4鼻中隔偏曲应先行中隔矫正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