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稳中向新,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稳压器”,为中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夯实了根基。
农民人均年收入超1.2万元,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粮食生产能力增至1.2万亿斤,主要农产品供给充足;农业绿色发展势头正劲,生态文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行动指南。
但农村发展也存在不平衡不充分情况,“三农”问题亟须解决。
“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农村最为突出,农村发展也需要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进入新时代以后党对农村工作规划的美好蓝图。
乡村振兴规划充分结合了当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到了必须要注重平衡发展、协调发展的关键时期。
”赵皖平说。
赵皖平认为,促进农村社会经济发展,首先要在农业发展产业化方面下功夫,“过去把农产品的生产,从注重量转向注重质,要为广大社会消费者提供个性化、质量高、安全有保障的产品,这就需要在结构调整方面花力气,进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全国政协委员、江西省农业厅厅长胡汉平说,推动产业旺起来,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
“构建好这三大体系,才能为农业现代产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切实保障。
”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要想发展农业产业化,必须解决“地”的问题。
“要进一步深化农村土地产权改革,唤醒‘沉睡的资产’。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长兴县煤山镇新川村党总支书记张天任说。
在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青州乡建国村党总支书记董春容看来,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根源问题,土地流转是未来农村发展的重要路径之一。
“为什么要土地流转?就是要集约化发展,发展产业多元化。
”董春容说,单一的发展没有对资源起到整合作用,无法增加农民的收入。
随着农村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增多,更要加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推进乡村旅游,农旅结合。
如今,董春容所在的建国村有1600亩茶园,还种植了果树及其他经济作物,在产业和土地资源空间上相互补充。
而通过流转2000多亩土地,成立家庭农场,打造了休闲旅游观光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项目,也为村民在单纯种植业之外增加了收入。
“振兴乡村,我们要充分考虑在生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徐豪党的十九大作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
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
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上备受关注的议题。
产关系的制度方面,如何让生产关系来进一步适应生产力。
土地流转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赵皖平说。
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俊指出,解决“地”的问题,关键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城乡平等交换机制,加快释放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红利。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部署了多项重大改革任务,如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改革等,吸引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流向农村。
根据农业部门的统计,到2016年年底,已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总面积约4.7亿亩,占到农民承包土地总面积35%。
民革中央调研发现,当前,我国土地流转仍存在总体规模不大、发展不平衡、方式创新不够、行为不规范等问题,急需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陈锡文提醒:“现代农业不是简单地把大批小农户消灭掉、把土地集中给少数人种。
如果把大量小农户从耕地上赶出去,他们靠什么生存、发展?发展现代农业,一定要走一条中国自己的道路。
”“钱”从哪里来?企业有大作为“乡村振兴离不开真金白银的投入。
”财政部副部长胡静林说。
他介绍,今年财政部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是多渠道筹集资金。
公共财政预算要向农业和农村倾斜,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的短板。
通过土地节约指标的跨地域交易来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向农村,让农村有更多的人分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二是向乡村振兴重点任务精准发力。
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质量兴农战略,提高农业整体竞争力。
财政支农资金要体现绿色生态导向,推动实现乡村可持续发展。
三是加强资金监管。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财政部门应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创新社会资金管理模式;打造财政和金融的融合平台,加大对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的支持力度;鼓励各地通过灵活的形式盘活、整合闲置资源,加大对乡村振兴的支持。
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不仅需要财政支持,还需要全社会的发力。
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支持企业家、党政干部、专家学者等服务乡村振兴事业。
全国政协委员、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刘强东表示,物流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影响了乡村产业的发展,应鼓励电商下乡,发挥技术和市场优势,有效对接供需,破解贫困地区“资源限制”,开辟脱贫攻坚的新通路。
全国人大代表、卓尔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阎志介绍,湖北多个地区和企业将带动农民脱贫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探索了一条“扶贫+产业”的脱贫道路,通过“两个聚焦,两个+”,帮助贫困山区脱贫,更帮助他们实现长期致富。
所谓“两个聚焦,两个+”,一是聚焦资源增收,实施“扶贫+乡村旅游”,把游客请进来,让旅游产业成为山区脱贫的主力军;二是聚焦效益增收,实施“扶贫+电商”,把特色农产品卖出去,让农产品电商收入成为农民的重要增收来源。
“国家应对贫困山区发展旅游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电商给予更大支持,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道路、通讯等基础设施投入,满足游客进村旅游和电商物流需求。
还应提高扶贫政策精准度,对贫困山区从事旅游服务业和农产品电商销售的农民免征税费,提供有针对性的扶持政策。
”阎志说。
让人才成为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乡村振兴,要人才先行。
十九大报告要求,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如何做好农村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工作,让人才成为振兴乡村的内生动力,是推动乡村振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下转第34页】【上接第26页】“基层农技力量还相对薄弱,高素质的人才更是紧缺,农民遇到了技术难题,无法得到及时解决,只能通过村、乡、县、市一级一级向上反馈寻求帮助。
应制定相应政策,鼓励科研人才下乡创业。
通过与农村合作组织开展对接和合作,打通农技推广‘最后一公里’,提升基层农业专业组织的技术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辛集市和睦井乡豆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冯敬坤建议。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工商联副主席林水栖说,振兴乡村的发展,出路就是要吸引人才,因此国家要制定政策,让有技术的人才到农村去发展,也可以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创业。
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深渡镇大茂村党总支书记姚顺武说,除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加强农村干部队伍建设也必不可少。
“提倡乡镇年轻党员领导干部兼任贫困村、后进村、美丽乡村所在村第一书记,这样有利于乡镇领导加强对重点、难点、亮点村的熟悉掌握,有利于在实践中锤炼提升乡镇领导的组织能力、发展能力。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赵皖平认为,美丽乡村建设与城镇化建设要“双轮驱动”,集聚人才、促进人才资源流动。
“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不是矛盾的对立面,而是一个统一体。
我们希望一部分农民能够留守在农村,建设美好乡村家园,享受田园风光,可以让农民就地在小城镇安居。
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促进人力资源和人才智力的流动,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NINGBO ECONOMY社会2018.05彭先生的交通违法行为,应由相关部门依法处理,其违法记录是否处理完毕不应作为核发检验合格标志前提条件。
“车辆年检是对机动车的安全技术性检验,这跟车主是否有交通违法行为,以及车主的交通违法行为是否已处理并没有逻辑关联。
如果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没问题,交管部门就应为这辆车的年检放行。
”前锋区法院在判决书中提到。
既然不合法理,那么交管部门坚持将交通违法与年检“捆绑”的做法为何能持续多年?“一辆车就如同一张信用卡,恶意透支行为就像车辆违反交通规定,法律层面要追责的是不变事物本身的持有者、使用者。
所以,年检车辆合格与否,除了检验车辆本身的性能,也要检验车辆持有者的信用,这也是车辆违章行为要纳入社会信用体系,与个人信用挂钩的初衷。
”在某国有银行工作的车主马灵说,并不排斥“捆绑式年检”,她每次去给车辆年检之前,都会先“自觉”地去附近的交警队处理违章。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有形汽车市场分会常务副理事长苏晖则认为,将车辆年检与处理违法记录“捆绑”在一起,以此强制车主及时履行应尽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车辆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
另一方面,强行“捆绑”更多源自于交管部门对于强化交通违法行为处置的需求。
根据现有法律法规,若交通违法行为人逾期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交管部门只能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但实际上,交通违法行为一般罚金较少,每个城市的驾驶员数量又较大,如果一一向法院提出申请很难实现。
不处理违章者配套强制措施显然车辆年检的制约对督促某些违法者积极处理交通违章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旦“解绑”年检,违法者不按要求处理交通违法怎么办?在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看来,法律上应该规定在多久之内处理交通违章,如果不处理会采取什么措施。
比如,对长时间拒不接受处理的,先依法扣留驾驶证、行驶证。
陈训华则认为,通过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完全可以督促车主及时处理违法记录,不需要把处理交通违法记录和车检挂钩。
对于“搭车”收费的,更应该及时清理。
“客观来看,取消‘捆绑式年检’可以方便车主。
车主根据自己的驾照有处理违章的周期,而办理车辆年检也有一个时间限制。
如果车主因为某些特殊情况不能及时消除违章,又因此不能按时办理车辆年检,可能会带给车主麻烦。
”在某司法行政机关工作的赵亮看来,对于积极处理违章的车主,不需要年检来“捆绑”,而针对长时间不处理交通违章的车主,可以采取其他强制性措施。
赵亮认为,对车辆违法的处置是对人的违法行为的处罚,而车辆年检是对车的安全技术检查。
一个是行政处罚行为,一个是行政许可行为,两者属于两个不同的法律关系,具体经办也分属于不同的业务部门。
“可以用保养代替年检。
大部分私家车每行驶5000至10000公里都要进行一次保养,其中的保养项目中,很多项目都是针对汽车安全性进行检测与保养,如果车主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那么安全性可以足够保障。
”陈训华建议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