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疾病和机会性感染常见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aids)相关疾病和机会性感染(ois)常见疾病的发病,与t淋巴细胞计数(t-cd4)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在不同的t-cd4水平上,艾滋病相关疾病和各种ois的发病几率是不同的;ois未经正确的治疗,其预后差,常导致患者死亡。方法:分系统简述各器官的疾病谱;在艾滋病病人的治疗过程中有规律可寻;结果:预防、治疗可以降低ois的发病率、感染死亡率。讨论:机体在感染hiv病毒后;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易发生重叠感染,反复感染,其感染的病原体为多样性,多部位感染,病情的复杂性.
【关键词】aids;ois;t-cd4;诊断与治疗
【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27-03
1 hiv相关疾病的临床特点:
1.1 与严重免疫抑制未必相关的疾病有:支气管炎、细菌性肺炎、结核病、疱疹等;
1.2 与严重免疫抑制相关的疾病有:肿瘤、真菌性肺炎、鸟分支杆菌性肺炎、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等。
2 艾滋病常见ois的临床特点
2.1 病原体的多样性:细菌、病毒、真菌、原虫等;
2.2 感染的部位:肺部、消化道、脑、皮肤和黏膜等;人体各个部位,匀可感染。
2.3 病情的复杂性:可涉及多个脏器的损伤、病损程度可以很严重、治疗难度大、疗程相对较长。在不同的t-cd4水平上, aids相关疾病和各种ois的发病几率是不同的;ois未经正确的治疗,其预后差,常导致患者死亡。但早发现、早治疗ois,能延长患者的成活期,预防治疗可以降低死亡率。t-cd4和ois之间的关系:t-cd4在200-500时, 常见的ois有:皮肤真菌感染、口腔念珠菌病、结核病、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口腔毛状白斑、kaposi肉瘤、非何杰金淋巴瘤;t-cd4在50-200时,常见的ois有肺孢子菌肺炎(pcp)、隐球菌病、弓形体病、艾滋病痴呆综合征;t-cd4<50时,常见的ois有隐孢子虫病、巨细胞病毒病、鸟分枝杆菌复合群感染、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pml)。ois的常见病:如卡氏肺孢子菌肺炎,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肺炎,食道炎及肠炎,脑炎,隐孢子虫肠炎等等,都是正常人不易感染的。机会肿瘤:卡波济瘤在正常人中很少,淋巴瘤发生率则高于非aids人群。
3以下分系统简述各器官的疾病谱
3.1 呼吸系统:卡氏肺孢子菌感染,发生率大多在50-60%间,少数在35%左右;结核及肺部非典型分枝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在31-16%间;巨细胞病毒性肺炎的发生率在23-34%间;念珠菌及隐球菌肺炎均在6-7%间,肺部曲霉菌病较少,为4.4%;弓形虫性肺炎的发生率在1-2%间;在t-cd4<400时,结核与真菌感染增多,t-cd4〈300
时,卡氏肺孢菌肺炎增多。
3.2 消化系统:在口腔,最常见的感染病原为白色念珠菌,一般占70%左右,单纯疱疹病毒可以导致口腔黏膜或舌部溃疡,eb病毒感染可导致黏膜毛状白斑,该白斑是hiv感染后aids特有的表现;卡波济肉瘤可侵犯口腔黏膜;淋巴瘤中部分病人的原发灶可为扁桃体;少见的口腔感染有放线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毛霉菌等、巨细胞病毒感染、人类乳头状瘤病毒可引起上皮疣;其他较少见的hiv相关口腔病变有口腔非特异性溃疡,坏死性口炎等,复发性阿弗他溃疡(阿弗他口炎)的发生率在1-12%之间,属非感染性,但确切的病因不明;在食道,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常由口腔溃疡引起,病人常主诉吞咽疼痛和困难,严重时吞咽水都会疼痛;巨细胞病毒感染,多数病人在食道原端有多个直径<1cm的浅表溃疡,偶有>1cm的大溃疡,食道的巨细胞病毒感染远多于口腔;疱疹病毒食管炎表现为食管的水肿或囊泡,随后形成溃疡;其他少见的有带状疱疹病毒及人类乳头状瘤病毒感染。hiv相关性慢性食管溃疡的诊断必须除外上述病原的感染,才能诊断;卡波济肉瘤侵犯食道者也不少见。小肠及结肠寄生虫感染,可引起腹泻的寄生虫达30余种,其中最常见的是隐孢子虫、小孢子虫、贝氏等孢子虫、溶组织阿米巴、贾第鞭毛虫等等;隐孢子虫常引起顽固性腹泻,每日可达数十次水样便了。病毒感染:巨细胞病毒可累及整个肠道,常发生在t-cd4<100,结肠病变多见,表现为腹痛,腹泻,个别可引起穿
孔;单纯疱疹病毒常发生在同性恋中,引起肛周或直肠内感染,有直肠炎者常有坠胀感及里急后重等。细菌感染:常见菌有沙门菌,志贺菌,空肠弯曲菌等,与一般人的感染相近,但同性恋的aids患者发生率高,aids患者发生沙门菌的菌血症比列也高;其他还有结核分枝杆菌(mtb)和乌-胞内复合型分枝杆菌(mac)的肠道感染。真菌感染:aids病人的肠道念珠菌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口腔及食道。肿瘤:卡波济肉瘤及淋巴瘤的肠道病变多于口腔及食道。
3.3 神经系统:大脑,小脑,脑干,骨髓和周围神经均可受损;aids病期,尸验证明有神经系统病变者占40-80%,包括hiv相关性脑病、周围神经病变、脑血管病变、ois及肿瘤性疾病等;hiv脑病或称aids痴呆综合症、hiv脑炎、hiv相关痴呆、aids脑病、亚急性脑炎、多核巨细胞脑炎、小神经胶质细胞结节性痴呆、aids痴呆综征,发生率在7-30%;白质脑病常见,脑白质弥漫性脱髓鞘病变,累及大脑白质,为双侧性。空泡性脊髓病与脊髓炎 ,常见于胸段脊髓后索及侧索,白质有空泡形成,表现为共济失调、痉挛性截瘫等,发生率可高达20-30%,可与hiv脑病同时发生。无菌性脑膜炎可出现头痛、畏光、发热等,脑脊液可分离出hiv病毒,细胞数略多,以单核细胞为主,蛋白轻度增多,其余均正常;hiv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含hiv相关植物神经病、复合性神经炎、远端对称性多神经病、多发性单神经根病、急性多发性神经根病(也称格林巴利综合征)、面神经瘫痪等;以上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肌肉
病变均属于与hiv相关,或由于自身免疫的结果。艾滋病痴呆综合症,是成人hiv感染引起慢性神经功能障碍最常见病因,其临床表现主要有三个方面,即学习、运动、行为功能障碍三联征。痴呆是首发或主要症状,见于约20%aids病人;有2-3%无症状hiv携带者早期发生aids痴呆综合征;合并淋巴瘤男性患者发病率高达50%。
肿瘤: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为恶性淋巴瘤,与其他系统不同,卡波济肉瘤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很少见;在颅内肿块性病变中,淋巴瘤发生率仅次于弓形体病;aids患者中,淋巴瘤发生率在2-10%,而非aids病人的发生率仅0.3-1.5%。脑血管病:临床表现有语言障碍、轻度偏瘫、头痛、眩晕等;脑血管造影资料显示有动脉阻塞,尸检发现,这些血管病变可能和念珠菌、巨细胞病毒、淋巴瘤或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有关。艾滋病 ios有:隐球菌脑膜炎、弓形体脑炎、巨细胞病毒脑炎、脊髓炎最多见;隐球菌脑膜炎是中枢神经系统ios中最多见者;其他真菌有组织胞浆菌病、球孢子菌病、念珠菌、曲菌、毛霉菌等。弓形虫脑炎也是常见病,还有阿米巴病,卡氏肺孢子菌脑炎,粪类圆线虫病等;病毒性脑炎除巨细胞病毒脑炎外,还有pml,该病发生率在1-10%之间,由乳头状瘤空泡病毒引起;单纯疱疹病毒,水疱一带状疱疹病毒,麻疹病毒等也可引起中枢神经病。细菌感染中以结核菌为多见,也可发生鸟分枝杆菌感染,少数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及革兰阴性菌感染。神经梅毒也常见。
3.4 淋巴造血系统: 可分为hiv相关病变,ois及肿瘤;①、hiv相关性淋巴结病中,肿大淋巴结常见于锁骨下,其次为腋下,腹股沟,颈后,耳前,肱骨,滑车上,耳后,颌下淋巴结;急性期70%左右病人伴发热、腹泻、体重下降等症状;②、ois:常见的有淋巴结结核,鸟分枝杆菌感染,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及弓形虫感染;③、肿瘤:卡波济肉瘤中约有50%左右病人会累及淋巴结;而淋巴瘤中,一半以上病人累及浅表淋巴结。④、淋巴造血系统:a、造成aids病人贫血的原因,维生素b12、叶酸缺乏及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脾肿大所致红血球破坏争多,ois或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恶性肿瘤累及骨髓,hiv抑制骨髓红细胞生长。b、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计数<4000个/mm3称为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500个/mm3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在病人进入aids病前阶段,发生率约为10%,而aids病人则达30%。c、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约35-43%,通常由于干细胞的损害出现自身抗血小板抗体或ois及肿瘤均可到致血小板减少。
3.5 心血管系统 :aids病人合并心血管疾病,常呈隐匿性,临床不易发现,尸验证明发生率为20-40%,而临床发现者仅5%左右,在尸验中常见的心脏病变有:心包积液、心包炎、心肌病、心肌炎等。心内膜炎为感染性,病因以念珠菌、隐球菌、巨细胞病毒、结核杆菌、组织胞浆菌、球孢子菌为主。吸毒者可合并三尖瓣心内膜炎,病因以葡萄球菌常见。在aids中常见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
炎;心肌病可由hiv直接引起,也能是自身免疫所致;少数由ois引起,如弓形虫心肌炎;心包炎的病因多数不明确,部分为结核性、真菌性、单纯疱疹病毒等的ois引起。心脏肿瘤:以卡波济肉瘤和淋巴瘤多见。
3.6泌尿系统:aids的泌尿系统合并征中hiv相关肾病为多见,该病与人种相关,黑人中多见,占84%,而白人仅11%,中国人的资料尚未见报道。lga肾病则大多发生于白人,发生机制可能与免疫复合物有关。低血钠症常见,常因抗利尿激素异常分泌有关。高血钾也常见。
3.7 艾滋病常见相关皮肤病的病因有:表2。非感染性疾病中20~72%的aids会发生丘疹样皮疹;另有46~83%aids易发生脂溢性皮炎;其它还有毛囊炎、甲病、银屑病等。卡波济肉瘤在白色人种的发生率为30~94%不等,中国汉族的发生率低,维吾尔族的发生率高,非霍杰金淋巴瘤的发生率在4~15%间。hiv感染者中有85~100%合并不同程度的皮肤病变。感染性皮肤疾病中,浅表真菌病的发生率约10%,可由孢子丝菌、帚霉菌 及毛孢子菌引起。单纯疱疹病毒可引发皮肤慢性溃疡,发生率可达22%。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在男性同性恋中的发生率甚高;传染性软疣由痘类病毒引起,aids中的发生率8~15%不等。人类乳头瘤病毒(hpv)引起尖锐湿疣,在男性同性恋中的发生率约40%。巴尔通体可引起杆菌性上皮样血管瘤病,本病仅见于免疫缺陷患者,表现为皮下血管结节,也是aids
的指征性疾病之一。
4 ios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
4.1隐球菌:病因:分布广、存在于土壤、鸽粪中,鸽子是重要传染源,在干燥环境中可生存一年;国内a型最多,体外无荚膜,进入体内很快形成荚膜,具有致病力,该菌可经呼吸道或皮肤破坏处侵入人体;借血行播散可到脑、脑膜、骨骼和皮肤;单独侵犯神经系统的百分率很高,可达80%左右,可能隐球菌从鼻腔经嗅神经纤维及淋巴管传至脑膜;颅底软脑膜病变显著。临床分型:中枢神经系统隐球菌病、肺隐球菌病、皮肤粘膜隐球菌病、骨隐球菌病、内脏隐球菌病。
4.1.1 肺隐球菌病:肺部隐球菌性肉芽肿可以是原发灶,以后再蔓延到中枢神经系统等处;肺部单独发病且出现症状者较少见,自愈;症状与肺结核不易区分,如低热、咳嗽、粘液性痰、胸痛、胸闷、倦怠、体重减轻等,但多趋于自愈,严重者罕见。少数患者可呈急性肺炎表现,双侧中下肺多见,病灶多样,球形、结节、粟粒、浸润;诊断:实验室检查,脑脊液直接镜检,墨汁染色见到4-8um的厚壁孢子;真菌培养;脑脊液中蛋白升高,单核细胞0-100个/mm3,葡萄糖降低;治疗:肺部感染:两性霉素b气雾吸入,1-2mg/次,1-2次/d;氟康唑: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者 400mg qd应用10周,再改为200mg qd。
4.1.2 隐球菌脑膜炎:概述:病原为新型隐球菌,免疫功能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