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职生德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职生德育现状调查与分析

中职生德育现状调查与分析作者:吴剑波费小林莫有东来源:《广西教育·C版》2010年第08期【摘要】以南宁市为例,从养成教育、转向教育与责任教育三个方面对中职生德育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成因,力求在中职德育的现实基础上提出更切合实际的德育目标,以更有效地指导中职德育实践。

【关键词】养成教育转向教育责任教育德育目标【文献编码】doi:10.3969/j.issn.0450-9889(C).2010.08.005中职德育目标定位高而实效较低。

本文以南宁市为例。

以中职学校德育目标的主体化、层次化、生活化为研究方向,制订研究方案,从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养成教育)、转向教育、责任教育等方面研究中职德育目标的实现情况。

具体说来。

笔者对南宁市部分中职学校的30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800份,整个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并结合观察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等方法来调查和分析中职生德育现状。

一、养成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所谓养成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衣、食、住、学、用体现了一名中职生的行为习惯,学校也通过这些方面来考察学生的德育层次。

本研究围绕学生在宿舍、教室、校园等主要活动场所的行为进行调查。

(一)关于宿舍行为文明的调查调查宿舍行为文明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监督不严的情况下对自己行为的自控能力。

中国人讲究所谓的“慎独”,即是指人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宿舍是一个公共小环境。

它的特点是半封闭性,旁人的监管较弱,在这种环境下的行为反映了学生的文明自觉性。

关于宿舍内务问题,被调查者中仅有20%表示愿意认真整理宿舍内务。

这个层次的学生宿舍行为是规范的,合乎管理要求的。

36%表示会应付了事。

这部分学生层次中等,人数较多,处在两面观望的状态中。

如果加强管理,他们会向认真积极的方向转化;如果放松管理。

他们会向散漫松懈的方向转化。

43%表示懒得整理。

这部分学生层次较低,人数最多,必须大力加强管理,方可扭转其不良倾向。

1%被调查者表示甚至会对着干。

这部分学生的层次最低,人数最少,但是影响极为恶劣,必须采取综合手段进行转化,甚至可以考虑隔离教育。

对于晚休纪律的调查,51%的被调查者表示会制止喧闹或报告老师。

这部分学生晚休纪律合乎管理要求,人数最多,晚休管理可以部分倚重他们。

31%的被调查者在晚休有人吵闹时不敢言语,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这部分学生属于中等层次,管理上属于可以团结的一部分,如果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他们会安静的睡眠。

18%的被调查者表示在晚休时不会保持安静、按时作息。

这部分学生必须强化教育,屡教不改者可以隔离管理。

这个结果与我们在管理中的发现也大体相符。

睡眠是人的正常生理需求,因此违反晚休纪律的学生不太多。

关于违反晚休纪律的原因,不单纯是学生纪律观念的问题,还有其他如生理、心理方面的因素,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措施应人性化,不能一律以纪律处分来进行管理。

(二)关于教室行为文明的调查调查教室行为文明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较强的监督状态下的行为。

教室是一个中度开放的公共环境,处在同班同学、班主任、科任教师、学生干部等的监督之下,这种环境下的行为反映了学生的顺从能力。

被调查者中有48%表示愿意认真对待教室值日工作。

这部分学生的人数最多、层次最高,适当鼓励即可达到较好的管理效果。

45%的学生表示对教室值日会应付了事。

这部分学生属于中等层次,管理中既要给予适当鼓励,做得不好时也要适当给予批评。

6%的学生表示不愿意履行教室值日工作。

这部分学生人数少,每个班也就一两个,层次较低,但是具有坏榜样的作用,如管理不当,将导致中等层次的部分学生跟随,因此必须重点管理。

此外,有1%的学生甚至表示会对着千,这属于极少数的极端分子,有时一个班不到一个,所起的坏榜样作用有限,但是管理中比较令人头疼,可能要采取非常规教育手段。

有不到一半的学生愿意认真执行值日工作,反映在现实中,教室卫生比宿舍卫生稍微好一些,但也不太理想。

原因可能与部分学生的卫生观念、劳动观念淡薄有关。

另一项调查的结果则表明,有40%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还小,主要任务是学习,家务或其他劳动可以不管。

对于穿拖鞋背心上教室的行为,被调查者中有20%认为应该禁止;48%认为不该禁止;32%认为无所谓。

这个结果表明有80%的被调查者不认同学校的管理要求。

衣着问题不能单纯以纪律观念来看待,这里面还涉及审美观以及学生标新立异的心理要求等问题。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是仪容要求单方面从管理者的角度出发,在制定标准的时候没有参考学生的意见;另一方面是通俗或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衣着打扮影响极大,学校的正面教育备受冲击。

学生没有重视公共场合仪容仪表,这可能与缺乏审美教育、社交礼仪教育有关。

对于学生自习;课吵闹现象,被调查者中有35%表示会进行制止;3B%会向班主任或其他老师反映;26%自扫门前雪。

在这个调查结果中,合计有74%的被调查者表示愿意主动维护自习课的课堂秩序。

这表明在公众场合,学生的一些行为有所收敛,但并不能理解为有比较多的学生有积极学习的意愿。

在管理中可以发现,自习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睡觉、玩手机、听mp3、看课外书等,这些行为扰乱了课堂秩序,也是教室不文明行为的表现。

(三)关于校园行为文明的调查调查校园行为文明的目的是了解学生在一个完全开放而监督又不太严的公共环境下的行为。

对于破坏公物的行为,被调查者中有36%承认自己有过此行为;42%对此行为反感;有25%对此行为无所谓。

这个调查结果令人震惊,超过1/3的被调查者有破坏公物的行为并另有23%对此无动于衷。

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因为公德教育的欠缺,不排除部分学生有心理障碍,可能通过破坏公共设施来发泄内心的不满情绪。

对于在校内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或烫染头发等行为。

被调查者中有9%认为这是自己的权利;78%认为这是违反《中职生日常行为规范手册》的事情;14%认为这是个性选择,与他人无关。

现代流行文化影响力很大,这些流行文化过于强调个性,而学生对此的分辨力不强,加上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模仿能力极强,因此社会上的一些“酷”“炫”的“日潮”“韩流”的夸张装束会被他们模仿。

在现实管理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留着爆炸头等怪异的发型。

或者耳朵上打洞戴耳环等。

屡禁不止,屡教不改。

对于食堂就餐排队打饭有人插队现象,12%的被调查者表示会跟着插;32%的人怕惹麻烦不敢管;56%的被调查者会反对并加以制止。

这个调查结果也不太令人乐观。

二、转向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所谓转向教育,是指在人的成长过程的某些关键阶段,人的生理、心理会发生大的转变,此时需要加以教育、引导,令这一转变更加顺利,转变结果更加符合教育预期与社会规范。

中职生正处在青春期,是人生过程的第一重要转折期,亟须接受转向教育。

本次调查围绕学生就读原因、专业目标、专业理想、专业喜好程度等方面展开。

(一)关于前来就读中职的原因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习态度最直接的制约因素,而两者都对学习效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端正其学习态度,须先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

被调查者中15%是由于不上高中,无处可去;18%没有原因,只是边读边看;62%想早点工作,减轻家庭负担。

应该说这个结果并不令人意外。

中职教育处在两头不到边的情况之中,说是学历教育,但学历偏低,找工作时不占优势,社会上普遍不重视;说是技术教育,但技术教学却又不如职业技术培训班那么直接和立竿见影,因此中职生定位不清实在是情有可原。

上述调查结果的三种情况,没有好坏之分,但提示我们。

在管理中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应针对不同的学生心理采取不同的措施。

应以学生招之能来,来之能学,学有所用,用有所长为办学导向,稳定学生心理,满足学生要求,使之正确认识中职教育,把中职阶段的学习当做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主动把自己培养成为拥有一技之长的初、中级技术操作者。

(二)对于就读中职所希望达到的目标这项调查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与学习行为之间有密切联系,学习目标不明确或不正确,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学习行为。

教育者要改正学生的学习行为,可以从了解学生学习目标着手。

被调查者中6%没有目标。

得过且过;78%希望学习技术,找份工作;5%为了完成父母的任务。

在本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有向学之心,目标明确,就是为了找工作,但是也不能说他们的目标正确。

因为他们的目标就是学习技术,对此以外的东西一概不重视。

原因比较简单,可能是年纪小,对看得见、摸得著的具体东西比较感兴趣,对抽象或者表面上看不出实用价值的东西不关心,也就是急功近利。

在另一项调查中,占85%以上的学生认为在中职的目标主要是学习技术,然后找工作。

这种唯技术论占了上风,反映在教学中就是忽视基础学科的学习,偏科,在专业课学习中轻视理论学习,唯实践论。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

(三)对中职毕业后准备做的事情这项调查也与学习目标有关。

被调查者中有23%表示已经充分考虑;68%表示有所考虑,但不充分;6%表示完全没有考虑。

这个结果表明,相当一部分学生是抱着就业的想法前来就读中职。

在关于对中职教育的认识的调查中,有71%被调查者认为中职教育是技术教育,还有14%为这是找工作的一个途径。

(四)对专业的兴趣调查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其目的是了解学生的专业兴趣。

兴趣对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

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占被调查者的26%,其余74%表示并不喜欢。

调查结果不太令人乐观,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的学生占比高达74%。

原因--可能有:一是中职学校专业设置落后,师资老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脱节;二是部分学生前来就读中职,主要出自家长的意见,而不是自己的意愿。

由于部分学生家庭对教育强调不足,学生在初中时期已经表现出了学习兴趣不浓、学习成绩不优、纪律松弛等现象,家长心知肚明,权衡之下,将其送到中职学校,其实也是临时性的考虑,对其学业并不抱太大希望。

在一些调查中,有家长曾明确表示,只是想让孩子在学校里度过叛逆期,至于学到什么东西,不抱太大希望。

另外一项调查中,喜欢本专业所设置课程的占被调查者的25%,不喜欢的占17%,部分喜欢的占58%。

在日常教学里所做的随机抽查中还有部分新生希望增加例如美术、音乐等课程。

这说明,家长的愿望、学生的愿望与学校的专业设置之间还存在着较大的偏差。

三、责任教育基本情况的调查结果及分析所谓责任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得学生认识责任范畴、增强责任感。

中职生处在未成年与成年之间,法律上由负不完全责任过渡到负完全责任,经济上由父母养育过渡到自理自立,责任上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次调查围绕学生的个人、家庭、集体、社会等方面的责任感展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