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抵御外来物种入侵

如何抵御外来物种入侵

如何抵御外来物种入侵?
2011-11-14《中国环境报》
[打印]
[关闭]
编者按

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紫茎泽兰、薇甘菊、空心
莲子草(水花生)、豚草、凤眼莲(水葫芦)等外来入侵物种已为人们所熟知,它们
严重威胁着我国的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危害。对于这些外来入侵
物种,目前有没有科学、高效、低成本的防治手段?能否对其进行资源化利用?
利用前景如何?本期特刊发相关文章。

被薇甘菊缠绕的树木

薇甘菊

紫茎泽兰

用紫茎泽兰加工生产的木炭
中国环境报见习记者 郭婧
道路两旁,田间地头,到处都长着一种绿色的藤本植物,绿油油的叶片焕发
着勃勃生机。篱笆上,甚至大树上也能见到这种植物攀附而上的身影,路旁几棵
大树的树干已经完全被这种植物缠绕,这种有着旺盛生命力的植物就是薇甘菊。
这一景象是不久前记者在农业部和共青团中央主办的云南德宏畹町外来入侵生
物薇甘菊灭除活动现场见到的。

同样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是贵州安顺外来入侵生物紫茎泽兰灭除活动的现场,
只见大片土地被这种紫茎绿叶的植物侵占,那架势仿佛在昭示它就是这片土地的
主人。紫茎泽兰属于草本植物,叶的颜色比薇甘菊深,但是植株茎杆更为挺拔。

根据2003年由原国家环保总局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公布的《中国第一批外来
入侵物种名单》,在榜上的16种动植物中,紫茎泽兰和薇甘菊分列第一和第二
位,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已对我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农业部科技教育司王衍亮巡视员说,我国是遭受外来物种入侵危害最严重的
国家之一。据农业部的初步统计,目前我国有400多种外来入侵物种。在国际自
然保护联盟公布的最具危害性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中,我国有50多种,其中
危害最严重的有11种,这11种外来入侵物种每年给我国造成大约600亿元的损
失。近十几年来,外来入侵物种在我国数量增加,扩散蔓延的频率加快、范围扩
大,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

外来物种如此猖獗为哪般?
为什么这些外来入侵物种在其原来生长的国家不会造成生态危害,而一进入
我国就如此猖獗呢?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在其原来生长的国家,在长期进化的过
程中,原有生态没有被破坏,并且有天敌存在,因此不会造成大的危害。外来入
侵物种进入我国后,并不是在所有的地区都暴发,而是在一些适合生长和生态脆
弱的地区集中暴发。

这次活动选取的云南省和贵州省都是外来物种入侵较为严重的省份,云南省
作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地理位置特殊,气候类型丰富,人员往来频繁。
与云南省接壤的贵州省,自然条件优越,能够提供动植物生长、繁殖的光温条件,
也是我国容易遭受外来物种入侵、扩散和蔓延的敏感区域。

薇甘菊在我国主要危害的地区是云南、广东和深圳部分地区。上世纪80年
代在云南省盈江县发现后,近年来在德宏、保山、临沧等地暴发成灾,严重危害
甘蔗、柠檬、麻竹、柚子等农作物生长。薇甘菊是一种具有超强繁殖能力的藤本
植物,攀上灌木和乔木后,能迅速形成整株覆盖之势,使植物光合作用受到破坏
窒息而死。薇甘菊也可通过产生化感物质来抑制其他植物的生长。对6米~8米
以下林木,尤其对一些郁密度小的次生林、风景林的危害最为严重,可造成成片
树木枯萎死亡,故而有着“植物杀手”之称。

作为我国第一批外来入侵物种之首,紫茎泽兰的破坏能力不亚于薇甘菊。紫
茎泽兰又名“解放草”、“破坏草”,原产于中、南美洲,在我国主要危害地区
是云南、贵州和四川,上世纪80年代从云南传入贵州,目前已在黔西南州、黔
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贵阳市、毕业地区等6个市州地30多个县(市、区)
发生危害,发生面积600多万公顷,对贵州省农牧业、林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
紫茎泽兰在其发生区常形成单优种群落,排挤本地植物,影响天然林的恢复;侵
入经济林地和农田,影响栽培植物生长;堵塞水渠,阻碍交通;全株有毒性,危
害畜牧业。

2011-11-14《中国环境报》
对外来物种是否有科学高效的防治技术?
对于这两种外来入侵生物,目前有没有有效的防控措施呢?记者就这一问题
采访了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曹坳程。曹坳程表示,对于薇甘菊
目前主要采用草甘膦和甲嘧磺隆进行化学防除,防治效果很理想,对控制薇甘菊
的蔓延非常有效。目前也在研究一些非化学防治技术,但采用非化学技术大面积
控制薇甘菊的危害难度很大。

相比之下,紫茎泽兰的防治方法更为多样,有人工拔除、机械割除、化学防
治、生物防治和综合利用等。而要防止紫茎泽兰蔓延,可以采取建立阻截带、实
行风险评估和在易发地进行监测等方法。

“阻截带”防控策略是基于紫茎泽兰在沿交通干线快速传播的特点而提出的,
即在传播通道两边建立阻截带,然后沿传播源逐年推进。记者沿途看到安顺市镇
胜高速公路沿线设置了防控阻截带,对控制紫茎泽兰的蔓延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产业替代也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在铲除紫茎泽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区
域自然地理和社会发展特点,通过种植刺梨、花椒等经果林,金银花、石斛等中
草药,车桑子、青冈等阔叶林的方式,可以逐步实现产业替代。

但是,由于紫茎泽兰具有分布面广、竞争力强、繁殖速度快等特点,灭除工
作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此外由于紫茎泽兰大多生长在深山区、公路沿
线及河道旁,现有的防控手段操作起来实际问题较多。而有效利用途径窄、利用
成本高、灭除工作专项经费短缺等因素也制约了紫茎泽兰防治工作的进展。曹坳
程说,据估算,如果在全国采用人工拔除,每年需要投入约66亿元的资金,采
用化学防治每年需要投入约10亿元资金。

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出台有关政策措施,建立长效机制,并在防控资金上
加大投入,对贫困地区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同时,还需开展紫茎泽兰防控新技术
研究,积极探索科学、高效、低成本的防控手段,提高防控效率,促进紫茎泽兰
防控工作的持续开展。

2011-11-14《中国环境报》
对外来物种如何进行资源化利用?
薇甘菊的资源化利用刚刚开始进行,而紫茎泽兰资源化利用已经进行几年
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紫茎泽兰可用来生产木炭,记者看到活动现场展示了关岭县新铺乡白云环保
木炭合作社生产的白云牌环保木炭。据了解,该厂年消耗紫茎泽兰2000吨,年
产量500吨,年产值达150万元,年创利税50万元,对探索紫茎泽兰资源化利
用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从紫茎泽兰中可以提取出绿原酸——一种具有降血
压、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保健功能的物质。紫茎泽兰还可以用来制作染料。曹
坳程向大家展示了他身上穿的紫茎泽兰染料染制的衬衫,这种用天然染料染制的
衬衫不但色彩鲜艳、色牢度高,而且健康、环保,已经走向国际市场。此外,还
从紫茎泽兰中开发出了卫生杀虫剂、保鲜剂、植物源杀虫剂等产品。

紫茎泽兰虽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在综合利用方面也遇到了瓶颈,那
就是虽然紫茎泽兰发生量巨大,但收购和运输费用很高,如果配备的利用装置较
小,将难以产生经济效益;如果配备的装置非常大,而高额的采集和运输费用也
难产生经济效益。如何突破这一瓶颈,使得紫茎泽兰的综合利用取得更好的效果,
曹坳程给出的建议是国家可以提供一些资金,用来在早期阶段扶持开发紫茎泽兰
的资源化利用。
2011-11-14《中国环境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