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简析1979年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来源:彭晓菲的日志摘要:1979年的中越战争被认为是中国近30年来最后一次实兵演习。

此战进行共28天,中方在攻下越南谅山后撤军。

中越战争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乃至国际格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笔者以中越战争为背景,深入分析此战对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影响。

对此战的研究也为我国与越南在领土纠纷问题上提供借鉴。

关键词:中越战争中国影响越南,是中国西南的邻国。

历史上,秦始皇统一中国在越南设置交趾郡开始,越南被划入中国版图长达千年;直到宋代,宋发动收服安南的战争宣告失败,越南才正式被中国政府承认独立藩属国。

1883年的中法战争还因中法之间争夺越南主权而起;1950年,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与其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1960年的越南独立战争,中国作为越南的大后方,不仅派出以大将陈赓为首的军事顾问团,还为越南提供了203.6845亿元人民币的无偿援助。

中国政府曾经明确表示“七亿中国人民是越南人民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人民的可靠后方”,[1]曾在广东参加过中国的大革命的越南主席胡志明写过:“越中情意深,同志加兄弟”的诗句。

中越曾有这样历史渊源也曾有亲密国际关系,为何却在1979年战场上兵戎相见?一、分析中越战争的背景中越战争的国际大背景正是美苏争霸,世界处于两级格局的冷战时期,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对立,并形成了东西方阵营,中国自称为第三世界的代言人,但是国际影响力还远远不足和美苏两国任何一国抗衡。

1975年后越南南北统一后,改变了“团结中苏,保持中立”的方针,奉行亲苏的政策这让中方甚为不满。

而中方从1969年与苏联的珍宝岛战争后到70年代,双方一直处于敌对状态。

1972年中美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这对当时仍与中国友好而与美军交战的越南来说,却无疑是个坏消息,因为这将意味着中国将有可能减少甚至终止对越南的支持与援助。

于是,越南转而全面投向苏联。

1978年11月越共总书记黎笋访苏,并同苏联签证为期25年的友好合作条约,条约规定:“在双方中的一方受到进攻或受到进攻的威胁时,缔约双方立即交换意见,以消除这一威胁,并采取适当的有效措施保障两国的和平和安全。

”[2]苏联拉拢越南的目的,在于从战略上对中国形成合围态势。

而越南全面亲苏则打算依靠苏联强有力的军事后盾,实行其在中南半岛的扩张战略。

1978年,越南中央四届全会的决议指出:“越南基本的、长远的敌人虽然是美帝国主义,但直接的敌人是中国和柬埔寨”[3]随后,越共给各部队的指示是“中国是最危险的敌人,是越南的作战对象,要采取进攻的战略,在边界进行反击和进攻”。

[4]同年12月,越南入侵并占领柬埔寨,推翻了中国盟友民主柬埔寨——由波尔布特的建立红色高棉政权。

越南一心想吞并柬埔寨、老挝,三国合并统一建立“印度支那联邦”。

越南还在国内制造多起排华举动,诬陷中国“庇护”越南南方的华侨资本家,利用华侨作为在东南亚“推行扩张主义”的“第五纵队”。

越南单方面挑起中越边界武装冲突高达1108次。

[5]此外,在南中国海,中越之间也有领土纠纷,涉及到西沙群岛和南沙群岛,越南的疯狂的排华浪潮和双方领土争端成为中越战争的导火索。

1978年的中国结束了“文革”时期的无政府局面,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也是中国第二代领导人邓小平的实际执政期间。

面对越南的咄咄逼人,1979年2月邓小平访美时,曾把越南侵略柬埔寨作为中美会谈的重点,说:“越南同苏联取得的条约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越南对柬埔寨发动了大规模的武装入侵,并正在中国边境的地区挑衅,越南起得的作用会比古巴更坏,我们把越南叫做东方的古巴。

对付这样的人,没有必要的教训,恐怕任何其他方式都不会收到的效果。

”[6]美国通过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了解到新中国的力量和在地区事务的分量。

美国国内开始有人主张同中国全面发展关系,以谋求在亚洲地区实现和平,同时对苏联在亚洲势力扩展进行遏制。

面对越南严重的反华举动和背信弃义的行径,为了西南边疆安全,援助盟友红色高棉政权,也为了与苏联争夺在共产世界中的领导权,突破中国战略上的不利形势及拓展外部空间,显示中国共产党对国家的统治能力和对军队的指挥能力的目的,中国政府在外交上采取联合美国抗苏联的措施,并通过出兵越南进而教训越南盟友苏联。

二、战争性质以及进程关于1979年中越战争的性质,中方表述是:“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共中央于1979年2月1 4日发出《关于对越进行自卫反击战、保卫边疆战斗的通知》,指出“我们进行自卫反击战的目的是求得我国边疆地区的和平和安定,以利于四个现代化的顺利进行。

战斗的地区、时间和规模,都是极为有限的。

”[7]1979年2月17日,中国新华社发布声明:“越南当局无视中国方面的一再警告,最近连续出动武装部队,侵犯中国领土,袭击中国边防人员和边境居民,局势急剧恶化,严重威胁我国边疆的和平和安全。

中国的边防部队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被迫奋起反击。

”[8]2月18日中国《人民日报》在头刊中介绍了中越战争进程:“战斗在我国广西的龙州、靖西和云南河口、金平地区展开”[9]。

事实上,1978年11月底,广州军区、昆明军区、成都军区的参战部队已经完成一切行动准备。

1979年,中方出动边防部队20多万兵力,从云南和广西两个方向1000多公里的战线对越南6省11县发动进攻,空军部分战机起飞,沿边境一侧巡逻,海军部分战舰进入北部湾保卫石油平台。

中国的第41军、第42军、第43军、第54军、第55军和第50军(缺149师)为东线兵团,由许世友指挥,从广西方向出击;中国的第11军、第13军、14军和第50军149师为西线兵团,由曾经在越南抗法战争中作为中国军事顾问的武汉军区司令员杨得志上将任昆明军区司令员,担任西线云南边防部队总指挥,从云南方向出击。

中越战争分为三个阶段:1979年2月17日至26日为战争第一阶段,在中越两国延绵500公里的边界线上,中国云南、广西边防部队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南军队的自卫还击战。

中国政府宣称,歼灭了越南境内高平、老街两地区为据点的越南国境警备民兵,2月23日,中国军队与越军一番血战占领河江、柑塘;2月25日起,越军死守边防要地谅山。

2月27日至3月5日为战争第二阶段;3月1日,中越军队谅山激战,越军自河内增援,越军最精锐之师第308师向谅山展开逆袭,并使用化学武器。

3月4日,越军308师被中方军队击退,中国攻克占领谅山。

越南宣布全国总动员,誓言抵抗到底,并从柬埔寨和老挝抽调回国部队,而苏联开始增兵中苏边界。

中苏大战一触即发。

第二阶段中方宣称:2月1 7日至2月27日间,击毙越军15,000人,2月28日至3月16日间,击毙越军37,000人。

3月6日至16日是越战的第三阶段,中国已经攻下了谅山、同登、禄平、高平、复合、七溪、广渊、下琅、脱浪、和安、东溪、重庆、茶灵、通农、朔江、老街、柑糖、孟康、坝洒、沙巴、铺镂、郭参、封土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给予越南沉重打击。

中国政府宣布对越自卫反击战的目的已经达到。

3月13日,中国开始撤军,并在撤退路线上铺设地雷,以火箭与长程炮火掩护撤军。

该阶段中国军队主要以交替掩护,边清剿边撤退的方式撤退,而越军并无大规模追击行动,中方于16日全部军队撤回国内,至此中越战争结束。

三、中越战争对中国的影响1979年的中越战争是中国在结束10年“文革”后进行的最后一场卫国战争。

这场战争海外媒体普遍称为“惩越”战争,战争彻底结束了中国与越南同志加兄弟的关系,自此,中越边境冲突不断,两国关系在其后的10年里一直处于低谷时期。

中越战争直接暴露了中方军队存在的许多问题:1、武器落后,作战设备捉襟见肘。

中越战争彻底暴露了中国10年“文革”对军队造成的冲击。

武器的落后给中方作战人员的牺牲造成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其次,越南方面的抵抗强度超乎中方预期,而中国方面由于缺乏战车、步兵、炮兵间的协同作战经验,导致战争期间伤亡惨重。

前线通讯能力不良,炮兵因常发生误击友军事件而无法充分发挥支援效果。

59式与62式战车不利于在山岳丛林地带使用,常遭到越南士兵以反装甲武器攻击,损失惨重。

62式战车装甲太薄,防御力不足。

越战中,越南士兵普遍装备苏制的AK冲锋枪,而中方还在使用56式半自动步枪。

军工生产质量得不到保证,手榴弹扔过去不会爆炸,冲锋枪开两下就卡壳,就连钢盔都无法做到人手一顶。

解放军的坦克很容易被越军打垮,质量很差,有的炮弹不会爆炸,有的炮兵战争第一天所发的炮弹比过去20年还多。

空军方面,苏联援越的飞机是米格21和米格23歼灭机,而中方依旧使用歼6,即米格19。

对于武器落后和装备不足的问题,中国当时总参总长助理刘华清在其回忆录这样说:“文革以来,部队大批贵重装备长期露天存放、风吹、日晒、雨淋,造成很大损失。

”[10]“1979年2月,前方打得很紧,弹药消耗量很大,尤其是大口径炮弹消耗很快。

而部队携带量不足,仓库储存也不多”[11]2、高级参谋老化的问题严重。

中越战争中方战争指挥是许世友和杨得志。

以许世友为例子,广西前线总指挥许世友已经74岁,因为受到“文革”冲击,已经被闲置10年左右,之前一直在南京军区和广州军区工作,对西南局面并不是很熟悉。

西方媒体在报道中指出,解放军高级参谋年龄老化,不愿放弃传统的防御战,虽然个人骁勇善战,但是对进行一场现代战争毫无准备,中国军队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进攻理论,在重武器装备使用和用兵理论方面同越南人相比大为逊色。

3、人员伤亡惨重。

中越战争一共进行28天,中方面对的是历经几十年抗法、抗美战争,有苏联超级大国做后盾,装备武装到牙齿,军队骁勇善战,百姓全民皆兵,“号称第三军事强国”的越南,而中方的军队历经“文革”内乱,军队缺乏训练,兵员多来自“老边穷”地区,对新武器知识一无所知。

中越战争里“中方参战的解放军、支前民兵共牺牲6954人,伤14800人,实际伤亡数字很可能比这个还大。

”[12]短短28天,中方牺牲的人员甚至超过美国军队在越南10年牺牲的人员,1979年的中越战争部分战场战争的惨烈程度直逼朝鲜战争。

4、军事思想落后。

中越战争,中国军队的作战方法还跟50年代差不多,中越双方没有动用空军,而陆军厮杀血腥之极,中国军队依靠人海战术,拼勇敢,拼牺牲,中方甚至还使用人肉“排雷”战法。

1984年,昆明军区作家彭荆风在其《猛士守边疆》写到:“彝族班长安忠文从容不迫的吩咐战士:‘前边是雷场,不要靠近我’,然后纵身滚向那片雷区,压发雷、绰发雷一颗接一颗爆炸了。

他的右手被炸断了,仍然咬住牙向前滚;两眼炸瞎了,还在用血肉模糊的身躯向前滚…..”[13]军事思想落后,使得中方作战人员付出了极大地代价。

5、组织混乱。

“文革”的结果是造成中国指战员红而不专,熟悉马、列主义的政治教条死板硬套领导专业军人,加上1965年中国废除了军衔制,军队等级制度变得不健全,军人之间没有外在的等级区别标志,军队指挥严重紊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