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企业信贷业务的风险因素分析
小企业的信贷业务风险由多个方面形成,其中之一是当前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方式造成。
目前,银行只对小企业发放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以一年为周期,收旧贷新。
这样小企业所得贷款往往与自身的现金流不相匹配,带来一定的风险因素。
以年销售额500万元的小企业银行融资情况为例,这样小型规模的企业在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取得的融资额度通常只能在150万元左右,而且是一年一贷,还旧借新。
这样的贷款管理方式看似常规,但对于生产经营的企业而言比较为难。
因为年度销售额500万元的企业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回笼150万元的销售货款,也不可能在一个月内完成150万元的原材料采购额度。
在到期归还贷款时,企业由于不能用正常回笼的销售货款归还到期贷款,只能通过高息民间借贷和高利贷融资的资金归还到期贷款。
如果银行机构按企业销售货款的真实现金流发放和收回贷款,每年应该多次发放贷款和多次收回贷款,这样会相对增加人力成本和管理费用。
可以推算,一家销售额500万元的生产企业,每月的理论销售额和货款回笼额平均为40万元左右,当月的40万元销售额与当期的贷款还旧借新额度150万元差额在100万元以上。
按银监会的流动资金贷款管理办法规定,流动资金贷款只能
用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需要,但在贷款业务操作的实践过程中,由于银行方面管理成本等原因,造成贷款用途难以合规地用到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需要上去。
虽然银行在贷后管理中要求客户提供与贷款用途相符的购销合同和具体的用款凭证,但信贷管理人员只认可有关凭证形式上的合规,而并不关心真实的贷款用途。
因此,贷款客户把季节性闲置的生产资金使用到民间借贷,或者投入到房地产投资等领域。
第二个方面,银行机构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项目只局限于流动资金短期贷款,而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厂房、设备资金需求基本不予考虑。
近年来,中小企业蓬勃发展,而厂房设备的融资渠道在银行方面几乎不存在,因此这些新建和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受到资金的限制。
民间融资的利息价格高,资金规模小而分期散,对企业经营和发展的支持力度有限。
因此,难免有企业将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用于扩建厂房和购买设备等固定资金用途。
由于固定资产的使用周期长,资金回流要通过折旧和利润的途径实现,造成了这些扩大经营规模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现金流与银行机构的流动资金贷款不匹配的反常现象。
第三个方面,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难以精确计量,是银行对这些企业贷款风险识别和计量不准的重要原因。
一般情况下,中小企业为了避税,将成本摊销得过多,或采取不开发票,减少销售额度的方式隐瞒经营成果。
而给银行机构提供的财务报
表又采取了脱离实际的过度粉饰,使银行机构对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难以辨别。
在企业第一还款来源无法认定的情况下,银行给予这些企业的贷款授信时,采取了根据房地产抵押额度进行匡算的方式,这样又限制了这些企业得到银行机构贷款的额度。
因为这些小企业往往是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部分小企业都分布在农村,受到农村集体土地不能流转,变现能力不强的制约。
用自有房地产抵押的能力比较弱,又难以取得扩大再生产的固定资产贷款融资,许多企业都通过民间借贷的途径筹措资金,解决扩大再生产的融资问题。
银行机构在充分了解企业经营情况的前提下,才能有效识别风险。
因此建议到税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收集小企业的真实信息。
通过多个角度观察小企业的生存状态,可达到充分识别这些企业风险因素的效果。
银行机构也可以通过创新贷款方式解决小企业贷款风险防控问题,例如对生产经营正常,且房地产抵押手续完整,抵押物变现能力较强的贷款客户发放中期流动资金贷款,或对小企业采用可循环贷款方式,以此解决银行短期贷款与企业现金流不匹配的问题。
对固定资产投资已经形成的小企业贷款客户,发放适当比率的固定资产贷款也是可选之策。
201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