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管理工作的结合商贸系【关键词】高职生心里;高职生德育;师德师风对大学生的影响。
【内容摘要】大专是普通初等中学的应往届毕业生,参加各地市组织的中考,达到分数线被录取的学生。
大专作为一种全新的高职教育的办学模式,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为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大专生源素质与其他学生类型相比,在基础文化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方面都偏低,且彼此之间的个性差异也较大。
高职院校应适应现实的发展要求,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快构建高职院校两年至三年一贯制学生管理工作体系,本文就此进行探讨。
1.完善三年制高职学生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其教育管理的独立性学校可参照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考虑三年制高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参照中学管理模式,如两课一操制度、晚自习制度、请假和考勤制度、上网规范制度及家校联系制度等。
从思想意识上规范他们的行为和学习生活,减少学生由中学直接进入大学后产生的不适应时期,同时确保学校依法管理、依法治教。
2.重视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者和管理者。
对班主任的选聘应有严格的标准,要把政治思想觉悟高,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具有学生工作经验的优秀一线教师和骨干教师来担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
教师是落实以德治国方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
特别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管理者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一、我国的教育事业获得了‚跳跃式‛发展,教师的职业道德日益引起社会的关注。
教育部部长周济同志在‚全国师德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了《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的讲话,指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跨越,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突出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世纪之交,我们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已经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
……二是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全日制高等学校招生人数从1998年的108万人发展到2004年的42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19%,步入了国际上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跳跃式‛发展和逐渐普及,教育和教育体制改革越来越成为社会和百姓关注的话题。
教师作为我国教育事业改革的骨干和核心力量,其道德水平、职业素质如何,直接关系着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师德师风更是成为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和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2、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深入进行,改革带来的利益关系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对教师和学生的道德修养产生了一些新的负面影响。
教师是社会的一种职业,教师的道德水平和社会整体道德水平的趋势是一致的,并且受社会道德水平的制约和影响。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精神文明建设为其提供相应的思想观念、行为道德规范;提供一大批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还要提供一个安全有序、整洁优良的社会环境。
而这对于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树立改革开放意识、竞争意识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教师道德建设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它反应了市场经济中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致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相互影响的。
当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良社会风气对师德的影响很大,致使教师的师德状况呈现为多种情况。
很容易诱发一些人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私欲主义的出现,也会给教师道德建设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如存在极少数教师不安心教育教学工作;或下海经商、或从事第二职业、或心不在焉,只教书,不育人等。
3、高校教育体制改革,带来的新问题对教师道德修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1世纪是知识经济到来的时期,在这具有历史性转变的跨世纪中,教师的职业道德也必将随着人们的道德观念的变化而变化。
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教师队伍的建设已经越来越成为学校发展的重中之重。
同时,教育体制的改革也对教师队伍提出了新的要求,如创新精神、实践意识、合作精神、环保意识、科学态度等等。
近几年,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转型,高等学校的办学理念、指导思想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给转型期中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
如有的教职工思想政治观念淡薄,对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学习不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不关心;有的教职工受到不良的影响,言行不慎,在课堂上和公共场所讲一些不利于学生成长的言论和观点,有的教职工工作责任心下降,对教学、科研、管理工作精力投入不足,不安心本职工作,轻校内课堂教学,重校外兼职,搞经营或外出代课赚钱,有的教职工缺乏进取精神,不注重获取新的知识,不钻研业务,不求上进,得过且过,满足于一般性工作,有的教师学术道德修养不够,有的教师学术道德修养不够,心态浮躁,治学不严谨,科研成果经不起推敲;有的教师整体协作精神不强,文人相轻的现象时有发生,缺乏相互尊重、取长不短的精神风貌,影响教学,科研方面共同协作;有的教职工过多的受到商品等价交换的影响,干工作讨价还价,斤斤计较,缺乏奉献精神;有的教职工为追求个人利益,利用学校培养而获得的资本,臵学校和学生于不顾,擅自离职等等。
二、新世纪教育及其教育改革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学校管理机关,都需要进一步转变学习、教学和管理的观念。
在师生、学校转变转念的过程中,对教师的‚师德师风‛都产生了一些或正面的、或负面的影响。
我们可以从学生、教师本身和学校管理单位等不同的角度出发,来看待新世纪教育及其教育改革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影响。
1、就学生的角度看,教师是其心目做人的‚楷模‛。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千变万化、纷繁复杂的社会面前,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都会发生不断的变化,希望在其人生发展的道路得到其心目中的‚楷模‛——教师的指导和带领。
因此,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他们希望所接触到的教师,不但是其尊敬的师长,更是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的知心朋友。
2、就教师的角度看,‚师德师风‛所包含的内容,自古就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但‚育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有新的内容,我们社会主义国家是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要求老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业务素质。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时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科技发展,需要对教师的‚师德师风‛应注入新的内涵,这些新的内涵包括:一是视野和思维不能仅仅着眼于孩子的现在,要像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第二,不能用过去的社会意识形态来教育现在的学生;第三,在教育过程中,要开发孩子多方面的智力,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把教学具体化。
3、就院系的角度看,新的时代的发展也对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和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和管理需求。
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教师放在第一位。
因为了解教师,了解教师的需求是以教师为本的前提;实行民主管理,加强情感交流,建立民主和谐的人际关系是以教师为本的基础;发现并发挥教师的优势,是以教师为本的关键。
只有做到了以教师为本,教师才会阳光,学生才会灿烂。
二是创造条件,为教师搭建成才的平台。
要一手抓教师全员培训,一手抓名师队伍建设。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会更快地成长、成才,我们的教育才能有更大更新的发展。
三、新世纪,高等教育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踏上三尺讲台,也就意味着踏上了艰巨而漫长的育人之旅。
怎样才能做一名好教师呢?我认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是教师最基本的道德素养。
一个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会依法执教,无微不至地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才会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竭尽全力地去教育学生;才会自觉自愿地约束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更好地做到为人师表、;廉洁从教。
2000年2月1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敬业爱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广大教师的殷切希望,也是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基本要求。
1、爱岗敬业,做遵纪守法的表率热爱教师的职业,爱岗敬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就要尽心尽力,每一种职业都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 教师的道德示范力量是不容忽视的。
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对于一个正处在生长和发育阶段的学生来讲,在他的道德信念形成的过程中,由于缺乏必要的鉴别能力,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往往受外界因素影响很大,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是他(她)模仿的对象。
所以,我们的每一位教师都应当严格要求自己。
江泽民同志说过:‚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一定要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识、学风上,全面以身作则,自觉率先垂范,这样才能真正为人师表。
‛所以,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教师必须从严要求自己,做到用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启迪学生,用纯洁的品行去感染学生,用自己美好的心灵去塑造学生。
2、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教师道德建设的根本问题是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来武装头脑,提高教师的理论素质。
教师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不管是哪门学科的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都要进行德育的渗透。
因此,教师应当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作为自己的修身之本、立业之本;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社会的今天,教师更应该不断地完善和提高自身的素养、武装政治头脑,才能在经济改革的大潮中傲然挺立,保持人民教师的光荣本色。
3、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我国现代教育家夏沔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教师面对的不是冷冰冰的产品,而是一个个有着鲜活生命,正在茁壮成长的孩子。
如果说智慧要靠智慧来铸就,那么爱心要靠爱心来成就。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强调:‚教师要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热爱学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关爱学生是师生和谐相处的重要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