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承担民事责任的基本方式有哪些? 答: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有: 1、停止侵害。主要用于对知识产权(商标专用权等)和人身权(姓名权、肖像权等)的侵害。 2、排除妨碍。主要用于对财产所有权、经营权、承包权、使用权、相邻权的保护。 3、消除危险。主要用于自己的财产和人身可能由于其他人的经营活动或财产管理不善而带来的危险。 4、返还财产。广泛适用于财产被他人非法占有的情况。 5、恢复原状。这主要是用于侵占他人财产时的一种责任形式。 6、修理、重作、更换。这主要是用于债务人履行合同时音乐会标的物的质量不合格时采取的民事责任形式。 7、赔偿损失。这种形式是在民法中最普遍使用的一种。无论是侵权责任或违约责任都可以赔偿损失。 8、支付违约金。这种责任形式只适用于违约责任。 9、消除影响,恢复名誉。主要适用于对名誉权、其他人身权利的侵犯和对知识产权的侵犯。 10、赔礼道歉。适用于对人身权和知识产权的各种侵犯。 以上承担民事责任的方式,可以单独适用,也可以合并适用。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诲过,纠缴进行非法活动的几物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 此外,对应该履行的义务,必要时还要采取强制履行这种责任形式。
问:什么是诉讼时效? 答:首先,所谓时效是法律确认某种状态继承存在一定时间便产生一定法律效果。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都区分两种时效制度:(1)取得时效(占有时效);(2)诉讼时效。我国民法中没有规定取得时效。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通过诉讼程序向人民法院提出保护其合法民事权益的请求的法定有效期限。例如我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
问:诉讼时效期满后的法律后果有哪些? 答:简要地说,有以下五个方面: (1)债务人可以不履地债务; (2)法院对债务人不使用强制履行的办法: (3)诉讼时效期满后债务人仍然履行债务的,不得以时效期满为理由请求返还。这时就属于“自然债务”,债务人自愿履行的债务仍有效,但履行后,不能以任何理由要求返还; (4)诉讼时效期满的债权可以用来抵销其他债务; (1) 诉讼时效时满后,主权利(义务)的性持改变同样也适用于从权利(义务)。
问:我国民法中的诉讼时效有哪几种? 答: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诉讼时效可分为以下几种: 1、一般诉讼时效。是指民法统一规定的一般民事纠纷时效期间。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约为二年。 2、特殊诉讼时效。是指民法通则以外的由专门法律法令和有关规章制度特别规定的时效。 3、短期诉讼时效。是指为了使债权人尽快行使其请求权,法律规定的短于二年的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规定的四种情况(见条文)为一年。 以上三种时效的计算是从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时起算,可以行使请求权。 4、最长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规定,最长时效为二十年,适用于一切民事纠纷。其计算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不论权利人是否知道。这就是说,从权利被侵害时超过20年的,法院不予保护。
问:什么是诉讼时效的开始、中止、中断和延长? 答:1、诉讼时效的开始(即起算)。其基础是民事权利主体能够行使请求权,其起算的时间就是权利主体知道或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的那一天。 2、诉讼时效的中止(即暂停)。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发生了某些事件,从而妨碍权利人去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再继承起算。引起中止的事件有:(1)不可抗力;(2)其他障碍。以上必须是在诉讼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发生的。 3、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进行期间,发生了法律规定的某些法律事实。之后,诉讼时效期重新起算。引起其中断的法律事实有:(1)请求可起诉讼;(2)承认。 4、诉讼时效的延长。指依法为因正当理由而超过诉讼时效的当事人延长诉讼时效期间。我国民法通则只在一百三十七条中对最长时效作出规定:“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这就是讲延长只适用于最长时交效,不适用一般和短期时效。
问:什么是所有权?它有什么特点? 答: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它是所有人对属于他所有物享有直接利益以及充分、完整的支配权利,也称物权。 所有权的概念具有以下重要特征: 1、所有权是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体现。所有权是维护有利于统治阶段的所有制的重要法律武器,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决定于所有制的形式,不同类型的所有制决定不同类型的所有权。所有权关系是一种民事财产关系,是任何其他民事关系的基础。 2、所有权是物的所有人因对物的占有和支配而与非所有人之间所发生的法律关系。任何一种法律关系都是人与人的关系,所有权法律关系的主要一方是所有人,而另一方则是所有其他的非所有人。 3、所有权是一种对物具有直接利益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所有权是一种排它权,因为所有人对物具有直接利益,所有他可以向任何其他侵占他财产的人提出追索,而不受任何限制。同时,任何其他人都不得对所有人正当行使权利加以干涉和妨碍。 4、所有权是所有人对属于他所有的物的占有和充分、完整的支配权利。所有权不仅是一种法律关系,而且也是一种主体权利,这种主体权利就是对财产的占有和支配的权利。
问:所有权的内容有哪些? 答:所有权的内容是指权利人主体对其所有物享有的权利,就是财产所有人对他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我国民法通则第七十一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通常被称为所有权的四权能。 1、占有。占有就是对财产的实际控制,它是行使所有权的基础,也是实现使用和处分权能的基础。所有人享有对物的占有权,但并非一切对物实际占有的人都是所有人。 2、使用。使用就是按照物的性能和用途加以利用。这里讲的使用是指政治经济学中所讲的使用价值。 3、收益。民益就是基于使用自己的财产而取得的经济收入、孳息。收益包括(1)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收益;(2)不以营利以目的的非经营性收益。 4、处分。处分就是对物的处置。所有人在法律许可范围内有处置其财产的权利。处分是四种权能中最基本的权能,它是决定财产命运的权利,决定财产最终归属的权利。 完整的所有权概念,应当包含上述四种权能。但所有权与其权能分离的现象,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屡见不鲜。
问:什么是所有权的原始取得? 答:原始取得也称最初取得,依这种方式取得的所有权是独立的,或者是原来无所有权,或者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无关。 原始取得的主要形式有: 1、国有化和没收。这是剥夺原所有权的行为。例如社会主义国有化是剥夺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财产的一种方法。没收是对违法所得的财产或用来作为违法手段的财产的剥夺。依国有化取得的所有权是独立,其所有权归国家;依没收取得的所有权,与原所有人的所有权和意志无关。 2、生产。任何生产都是对自然界的占有、利用和改造。例如对自然界的直接占有、捕鱼、采矿;对自然界的间接占有、使用原料制造产品。 3、添附。它包括(1)附合,如用他人的建筑材料建造房屋;(2)混合,如不同所有人的财产混合不能分别;(3)加工,如在他人的布上画油画。 4、收益。也称孳息,它分为:(1)天然孳息,如果树结果;(2)法定孳息,如存款利息。 5、无主财产。如抛弃物、拾得物、漂流物、走失动物、埋藏物、隐藏物和无人继承财产等。这是指所有人不明或没有所有人的财产。
问:什么是所有权的传来取得? 答:传来取得也称继受取得,依这种方式取得的所有权是继受的,原来有所有权人。原所有权与新所有权有个权利转让问题,因而首先要确定原权的内容和范围,以免构成权利的瑕疵。 传来了得与原始取得都是法律事实,都是权利取得的根据。原始取得的法律事实多为事件、行政行为或事实行为;而传来取得的法律事实多为法律行为(买卖、赠与、接受遗赠或继承等)。
问:什么是交付? 答:交付就是指把物交给对方占有或控制。在所有权取得中,交付具有重要意义。 1、交付的时间。所有权转移时间在民法中很重要,一般说来都以交付作为所有权转移的时间。民法通则第七十二条规定:“按照合同或者其他合法方式取得财产的,财产所有权从财产交付时起转移,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2、交付的形式。交付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1)当面交付;(2)托运交付;(3)需办理登记过户手续的交付;(4)需交出证明文伯的交付。
问:什么是所有权的消灭? 答:所有权人丧失对所有物的权利,称为所有权的消灭。主要分为: 1、绝对消灭。这是指所有权(标的物)的灭失。不仅所有权人因而失去了所有权,其他人也失去了这种可能。 2、相对消灭。这是指某一特定主体失去了所有权,但其他人仍可以取得所有权。任何人的财产所有权均因死亡而消灭(相对消灭)
五十六、民法对所有权的保护方法有哪些? 所有权受到非法侵犯时,所有人有权受到法律的保护。这种保护可以是刑事保护手段,行政保护手段或民事保护手段。 所有权的民事保护手段有下列几种: 1、确认所有权之诉(或称确认产权之诉)。这是指对财产所有权发生争执,所有人的财产受到威胁而提起诉讼,要求确认其财产权并加以保护的行为。这种保护方法的特点是(1)财产仍然在所有人的掌握中,他并没有失去占有;(2)对财产所有权发生争议,所有人享受的所有权出现了威胁;(3)诉讼的要求只是确认财产的归属,肯定所有人应有的法律地位。 2、排除妨害之诉。这是指他人非法妨碍所有人使用自己所有的财产时,所有人有权要求法院责令妨害人排除这种妨害。这种保护方法的特点是:(1)对所有人的财产已经构成妨碍:(2)所有人要求立即停止这种妨碍。 3、恢复原状之诉。这是指当财产被非法损坏或改变后,如还能够修复或复原,所有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加害人进行修复。 4、返还财产之诉。这是在财产已被他人不法占有、所有人失去占有情况下的保护方法。使用这种保护方法的条件是:(1)原物必须存在;(2)这个诉讼只能向非法占有人提起,不能向合法占有人提出;(3)要区分是善意占有还是恶意占有。 5、赔偿损失之诉。如果原物已经不在或严重损坏无法修复,所有人可以要求损害人赔偿损失。 6、返还不当得利之诉。这是指除返还原物外,因原物而取得的不当得利也应返还。 前四种保护所有权的方法,统称为物权保护方法,其特点是保护所有人,使之能够实现对所有物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后两种保护所有权的方法,是非所有权保护所特有的。其特点是运用债的关系,补偿所有人的损失,以保护其合法利益。故又称为债权保护方法。 物权保护方法和债权保护方法构成了完整的所有权民事保护方法。
问: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的内容是什么? 答: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来以人民公社形式出现的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已不复存在。城乡出现了多种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或集体经营的经济组织形式,它们统称为合作经济组织。这些合作经济组织就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权的内容。 各种合作经济组织可以分为两类:(1)以土地或其他生产资料集体所有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2)以合股经营、股金分工为基础的合作经济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