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新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必要性
【论文关键词】广场;文化;群众生活
【论文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
建设中最活跃的娱乐休闲,具有开放性、节庆性、广泛的群众性、多元的自娱性等特征,发挥促进经
济增长、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求、激发社会活力等多重作用,在充实地方文化内涵方面起到了显着作
用,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小康生活的宽裕,广场文化日益成为中国大部分新农村建设中最活跃
的娱乐休闲。丰富多样的广场文化增加了城市的动感与色彩,彰显了城市的文化个性,开创了政府与
民间互动共创的新思路,成为当代新农村文化不可忽视的新资源。
所谓乡镇广场文化,顾名思义,是在农村室外进行的各种文化艺术活动,包括广场秧歌、腰鼓、
舞龙、音乐、舞蹈、绘画、书法等。近年来,我国农村随着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
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精神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新农村文化建设基本构件之一的广场,也
理所当然地成为农民群众休闲娱乐的自由空间。广场的辟建与使用,使农村广场文化应运而生。
本论文就我国新农村广场文化建设的必要性等方面做出分析。
二、广场文化的特征及作用
(一)乡镇广场文化的特征
1、开放性
开放性是广场文化最突出的特点。广场是群众公共生活最集中的地方,也是乡镇公共文化集中展
示的地方。广场上所进行的任何文化活动,均向公众开放。这种公共性决定广场文化必走平民化道路,
即使是高水平的文艺演出,也要兼顾到雅俗共赏。同时,公共性又决定了广场文化的主体是公众,广
'.
场文化若没有公众的广泛参与就会变得枯燥干瘪。
2、节庆性
公众的集会与庆典是广场形成的原因之一,决定了广场文化必带有节日喜庆热闹的色彩。故现在
的广场文化多举办各种节庆,包括常设的文化艺术节。如广西南宁市的“大地飞歌”国际民歌节,开办
以来就成为了广场文化中的品牌。又如大连的国际服装节,就引进了世界大牌的艺术团和国际歌星在
本市的广场上演出,经济与文化的联手使其闻名遐迩。
3、广泛的群众性
综观农村广场文化的全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每天早晚在广场活动的人群热闹非凡,从四面
八方向广场汇聚的人群,寻求自己喜欢的娱乐方式,释放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展示各种各样的才艺,
追求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这里没有尊卑贵贱等级差异,都是笑脸相迎,你谦我让,平等交流,其
参与面之广,是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都无法比拟的。
4、多元的自娱性
每天晨晚广场上总是人头攒动,有跳老年秧歌的;有老中青混杂跳健身舞的;有青年怀抱吉它自
弹自唱的;有少年儿童开着各式童车奔跑的;还有舞剑弄棒健身的,等等。没有强迫命令,没有权益
驱动。许多人既是演员,又是观众,参与自然,撤出随意,没有约束。
(二) 乡镇广场文化的作用
乡镇广场文化作为群众文化的一部分,有着与群众文化共同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广场文化又
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因其历史背景、组织、方式、规模水平的不同,产生的作用也就不同。大体
可分为三个层次。
1、较低层次。即民间自娱性广场文化。如村头街尾的扭秧歌、交谊舞、健身操,公园、庭院的
演唱会、故事会、读书会等。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受时间、场地、服饰、设施、水平等条件的限制,
多以健身强体、自娱自乐为目的。这种自娱性广场文化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生活的需求,起到了调节
身心,陶冶思想情操,增进人际交往,激发工作活力等最基本的作用。
2、中层次。即商业性广场文化。它多以商家为组织者,以商品经销为主要目的,借助文化的手
段,形成“文化搭台,商家唱戏”的商业性广场文化。比如商场、饭店的开业迎宾,店庆、场庆等广场
'.
文化活动。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性广场文化将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不但
直接促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也起到了传递科学文化信息,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文化修养的作
用。
3、较高层次。即官办的宣传教育性广场文化。这是由政府文化主管部门组织,有特定的背景,
鲜明的主题,活动质量和水平要求较高,它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需要预先策划,筹备和投入大
量经费,可以形成巨大的规模声势,产生深远的社会影响。如主题会、庆祝会、纪念会等大型广场文
化活动。这种类型的广场文化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是任何其它形式所不能替代的,它不但可
以振奋农民的精神,鼓舞群众的斗志,凝聚民族的力量,激发社会的活力,而且能展示整个区域,乃
至整个民族的精神面貌。
三、广场文化充实地方文化内涵
(一)广场是文化建设的“塔基”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日趋繁荣,全国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全面加快,各地区彰显文化底蕴的大
剧院、大歌厅有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起来,正在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城市经济崛起的标志。与此同
时,伴随着北京奥运而来的全民健身热,也催生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打造群众文化场所的热情。
“剧院文化和广场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需求层次。”着名编剧邹忆青说:“只是在大剧院看演出,需要有钱
有闲,而在小广场看节目,可随到随看,群众方便且不用掏腰包,更重要的是,小广场与大剧院最大
的不同,是其广泛的参与性。”如果把文化看成是一座宝塔,那么,在大剧院上演的具有引领潮流和发
展导向的专业文艺作品是我们民族文化的塔尖,而在广场上演的群众喜闻乐见的大众文艺节目则是塔
基。(二)推动地方文化资源传承与发展
各地建设广场文化,就是要尽量地开掘与调动地方文化的资源,使得地方文化传统、文化遗产得
到
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社区文化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社区文化成为新农村文化的主要
阵地与载体。现在不少乡镇,不仅仅只建一两个广场,而是分社区建多个广场,使广场文化与社区文
化建设融为一体,真正使广大群众享受到政府的公共设施和文化福利。有的乡镇还将广场的文艺演出
分配给各社区,促使各社区必须经常性地考虑自己的文化建设任务,从而推动了社区文化的建设。目
'.
前,空前活跃的广场文化,成了现代文艺贴近时代、贴近群众的大舞台。无论是经济发达的沿海城市,
还是偏远落后的西部地区,我国群众文化已成蓬勃发展之势。乡镇广场文化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
文化娱乐形式,传播着健康文明的思想内容,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高尚审美趣味的熏陶,既培植
良好的道德情操和文化修养,也展示了本地特有的文化现象。综合分析社会各方面因素,新农村广场
文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具有美好而广阔的前景,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政府投入使广场文化不断地向高层次发展
文化与政治有着不可分割的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近年来,各级政府十分重视经济与文化
的协调发展,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我省就首先提出建设文化大省的
口号,把乡镇广场文化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实现了广场的绿化、硬
化和亮化,完善了广场功能。随着政府对广场建设投入的逐年增多,广场文化活动的项目也同步增加,
且以递进的方式向高层次发展。
(二)企业文化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广场文化使本地乡镇企业的产品从广播电视报刊上走到人们的前面,亲切自然,真实可信。企业
借助文化形式宣传经营理念和产品优势是投资少、见效快、易于被群众接受的方式。从广场文化活动
来看,企业文化逐渐从不引人注意的角落走向众人瞩目的前台,成为受群众欢迎的热点。随着广场文
化的日趋多元化、经常化,政府职能部门将逐渐退出,在没有行政干预的情况下,企业文化将更加生
动活跃、丰富多彩,成为广场文化发展的核心。
(三)文艺新人在频繁的广场文化活动中脱颖而出
乡镇广场文化具有群众积极参与、进出自由的特点。文艺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不受任何限制地参与
各类文化活动,确有实力者往往能够一鸣惊人,脱颖而出。这些崭露头角的文艺新人在广场文化活动
中得到锻炼和成熟,成为新的文艺骨干和文化事业的后续力量。经过文化部门的辅导和推荐,就会成
为一个地区乃至全国性的文艺骨干。广场是发现人才的窗口,施展才华的舞台,只要我们文艺工作者
坚持不懈地去发展和培养,让他们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发挥作用,进而引导广场文化向健康、文明、高
雅的方向发展。
(四)广场文化成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
宽阔美丽的广场是新农村文化建设中一座丰碑,广场构成了广大群众生存、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春夏秋冬,广场都可以成为调节大众文化生活的重要场所,而广场文化的连续与持久,又形成了城乡
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广场文化作为一种公共的群体行为,它依靠良好的审美文化生态,不仅是展示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风貌,更重要的是它的创造作用,因为它可塑造和优化大众的群体文化人格。
乡镇广场文化是当代新农村大众文化表现最突出的一种形式,它虽还不成熟,但却深为大众所喜爱、
所接受,它由地方政府推动,由民间文化参与,是政府与民间互动的结果。它的文化价值、美育价值
以及文化产业价值等应加以高度重视与开发,使其能真正成为新农村文化的新资源,体现出新农村的
个性与文化品格。
五、结论
总之,新农村广场文化正以其前所未有的态势蓬勃发展,遍布乡镇村落,联系着千家万户,无论
是鹤发童颜的老人,或是朝气蓬勃的青年、还是稚气未脱的小孩,都是广场文化的“生力军”。影响着
亿万农民群众的精神世界。它以自身独特的魅力,焕发农民的精神,陶冶群众的性情,极大地丰富和
满足了农民群众精神的需求。乡镇广场群众文化活动具有很强的影响力和美好前景,它必将随着社会
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而不断增加色彩和活力,成为新农村建设一道靓丽
的风景线,成为人们生活中一个共同的文明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