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浪县经济发展探究 姓名:苏晔 摘要:庄浪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县之一,经济发展滞后,发展壮大庄浪县县域经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高全县人民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阐述了庄浪县经济发展的现状;其次对庄浪县工业发展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县域产业结构层次不高等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提高劳动者素质,完善基础设施,改变产业结构,打造特色优势产业等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建议 。 关键词:庄浪县 县域经济 发展
1庄浪县经济发展现状 庄浪县位于甘肃省东部,总面积1553平方公里总人口43.5万,其中农业人口41.7万,全县共有耕地6.11万公顷,农业人均占有耕地0.147公顷,境内海拔在1405米2857米之间,近十年平均降雨量565毫米,年平均气温8.6℃,人多地少,干旱多灾,资源匮乏,远离交通干线,是全省18个干旱贫困县和43个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农业靠天吃饭,工业基础薄弱,是制约该县经济发展的瓶颈。 庄浪县2004—2010年经济发展情况: 年份 总产值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人均收入 农民人均纯收入 (亿元) (亿元) (亿元) (亿元) (元) (元)
2003 7.99 3.25 2.26 2.48 1883.00 1328.07 2004 9.10 3.81 2.49 2.81 2142.00 1445.82 2005 10.10 3.99 2.97 3.15 2434.00 1550.00 2006 10.44 4.35 2.14 3.95 2515.00 1658.21 2007 12.34 5.17 2.51 4.66 2971.00 1778.18 2008 14.11 5.66 3.01 5.44 3387.00 2027.36 2009 15.80 6.20 3.45 6.15 3809.16 2260.32 2010 18.07 6.99 4.00 7.08 4344.00 2611.00
上表反映了庄浪县近几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由此可以看出:庄浪县的全民生产总值一直呈增 长趋势,年均增幅大约为12%,增长较快,但基础薄弱,增长效果不明显;人均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提高,但仍然相对偏低,购买力不高;第一、三产业发展较快,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速度快;第二产业发展缓慢,严重滞后于第一、二产业的发展,影响经济的整体增长速度;第一产业在生产总值中任然占有较大比重,产业结构不合理。 2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2.1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力水平低 庄浪县坐落于黄土高原之上,境内多山,沟壑纵横,地形落差大,水资源总量少、分布不均匀,土地资源虽相对较为充足,但农业生产技术落后,对其利用水平低,现代农业技术难以大范围推广,单位面积产值小,造成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制约着农业生产向着规模化方向发展。自然资源匮乏,在实施退耕还林之后,森林覆盖率只有18.8%,动植物种类少,矿产资源储量少,缺少发展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工业优势。 2.2科技教育落后,人口素质不高 人口的规模和素质,特别是劳动者的素质是县域经济发展最活跃、最关键、最根本的要素。该县目前的状况是:人口规模(劳动者规模)较大,每年对外输出劳动力10万人以上,约占该县总人口的1/4;人口素质不高,对外输出劳动力人口受教育程度低,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口约占80%-90%。基于文化程度及专业技能的限制,科学技术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的作用不大,生产力水平长期处于较低状态,科技元素在经济增长中的贡献率低,高效、节能的经济模式根本不可能发展起来。其次,对外输出劳动力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虽能暂时提高人均收入,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有经济状况及由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2.3基础设施不完善,城镇化水平低 近几年,出于对教育、医疗卫生条件的考虑,农村居民逐渐向城镇迁移,从事非农业活动的人口增多,农业人口不断减少,人口城镇化先于基础设施城镇化出现。城镇人口大量增加,导致住房紧张,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医疗卫生、科技教育、居住条件等一些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其中,交通条件特别是对外交通条件是制约其经济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该县目前对外交通主要靠2条省道支撑,运力差,运量小,只能勉强满足对外物资交流的需求。 2.4资金短缺,人均收入低 现有的经济状况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进程。庄浪县是传统的农业种植县,且以粮食作物种植为主,经济基础薄弱,自然资源匮乏,交通运输条件差,居民经济来源有限,购买力不高,难以开辟有利的消费市场等因素限制了投资商选址办厂的选择, 经济发展启动资金不足。 2.5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发展缓慢 庄浪县农业以传统农业为主,生产效率不高,却一直在产业结构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农作物种植以小麦、玉米、马铃薯为主,经济作物种植面很窄,种植结构单一,市场竞争力弱,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非常小。工业发展水平不高,规模小,数量少,效益低,主要以矿产资源初加工、农副产品初加工为主,如水泥、淀粉、家具等,现代化的工业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发展受阻。由于第二产业发展水平低,人均收入低等因素共同作用,致使服务业能拓展的市场面很窄,潜在消费群体数量少,发展较缓慢。 3经济发展对策与建设建议 3.1积极发展农业,促使农业生产模式转型 3.1.1发展农业特色产业。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发挥区域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大果品、洋芋、畜牧业的开发力度,以果品、洋芋、畜牧为重点,积极扶持建办一批产业关联度大、产品附加值高、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带动、基地扩张、规模促销、利益驱动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品质,建立现代旱作农业技术创新与推广体系。同时,建立健全资金技术、信息服务、购销储运、防疫检疫、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社会化服务体系,整合涉农信息资源,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订单农业,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各环节有机结合,促进农民稳定增收,实现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3.2利用现有资源,发展适合县情的特色工业 借助外力启动民力、挖掘潜力等,多渠道壮大县域工业经济实力;促进县域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企业,加快现代工业的发展,走跨越式发展道路,促进企业不断改革创新,开发有市场前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具有强竞争力的新产品。工业兴县要与城镇化相结合,加快县域中心镇的发展,大力培育县域经济增长极,引导县域工业在中心城镇布局和发展加快城镇化步伐,增强中心镇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走工业强县与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 3.2.1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围绕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果汁、淀粉、畜牧等农副产品加工业,培育和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有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实行产、销一体化经营,延长产业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实现现代工业与传统农业的有机结合。 3.2.1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业。积极引进发展服装、地毯、制鞋等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工作岗位,吸纳农民就业。把发展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小城镇建设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积极扶持农民工返乡创业,建全农民工返乡创业激励机制,推动劳动密集型加工业快速发展。 3.2.3促进工业集中区建设。坚持以工业集中区作为集约利用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载体,按照基础先行、产业关联、集群发展的思路,以工业集中区开发建设为中心,制定园区招商引资目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入一批关联度高、符合环保要求、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培育形成农产品加工、新型建材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 3.3加强科技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 开展针对专业人员的培训项目提高专业素质,以科学技术促进经济效益提高,加速经济发展,强化科技对经济的贡献。同时,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活动,将知识送到百姓身边,全面提升人民素质。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面向待业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加快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发展步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全民素质的提升。 3.4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优化人民生活环境 重点改善对外交通条件,提高交通运输能力,抓住机遇发展高效、大运量的交通设施,有利于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按照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规划的原则坚持城镇规模布局与经济发展、就业空间和公共服务能力相适应,人口扩张与产业发展相同步,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品位提升相促进,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统筹各乡镇建设规划,提升小城镇和村庄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 小结 结合庄浪县目前的经济现状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从长远目标出发,应做好规划,整合资源与资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相关联的产业,形成区域工业网络,优化产业结构,完成低效、高能耗、高污染企业的转型,引领工业向现代化工业方向发展。统筹城乡规划,优化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同时为全面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打好基础,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吉义.区域经济通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31—176. [2]王至电.河南县域经济发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2):56—58. [3]宋越舜,竺丰,李雷杰.关于发展县域进经济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1999,2:51--54 [4]李喜莲.浅谈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J].经济科苑,2011:153 [5]付国文.谈优化投融资主体壮大县域经济的途径[J].内江科技,201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