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科技创新已成为当今生产力解
放 和发展的重要标志。综合国力的竞争也依靠于科技创新的水
平, 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基地, 提高大学生的科技创新
能力成 为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科技创新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科技创新在人类历史
的发展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随着社 会的发展, 人们对科
技的要求越来越高, 创新推动着科技的发展 速度,使新工艺、
新技术、新产品等不断涌现,科技创新已成为 人类社会发展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
科技的进步和创新是生产力和社会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
也 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因此, 人类应该发
展更安 全更科学的科学技术, 鼓励发展不破坏生态平衡, 不
污染环境的 科学技术等,如大力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无污染的
技术等,而这 些技术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做支撑。 科技创新
在人与自然的和 谐发展中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现状
1
、学生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
目前不少高校也重视对学生的科技创新素质的培养, 但学
生 的积极性不很高,其中一方面原因体现在学校的激励机制不
完 善,多数体现在一张荣誉证书或者简单的物质奖励上, 激不
起学 生的兴趣, 学校可以将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与课程改革,
学生的学 分相联系,这样学生不仅在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的同时
又完成了相 应的学分,以这样的方式可有效提高学生对科技创
新活动的兴 趣。
2
、科技师资力量不足,创新活动缺乏指导 笔者曾设计了
一个问卷, 在问到“你认为下列哪几项对加强 大学生创新能力
能够起到重要作用?”,其中有 57.3%的学生认
为应“提高教师的创新素质”。 就现在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科技
创 新活动来说, 除了一些重点院校和水平较高的院校较为重视
也得 到了认真的实施,有很多高校对这项活动的开展都是推行
的较 慢。其中原因之一是缺乏高水平老师的指导。 高水平的指
导老师 指的是不仅能够忠于职守, 还非常关注自己研究的相关
领域内的 知识,尤其是前沿知识,还能够提出自己的独到见
解,有创新精 神和热情,愿意指导学生去进行科技创新活动。
三、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措施
1
、加大学校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 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不仅
需要在校园内形成一个良好的科技 创新氛围,也需要利用宣传
手段使师生了解科技创新的相关内 容。学校可以利用橱窗、展
览、校园广播和校园网络等舆论宣传 工具, 宣传科技创新的目
的和重要意义, 宣传科技创新的政策和 具体程序, 使师生耳
目濡染很快了解到科技创新的具体内容, 这 样有助于创新型校
园文化的形成。 通过宣传也可以使学校师生了 解科技创新人才
的培养与提高国家综合国力之间的关系, 能够正 确认识个人与
国家与民族之间的内在联系, 只有多培养科技创新 人才才能够
更快的实现民族富强和综合国力的目标实现, 从而增 强个人提
升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积极性、 主动性和自觉性, 通过 宣传
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科技创新内外环境。
2
、以能力培养为主线,将科技创新教育贯穿到教育始末
学校应该将科技创新的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对大 一
新生来说主要加强对科技创新的认知能力教育。 大一新生刚入
学,对学校的一切和大学的学习方法还很不了解, 这个时期是
学 生打基础的时期, 参与科技创新活动的时间和精力不够,
但是他 们参与科技活动的积极性最高。 在平时对学生的教育中
要注重引 导为主,参与为辅。注重培养对科技创新的兴趣,以
获取知识和 强调知识的积累为主。 大一有了知识的积累, 为
以后的活动参与 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到了大二, 就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经过一年
的学 习学生对学校的学习模式和生活已经非常熟悉, 也有能力
去处理 学习生活和科研之间的关系, 并且经过大一的学习知识
也有了一 定的积累, 这个时候可以适当地参加一些简单的科技
活动, 增强 科研活动实践能力。 到了大三和大四, 学生的知
识积累有了相当 的基础, 哪些学生爱好科技创新活动已经有了
很明显的区别, 对 于这部分同学鼓励他们多参与活动和赛事,
安排有经验的老师进 行指导, 通过竞赛就有了对比和交流,
学生可以看到自身与别人
的差距,取长补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科技创新能力。
3
、改革教学方法
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为传授式, 在课堂上以老师为主,
学 生为辅, 老师提前做好课件, 这种讲授模式下学生对知识
的接收 呈被动式,而不是主动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
不高。可 以改革教学方式, 根据课程内容在课堂上实行启发
式、 分组讨论 式、学生自主讲述式等教学方式, 充分调动起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和学习中去,有效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