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导流洞基础处理施工组织设计

导流洞基础处理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概述1.1概述拉西瓦水电站导流隧洞进口及洞身段工程总体地质条件良好,岩石以H类和皿类围岩为主。

根据设计要求,对II、皿类围岩采取混凝土衬砌方式,并要求对所有衬砌部位(含永久封堵段)进行灌浆处理。

灌浆的范围包括导流洞出口段、闸室段、隧洞段、启闭机交通洞及1#施工支洞封堵段等,灌浆类别主要为混凝土回填灌浆、岩石固结灌浆、岩石高压固结灌浆以及永久排水孔等。

考虑到施工组织的合理性及确保导流洞施工工期,本次基础处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将我局中标的拉西瓦水电站导流隧洞工程2#施工支洞以下游〜1+298.118m洞身标段与导流洞出口标段结合起来,统一进行编制。

由我局中标承建的拉西瓦水电站导流隧洞工程2#施工支洞以下游〜出口明渠段,总长846.31m,本标段地质条件良好,洞内固结灌浆主要集中在皿类围岩洞段和H类围岩永久衬砌段。

固结孔的设计参数为:孔径50mm、入岩4m、间排距3X 3m,顶拱回填孔与固结孔结合布置,间排距3X 3m,入岩0.3m,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的设计压力分别为0.2Mpa和0.5 Mpa。

另外,还在主洞封堵部位设了3排深孔高压固结灌浆。

其参数为:孔径80mm、入岩7.0m、间排距3X 3m,设计压力为1.0Mpa隧洞内的排水孔主要布置在0+830.00~1+398.565 m间的顶拱部位。

排水孔入岩4m,孔径为50mm。

在有灌浆的部位,排水孔和灌浆孔间隔布置。

(1)导流隧洞出口段1+298.118m~1+517.364m长219.246m,灌浆类别主要为混凝土回填灌浆、岩石固结灌浆以及永久排水孔。

(2)隧洞段0+668.5m~1+298.118m 长629.618m,其中0+773 m~0+830m 为封堵及永久衬砌段;1+028m 〜1+040m、1+202m- 1+214m 1+298.118rrr 1+335m 段为皿类围岩全断面衬砌段;1+335r〜1+398.565m段为W类围岩全断面衬砌段,灌浆类别主要为混凝土回填灌浆、岩石固结灌浆、岩石高压固结灌浆以及永久排水孔。

(3)启闭机室交通洞及1#施工支洞后期封堵。

闸室交通洞总长为246m,衬砌部分在靠近闸室处,长为144m;施工支洞设计断面为9 mx 7m,在靠导流洞侧进行封堵,1#施工支洞封堵段长为2m〜3m。

上下叉共计两个叉洞口。

灌浆类别主要为混凝土回填灌浆和岩石固结灌浆。

1.2主要施工工程量本标段基础处理工程量见表1-1基础处理工程量表表1-1第二章施工布置2.1施工平面布置221施工风、水、电布置(1)施工用风采用移动式空压机供风。

供风管接自开挖、浇筑过程中已形成的系统风管之上。

(2)施工用水、制浆站用水就近接自系统供水管路上。

(3)施工用电就近接自系统供电线路。

2.2.2制浆站布置导流隧洞1#施工支洞上叉洞布设一集中制浆站,启闭机交通洞布设一集中制浆站。

制浆站各用杉杆搭设一个能储存30t水泥的平台及防护架,制浆站内各设一台JS-400 型高速制浆机和一台BW100/100型灌浆泵,施工中由集中制浆站配置0.5:1浆比的浆液,通过输浆管输送至工作面搅拌槽中,再依具体要求兑制所需浆比浆液。

制浆站采取一定的防潮、保温措施。

223施工废水、废浆排放施工废水采取集中抽排的方式,用水泵将污水排到排水箱中,然后集中抽到指定地点。

对于废弃浆液、岩粉、岩芯等,设专人及时清理,废物弃于指定地点,以保持工作面整洁、干净。

2.2.4钻机布置由于工作面较零星、分散,拟在实施钻灌作业时,制作灌浆台车(见附图2-1 2台, 人工将钻灌设施吊至灌浆台车作业平台实施作业。

固鶴盘魁L 附區拷咖忌當1附图2-1第三章施工进度计划及施工程序3.1工期安排结合各部位浇筑施工工期,基础处理工程总工期为4个月,计划于2003年7月10日开始施工,于2003年12月10日导流洞基础处理工程全部完工,启闭机室交通洞基础处理工程于2004年元月10日完工。

3.2施工进度计划基础处理工程施工进度计划详见《基础处理工程计划横道图》表3-1。

基础处理工程计划横道图表3-1说明:为确保导流洞施工工期,基础处理工期安排结合浇筑工期,表中虚线为浇筑工期,实线为基础处理工期。

3.3施工程序及方法331施工程序(1)总体施工程序:清场进面-分序施工回填灌浆孔-回填检查孔-分序加密施工固结孔-固结灌浆-检查孔施工-排水孔施工-清面撤钻(2)钻灌次序确定原则a.若同一部位有回填灌浆和固结灌浆孔,则先施工回填孔,再施工固结灌浆孔,回填孔分两序施工,两个次序灌浆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48h;固结灌浆孔应在回填灌浆施工结束7天后按环间分序的原则进行。

b.固结灌浆施工中,将间隔排(同一断面上的孔为一排)上的全部孔,划为同一次序, 按两序进行施工;相邻两个排序前序孔施工完后,可施工后序排孔。

(3)回填灌浆施工程序a.总体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I序孔-II序孔-检查孔b.单孔施工程序。

见附图3-1封附图3-1(4)固结灌浆施工程序a.总体施工程序。

施工准备-抬动变形观测装置施工- I序孔-II序孔-检查孔-清面撤钻b.单孔施工程序。

见附图3-2入岩7m孔页脚内容11附图3-2附图3-23.4灌浆试验为确定灌浆参数和施工工艺,在灌浆施工前,拟进行灌浆试验,灌浆试验包括浆液试验和现场灌浆试验。

(1)•浆液试验:已经进行浆液试验,具体见< 关于呈送《拉西瓦水电站导流隧洞工程灌浆浆液配合比实验》的报告>及补充报告。

a.浆液配制程序及拌制时间;b.浆液密度或比重测定;c.浆液流动性或流变性参数;d.浆液的沉淀稳定性;e.浆液的凝结时间,包括初凝或终凝时间;f.浆液结石的容重、强度、弹性模量和渗透性;g.监理指示的其它试验内容。

(2).现场灌浆试验由于本次施工工期较紧,拟结合生产进行生产性试验,具体试验部位由监理工程师指a.试验目的。

确定灌浆参数和方法以及施工工艺。

b.试验参数。

试验参数根据施工图纸的要求或按监理工程师指示选定试验孔布置方式、孔深、灌浆分段、灌浆压力等试验参数。

c.试验结束后,整理分析各序孔和检查孔的单位吸水率和单位耗灰量等试验资料,并将试验成果报送监理。

3.5.施工方法(1)回填灌浆a.造孔。

隧洞段回填灌浆成孔采用预埋管法,预埋管使用①50黑铁皮钢管,扫孔采用YGZ-100型圆盘钻;施工支洞回填灌浆采用预埋管路法施工。

b.灌浆。

回填灌浆采用纯压式灌浆法进行灌注,I序孔灌注0.6(或0.5):1水泥浆,11序孔灌注1:1或0.6(或0.5):1两个比级的水泥浆,水泥采用32.5Mpa,灌浆利用BW100/100 型灌浆泵,GJY灌浆自动记录仪监测并记录。

c.结束标准。

在规定压力下,灌浆孔停止吸浆继续灌注5min即可结束。

d.封孔。

灌浆结束后,排除孔内积水和污物,采用浓浆将全孔封堵密实和抹平,并割除露出衬砌砼表面的埋管。

e.特殊情况处理。

回填灌浆过程中如发现漏浆,应根据具体情况采用嵌缝、表面封堵、加浓浆液、降低压力、间歇灌浆等方法处理;如发生串浆,应待被串孔排出浓浆时将其堵塞,灌浆孔继续灌注;如因故中断,应及早恢复灌浆,中断时间大于30min,应设法冲洗至原孔深后恢复灌浆,此时若灌浆孔仍不吸浆,则应重新就近造孔并灌浆。

f.质量检查。

回填灌浆质量检查在该部位灌浆结束7天后进行,检查孔数量为灌浆孔总数的5%具体质量检查采用钻孔注浆法,即向孔内注入水灰比2:1的浆液,在规定的压力下,初始10min内注入量不超过10L,认为合格。

g.资料整理。

灌浆记录及相关记录要求准、齐、全、清。

(2).固结灌浆固结灌浆在该部位砼浇筑完成并且砼达到50%设计强度及回填灌浆完成后进行。

多采用单孔灌注。

单孔灌注时,应从最底处的孔开始,然后向两边交替对称地进行,最后灌注最高处孔。

隧洞上部孔灌浆封孔结束时应将孔口闸阀先行关闭(或将预埋管头扎死)再停机,待孔内浆液凝结后,放可拆除孔口闸阀(或解开预埋管头),进行割除管头,并抹平孔口。

位于同排上的同序孔,若吸浆率均较小,也可采用群孔并联灌注,并联灌注的孔数不宜超过3个,且要注意控制压力,防止砼衬砌产生变形,严禁串灌。

a.抬动观测。

在进行裂隙冲洗、压水试验和灌浆施工过程中均同步进行抬动观测。

b.造孔。

固结灌浆造孔采用圆盘钻和地质钻机,钻孔孔位、孔深、孔径、孔向和钻孔顺序等严格按图纸和工程师指示进行,钻孔孔位偏差小于10cm,孔底偏差应不大于1/40孔深,孔深误差不大于孔深的2%c.洗孔。

钻孔结束并经验收合格后即可进行孔壁冲洗,冲洗方法为风水联合冲洗。

孑L壁冲洗完毕后根据岩石情况采用压力水冲洗的方法进行裂隙冲洗,裂隙冲洗至回水澄清后10min结束,单孔洗孔总历时不少于30min。

冲洗水压采用80%的灌浆压力,压力超过I.OMpa时,米用I.OMpa;冲洗风压米用50%勺灌浆压力,压力超过0.5 Mpa,米用0.5 Mpa。

d.压水试验(灌前)。

压水孔在洗孔结束后进行压水试验,固结灌浆压水试验采用简易压水法或一个压力阶段的单点法进行,为便于分析判断灌浆效果,应选择I序孔的5%故压水试验,压力为灌浆压力的80%e.灌浆。

灌浆采用BW100/100灌浆泵及GJY自动记录仪监测,采用水泥强度为32.5 Mpa,灌浆压力0.2~0.4 Mpa,浆液水灰比根据灌浆试验由监理工程师确定,浆液由稀到浓逐级变换。

f.变浆标准。

当灌浆压力保持不变,注入率持续减少时,或当注入率保持不变而灌浆压力持续升高时,不得改变水灰比;当某一比级浆液注入量已达300L以上,或灌注时间已达1h,而灌浆压力和注入率均无显著变化时,应换浓一级水灰比浆液灌注;当注入率大于30L/min时,根据具体情况,可越级变浓。

g.结束标准。

固结灌浆在规定的压力下,如灌浆段吸浆量不大于0.4L/min,继续灌注30min,灌浆工作即可结束。

h.封孔。

灌浆孔灌浆结束后,应排除孔内积水和污物,采用“压力灌浆封孔法”使全孔封填密实,并抹平孔口。

①特殊情况处理。

对于串浆孔,如有条件时可同时进行灌浆,否则对串浆孔进行封堵,等灌浆孔达到结束标准后冲洗串浆孔并及时进行灌浆施工;对于灌浆中出现的漏、冒现象可采用嵌缝堵漏、加浓浆比等方法进行处理,必要时可采用间歇灌浆的方法确保灌浆孔灌浆结束。

②质量检查。

采用单点法压水试验方法进行检查,压水试验检查在该部位灌浆结束7 天后进行,其检查孔的数量应不少于灌浆孔总数的5%孔段合格率应在80%以上,不合格孔段的透水率值不超过设计规定值的80%,且不集中,灌浆质量可认为合格。

k.资料整理要求及时、准确、详细并且清楚、整洁。

(3)排水孔a.排水孔钻孔采用圆盘钻进行,孔位偏差小于10cm,孔斜偏差小于1%孔深误差不大于孔深的2%b.钻孔完毕,须仔细冲洗干净,加以保护以防堵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