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历史整理

英国历史整理

英国历史许敖溥编目录1.史前时期(公元40年之前)2.罗马统治时期(公元40年到公元407年)3.中古时期(公元407年到公元1066年)4.封建统治时期(公元1066年到公元1689年)5.近代历史(公元1689年到1917年)6.现当代史(公元1917年至今)7.英国的现在与未来一、史前时期(公元40年之前)——不列颠岛早期人类的出现与原始社会的形成1.石器时期(1)旧石器时代(77万年前到1万年前)气候寒冷、海平面较低、英国和欧洲大陆连接在一起、采集狩猎经济(2)中石器时代(1万年前到6千年前)气候稳定、海平面上升、大陆桥淹没、不列颠岛形成、渔猎经济(3)新石器时代(6千年前到4千年前)农业与畜牧业并存、开始有石头建筑、社会分工形成等等2.后史前史(1)青铜的时代(大约4千年前到2500年前)青铜取代石头成为工具的主要原料、采石业发展社会等级分化、建造大规模纪念性建筑(巨石阵)“大杯文化“和”维塞克斯酋长制文化“(BC2000-1100年)(2)铁器的时代(大约2500年到2000年前)欧洲的铁器大约是从小亚细亚传来哈尔施塔特文化、克尔特文化(传入文化)军事贵族制、部落争战、督伊德教二、罗马统治时期(公元40年到公元407年)——罗马文化与克尔特文化并存1.罗马的入侵公元前55~54年,罗马军队两次入侵不列颠,均被不列颠人击败。

公元43年,罗马皇帝克劳狄率军入侵不列颠并初步征服了不列颠岛,英国南部地区成为罗马行省。

2.罗马的统治政治:罗马人随后采用相对温和的统治政策建设:罗马城镇的出现与发展,道路的建设,军事防御工事建设(哈德良长城、阿格里古拉城堡)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十分有限的商品经济文化与宗教:罗马—克尔特文化交融、基督教的传入3.罗马的撤退公元407年罗马军队全部撤离不列颠,罗马统治时代结束。

三、中古时期(公元407年到公元1066年)——列国战争、外族入侵与不列颠统一的趋势1、盎格鲁-撒克逊统治时代重要事件:公元5世纪——盎格鲁-撒克逊人1入侵。

公元650年——盎格鲁-撒克逊人建立的七国格局基本形成(七国:肯特王国、萨塞克斯王国、韦塞克斯王国、埃塞克斯王国、诺森布里亚,东盎格利亚王国和默西亚王国)关键词:列国争霸兼并战争不断2、丹麦入侵时期(9世纪-11世纪)重要事件:公元8世纪到11世纪,丹麦的斯堪的纳维亚人屡屡入侵英国,掠夺战利品。

876年,阿尔弗雷德率英国军民与维京人开展决战并彻底赶走了维京人。

886年,阿尔弗雷德率军队进驻伦敦,基本结束了列国纷争、维京人入侵的局面,并进行了一系列罗马化改革。

其继任者基本1盎格鲁-撒克逊(Anglo-Saxon)人指的不是一个民族,通常是指公元五世纪初到1066年诺曼征服之间生活在大不列颠岛东部和南部地区的文化习俗上相近的一些民族。

语言非常接近于日耳曼语。

完成了不列颠的统一。

980年,维京人再次入侵不列颠,不列颠国王埃特尔雷德二世向维京人缴纳赔款。

1015年,丹麦王子克努特趁英国内乱夺取王位,统治区域遍及北海海岸,并进行了缓解帝国内民族矛盾的改革措施。

1042年,爱德华继承王位。

1.政治:王权加强、英国封建化加速、郡建制的的出现2.社会:氏族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3.经济:仍以农业为主(庄园为农业经济主要组织结构),商品贸易发展迅速,商业复兴4.文化教育:基督教在不列颠的进一步传播与普及和修道院的建立推动了拉丁文化在不列颠的传播,文化艺术发展(诺森伯利亚艺术与教育繁荣,中世纪大学的出现等)四、封建2统治时期(公元1066年到公元1689年)——封建制度建立发展并走向瓦解与贵族王权斗争1、诺曼王朝(1066—1154年)重要事件:1066年,威廉率领的(丹麦)诺曼底公国与哈罗德的近2封建(feudalism)在欧洲具有确定的含义——指以土地分封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是一种经济和社会制度。

在西欧,feudalsim意味着分权,而不是集权。

卫军开始王位争夺战,威廉取得胜利并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诺曼王朝。

政治:封建制度建立,实施采邑制与封君封臣制,御前会议,法制大发展经济:进行经济调查(《末日宣判书》)、自由组佃农的农奴化趋向2、金雀花王朝(1154—1485年)(1)封建制度的发展与议会的起源重要事件:1154年,亨利二世继承王位,金雀花王朝开始。

1163年,亨利二世进行一系列符合封建主利益、加强王权改革。

改革涉及军事、司法等多方面。

1199年,约翰王即位。

他肆意践踏既成的封建秩序,又在对外战争中失败,丢失了在法国的大部分领地。

大封建主,支持王权的中、小领主及市民反抗国王统治。

1215年,约翰王对封建主、贵族妥协,达成了协议,签订了《大宪章》3,限制王权,保障贵族封建主权力。

1258年,亨利三世被迫接受《牛津条例》,该条例对英3《大宪章》共63款,数千言,是一个集封建权利和义务之大全的封建文件。

由于包含了自由主义精神,《大宪章》作为封建主义顶峰时期的产物后来被英国人利用为摧残封建主义的武器。

国政治制度有深远影响,首次提出了定期召开议会的原则。

1265年,孟福尔(贵族势力代表)在伦敦召开“西门会议”,商议国事,为英国议会开端。

政治:王权与贵族势力此消彼长,奠定议会制度的基础,这一时期是国民自由的起源。

军事:对威尔士和苏格兰的征服(2)英法百年战争(1337年-1453年)根本原因:民族间领土与主权之争直接原因:法国加佩王朝查理四世1328年死后无男嗣所引起的王位继承问题。

开始标志:1337年,英格兰军队进攻法国北部,英法为争夺领土而持续长达116年的英法战争打响。

重要战役:克雷西之战(1346年)、“奥尔良之围”(1428年——战争转折)战争结果:1453年,战争以英国被迫放弃全部法国领土(除家来港口)为结果结束。

意义:大大推动英格兰宪政发展、社会变化和民族意识成长(3)(红白)玫瑰战争(1455~1485年)开战双方: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战争焦点:英格兰王位的继承问题。

结果:内战胜利者亨利被加冕为英国国王,战争最终以兰开斯特家族的亨利七世与约克的伊丽莎白联姻为结束。

意义:玫瑰战争标志着法国金雀花王朝在英格兰的统治的结束和与威尔士人都铎王朝的统治的开始。

同时消灭了封建领地军事贵族,破坏了封建制度。

3、都铎王朝(1485—1603年)(1)王权的加强重要事件:1485年8月,伯爵亨利·都铎在法国援助下杀死理查三世,夺取王位,建立都铎王朝,史称亨利七世。

16世纪宗教改革后,英王成为英国教会最高首脑,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

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会、削弱和限制了旧的封建势力。

1558年,伊丽莎白一世即位,即位后重新通过《至尊法令》进行宗教改革。

(伊丽莎白时代)1588年,英国舰队与西班牙“无敌战队”展开大规模海战,最终西班牙“无敌舰队”全军覆没,这次战争确立了英国海上霸主的地位。

(2)宗教改革改革原因:从实质上看,变革是在英格兰民族主义和反教权主义日益高涨的情况下实现的,并和亨利八世的对法战争和西欧的国际格局变化都有一定的联系。

重要事件:1534年,亨利八世与更正教4合作并共同通过《最高治权法案》(Act of Supremacy)宣布创立英国国教,又称圣公会,英国王代替罗马教皇成为政教权威。

意义:加强了英格兰民族的凝聚力(3)圈地运动(15世纪末—19世纪初)定义:在14、15世纪农奴制解体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及公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

作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加快英国城市化进程,推动英国工业革命的出现。

(4)文化、艺术成就相关史实: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人文主义、空想社会主义)莎士比亚的戏剧伦敦城的建设(文化娱乐设施)5.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光荣革命前】(1)国王与议会矛盾的激化重要事件:1603年,伊丽莎白女王去世,苏格兰国王詹姆斯即位,4指新教(Protestantism)。

开始了斯图亚特王朝。

1625年,查理一世即位。

他实行个人专制措施,解散议会并大量迫害清教徒,激发了资产阶级与王权的矛盾。

1620年,对新教徒的镇压激化,一批新教徒乘"五月花号"抵达美洲。

1639年,苏格兰军队攻入英格兰,查理与苏格兰订立合约。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1642年,查理一世在诺丁汉城建立大本营,这标志着英国内战正式爆发。

1644年,克伦威尔率领的主要由信仰清教的自耕农和手工业者组成的一支骑兵队伍(“铁军“),取得马斯顿大捷,扭转战局。

1645年,克伦威尔改组后的新模范军在纳斯比战役中击败保王党军队。

查理一世逃往苏格兰。

1647年,英格兰议会赎回查理一世,标志第一次内战结束。

1647-1648年,革命阵营内部的(代表大资产阶级和上层新贵族利益的)长老派与(代表中小贵族利益的)独立派内讧。

1648年,新模范军的普莱德上校制造“普莱德清洗“,驱逐了所有长老派议员。

1649年1月,议会宣判查理一世死刑,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1649年5月,议会宣布英国为共和国。

1652年,克伦威尔先后征服爱尔兰、苏格兰,打击了查理二世的复辟势力。

1653年,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政府,实行军事独裁。

1654年,英格兰合并苏格兰,英伦三岛正式统一。

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查理二世、詹姆斯二世先后即位。

1688年,荷兰执政官威廉登陆不列颠岛,并很快控制英国政局。

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为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防止天主教复辟发动非暴力政变。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限制王权的《权利法案》,宣布詹姆斯二世逊位,由威廉和玛丽共同统治英国,称威廉三世和玛丽二世。

《权利法案》奠定了国王统而不治的宪政基础,基本确立了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扫清了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科技、文化等:1662年,英国皇家学会成立。

牛顿、约翰·洛克等科学家笛福、斯威夫特等文学家克里斯托弗·雷恩等建筑师1666年伦敦大火专题中世纪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关键词:城镇规模扩大、等级社会与封君封臣制度、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及英国本土文化与欧洲文化反复冲撞融合、中世纪大学的出现(牛津大学等)、英国民族语言走向成熟(乔叟)、艺术风格由欧洲大陆风格向纯粹英格兰风格过度。

五、近代历史(公元1689年到1917年)——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快速发展与世界霸主地位的建立与衰落1.斯图亚特王朝(1603-1714年)【光荣革命后】重要事件:1688-1697年,大同盟战争。

1694年,英格兰银行成立。

1698年,伦敦股票交易所成立1701年,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保证王位掌握在新教徒手中以保证光荣革命成果,该法也再次强调了君主立宪的本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