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降压策略

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降压策略

卒中
慢阻肺 先天性畸形
溺水 新生儿脑病 缺血性心脏病 自我伤害 早产并发症 交通意外
2010年 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慢阻肺 交通意外
肺癌 肝癌 胃癌 自我伤害 下呼吸道感染 食管癌
2013年 卒中
缺血性心脏病
交通意外 慢阻肺 肺癌 肝癌 胃癌
先天性疾病 下呼吸道感染
肝硬化
Lancet. 2015 ; 385(9963): 117–171 Lancet 2013; 381: 1987–2015
1 1.2 1.4 1.6 1.8 2.0 2.2 2.4 校正后的卒中复发风险比
JAMA. 2011; 306: 2137-44.
因此,加强我国卒中患者的血压管理 对疾病的防治意义重大
卒中二级预防的研究远不如一级预防充分 PATS:第一个证实降压对卒中二级预防有效的研究
首发致死性或非致死性 卒中发生率(%)
120-130mmHg (n=3982)
1.29 1.10
35个国家695个中心20330例患者
95%CI:1.07-1.56
95%CI:0.95-1.28
130-140mmHg (n=6004) 1.23
140-150mmHg (n=4520)
≥150mmHg (n=3905)
2.08
对照
95% CI: 1.07-1.41 95% CI:1.83- 2.37
脑卒中伴高血压患者的降压策略
内容提要
血压控制对脑卒中的意义 缺血性脑卒中的血压管理策略 脑出血的血压管理策略
• 我国卒中疾病负担及血压控制意义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我国卒中的患病率及死亡率逐年攀升
卒中已成为我国人群的首位致死因素
1990-2013年中国人群死因前十位
1990年
下呼吸道感染
N/A
N/A
N(%)
N(%)
OR(95%CI) P值
355(24)
375(26)
1.09(0.92,1.29)
0.31
103(7)
85(6)
0.82(0.61,1.11)
0.19
站立时头晕 站立时头晕目眩 站立时心悸
304(21) 236(16) 24(0.41)
324(22)
1.10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92,1.31)
在中国,84%的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
84% 的卒中患者合并高血压
高血压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 PATS研究是一项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入组5665例中国脑血管疾病患者,旨在研究降压治疗对于 卒中复发和其他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Hypertension Research . 2009; 32: 1032–1040.
SPS3 Study Group. Lancet. 2013 Aug 10;382(9891):507-15.
SPS3研究: 强化降压治疗可减少缺血性卒中患者卒中复发
常规降压组:2.77% 强化降压组:2.25% HR 0.81,95% CI 0.64 -1.03,P=0.08
常规降压组 强化降压组
所有卒中复发率(%)
风险患者数 常规降压组 强化降压组
随访时间(年)
• 8个国家81家医疗中心3020例腔隙性卒中,分为常规降压组(收缩压130-149mmHg,n=1519)和强 化降压组强化(收缩压<130mmHg ,n=1501),平均随访3.7年
SPS3 Study Group. Lancet. 2013 Aug 10;382(9891):507-15.
SPS3研究: 且强化降压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事件
严重低血压 降压药物相关严重并发症 血压管理相关不良反应
站立不稳 站立时视力模糊
非强化降压组
N(%/pt-yr)
15(0.26)
强化降压组
N(%/pt-yr)
HR(95%CI)
23(0.4)
1.53(0.80,2.93)
P值
0.20
0(0.00)
1*(0.017)
英国:收缩压每增加10mmHg,卒中相对风险比HR为1.22
Cardiol Rev.2013 ;21(2):77-93.
2015 ESH再次明确: 血压水平本身是更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
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计算出各参数对卒中的总体预测效能
不同指标的ROC曲线
影响卒中事件的参数的重要性排序为: 1.年龄 2.终点时的收缩压(SBP) 3.终点时的舒张压(DBP) 4.SBP平均实际变异度(ARV) 5.SBP标准差(SD) 6.性别 7.SBP独立于平均血压外的血压变异性(VIM) 8.治疗 9.SBP变异系数(CV) 10.总胆固醇
Chin Med J (Engl). 1995 Sep;108(9):710-7.
SPS3研究: 不同降压目标值对腔隙性脑卒中预后的影响
• 8个国家81家医疗中心 • 3020例腔隙性卒中,分为常规降压组(收
缩压130-149mmHg,n=1519)和强化 降压组强化(收缩压 <130mmHg ,n=1501) • 平均随访3.7年 • 一级终点:所有卒中复发 • 二级终点:认知下降、大血管事件/死亡
高血压是卒中的最强危险因素, 这种相关性中国比西方国家更强
➢ 研究者检索了中国2004年1月-2010年12月,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糖尿病和吸烟5个 危险因素与卒中相关的所有观察性研究
➢ 结果显示,与其他4个危险因素相比,高血压是卒中的最强危险因素,这种相关性中国比西 方国家更强 中国:高血压与卒中的风险比HR为2.91-5.76(1级至2级高血压)
灵敏度
1-特异度
分析结果提示,在FEVER研究的中国高血压患者中,随访血压变异性对心血管 结局有一定影响。然而,血压水平本身是更重要的卒中危险因素
/course/show/189.html
PROFESS研究: 高血压导致卒中复发风险增高
<120mmHg (n=1919)
0.30
222(15)
• 1995年在中国人群进行的PATS研究显示,利尿剂吲达帕胺降压治疗显著降低致死或非致 死性卒中风险达29%
14
12
危险降低
10
29%
8
P=0.0009
6
4
2
0 安慰剂
吲达帕胺
研究将5665例近期患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或小卒中(出血性或缺血性)的患者随机分为吲达帕胺和安慰剂两组。 无论基线血压高低,入组患者从发生起点事件至被随机分组的平均时间为30个月。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