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各地州市扶贫办主任采访提纲

各地州市扶贫办主任采访提纲

各地州市扶贫办主任采访提纲
1、1月12日,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提出深入推进扶贫开发,促进各地跨越发展。

这将对你们带来哪些机遇?结合自身实际,怎么样抓住机遇,推动扶贫开发跳跃升级,实现脱贫致富?
机遇是显而易见的,一个是千载难逢,二一个是为安顺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再一个是有政策保障。

接下来,我们要做的是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树立一个信念:作为扶贫开发战线上的一名普通同志,我认为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可以概况为两句话,即“地位更高、舞台更大,大有可为;目标更高、责任更重,必有作为”。

一方面,扶贫开发工作地位更高,扶贫开发事业大有可为。

“2号文件”的出台,表明了中央对贵州、对安顺扶贫开发工作的高度重视和下大力气做好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心,为进一步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使广大一线工作者深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工作信心;另一方面,扶贫开发事业进入崭新阶段,总体目标、贫困标准、主要战场发生了大幅变化,扶贫开发的任务更加艰巨、责任更加重大,要求我们必须调整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式,瞄准扶贫对象,找准工作重点,在新的历史阶段作出新的扶贫实绩。

二是抓住一个战场。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是新阶段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针对安顺来说,就是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下一阶段我市的扶贫开发工作,必须将工作重心转移到这个片区上来,紧紧抓住这个主战场,加强统筹协调,全面整合资源,扎扎
实实做好各项工作。

特别是在全省的三大片区中,安顺要作为扶贫攻坚工作的先行者,需要发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的改革排头兵精神,想新方法,下大力气,用大手笔,闯出路子,把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打造成全省扶贫开发的示范区,为其他片区扶贫攻坚工作积累经验提供借鉴。

三是巩固三个支柱。

我市经过近年来的扶贫探索,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互为支撑的大扶贫格局,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是我们做好以后工作的宝贵经验,应当长期坚持和不断巩固。

2、在«意见»的总纲领下,如何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推动扶贫开发上新台阶?
创新扶贫开发机制,对我们来讲,是责任和能力的检验。

省扶贫办叶韬主任于2011年11月4日在全省扶贫产业结构调整工作会上的讲话,就扶贫开发工作机制的创新提出了六个方面的突破:在探索利益联结机制上取得突破、在夯实产业发展基础上取得突破、在打造扶贫投融资平台上取得突破、在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上取得突破、在深化绩效考评工作上取得突破、在增强执行力上取得突破。

这六个方面的空间很大,需要我们去学习、思考、去实践和总结。

3、目前,制约发展的瓶颈是什么?在国家大力支持下,将怎么突破瓶颈制约?
国家实施新阶段扶贫开发以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扶贫开发纵深推进和全市干群共同努力下,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受基础和区位条件制约,农业产业发展的起点低,基础设施投
入不足,农民自我发展能力不强等困难还表现得尤为突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贫困人口存量大。

经过多年的持续扶贫开发,全市贫困人口呈现出持续减少的趋势,按人均纯收入2300元以下的贫困标准,到2011年,全市实有贫困人口达103.13万人,占全省贫困人口总数的7.78%。

(2)农民持续增收后劲乏力。

纵向比较,通过多年的综合减贫措施,到2011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大幅度增长;横向比较,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仅占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元的%,是全省元的%,与全省元相差元。

(3)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

“十一五”以来,通过实施整村推进,贫困村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明显加强,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农民群众的愿望还十分强烈。

(4)农民自我发展能力弱。

多年来,我们坚持把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作为一项根本性举措,不断增强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为促进农民增收提供了技术支撑。

通过调研发现,打工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主渠道,从收入结构看,参加过技能培训,掌握有一技之长的务工者,大多从事轻体力、低风险、高收入行业,而没有经过培训的务工者,大多集中在劳动力密集型、重体力、高风险、低收入行业。

为确保实现我市未来五年扶贫开发目标任务,下一步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科学编制片区扶贫规划。

二是创新扶贫工作模式。

三是培植扶贫工作新亮点。

四是突出关键环节的监管。

五是构建
“大扶贫”工作格局。

4、«意见»指出,国家将加大对贵州的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脱贫致富步伐。

目前,做了哪些超前准备和规划?如何对接国家的重大项目支持?
《意见》的第三十四条:“完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

根据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要求,逐步形成以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为主战场,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乡、贫困村为突破口,以贫困户为着力点的扶贫开发工作布局。

推进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快编制乌蒙山片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等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带动扶贫开发上水平”,其中我市所有县区全部属于滇桂黔石漠化区规划范围。

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集中力量组织扶贫攻坚,是党中央针对新阶段扶贫开发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作出的重大部署。

编制好片区规划,有利于统一思想认识,明确工作目标,落实部门任务;有利于引导和整合资源,形成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大扶贫格局。

2011年12月日和2012年1月日,市人民政府先后两次召开了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会议,对全市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

副市长刘旭出席会议并作具体安排,市县扶贫、发改等有关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及业务人员参加会议。

目前已做的工作有: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为了切实加强对我市规划编制工作的组织领导,市、县成立了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编制工作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
调片区规划工作,研究决定规划编制中的重大问题。

这次规划编制的重点任务在县一级。

二是明确部门分工。

鉴于这次规划涉及领域广、内容复杂、时间跨度大、政策性强,整个规划编制工作由市发改委牵头,市发改委、市扶贫办共同负责,其它部门配合实施。

基本分工是:市发改委负责市级总规划的编制及各县规划的政策把关和审核;市扶贫办负责相关会议召集、基本资料收集、工作进展督查、规划论证咨询、征求意见等方面的组织和有关情况汇报、问题请示等工作;市统计局负责全市及县区基础数据的测算和审核工作;工信、交通、农牧、林业、住建、国土等相关部门围绕规划大纲,及时提供本行业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重大项目,尤其要认真研究和论证衔接好跨行业、跨县区的重大项目。

三是明确编制程序。

规划编制采取上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按规划调研、确定规划方案、起草规划初稿文本、征求意见、审定上报五个步骤进行,现进行到第二个步骤。

5、将如何贯彻落实好«意见»的精神,抓好当地的扶贫开发工作,构建大扶贫开发工作格局,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松、百姓富裕?
目前,我国的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

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已经明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大扶贫工作格局。

所谓的专项扶贫主要指国家安排专门投入、各级扶贫部门组织实施,通过既定项目,直接帮助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行业扶贫主要指各行业部门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支持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
政策和项目,承担着改善贫困地区发展环境、提高贫困人口发展能力的任务;社会扶贫主要指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事业,从不同角度扩大扶贫资源,提高扶贫工作水平。

——专项扶贫。

包括生态移民搬迁、整乡(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动力转移培训、扶贫试点等。

——行业扶贫。

包括明确部门职责、发展特色产业、开展科技扶贫、完善基础设施、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改善公共卫生和人口服务管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重视能源和生态环境建设等。

——社会扶贫。

包括加强定点扶贫、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发挥军队和武警部门的作用、动员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等。

对我市而言,要做的工作,就是将“三位一体”工作细化和具体化的问题:第一,明确各部门行业扶贫目标任务。

抓住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的契机,把各行业部门的扶贫任务纳入规划内容并细化分解,使各行业部门了解各自的扶贫任务,明确任务时限,并建立督促机制,每年召开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年会,掌握行业动态,交流扶贫经验,确保责任落实。

第二,建立市级层面的片区协调机制。

1个市级领导、1个市级部门对口联系1个片区县,负责指导督促该县区的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工作,协调解决该县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充实各行业部门参与扶贫的方式。

第三,丰富社会扶贫的内涵。

不仅要动员社会各界为贫困地区掏“钱袋子”,还要想办法让他们为扶贫事业“动脑子”,为贫困群众“摇旗子”。

一是继续大力引导社会各种资金参与扶贫开发;二是加强与新闻媒体、涉农科研
院所和高等院校的联系,探索一条“农户、企业、学校、研究所、媒体”紧密结合的社会扶贫路子,通过科研院所技术支持、扶贫龙头企业有效带动、新闻媒体摇旗呐喊,为贫困群众增收致富创造良好条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