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肉芽肿病变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肉芽肿病变
(三)影像表现
双肺大小不等的多发球形(2~4cm)或结节灶, 少数为粟粒病灶
分布于两肺中下野和肺尖,多位于肺外围近胸 膜处
边缘光滑,也有长毛刺,有时可见供养血管征 和支气管气像
常有空洞,洞壁不规则,也可为薄壁或有液平 在病灶附近,有时可见血管炎征象,即周围动
脉直径大于并行的支气管直径或(和)形态不 规则
节段性浸润,呈小叶性或节段性,为肺 部血管炎引起的肺出血和肺梗死表现
病灶在1~2周内缩小消失或又有新病灶 出现
肺门、纵隔或锁骨下淋巴结肿大
病例一
患者,男,72岁。咳嗽,胸闷2个月,血常规:
白细胞1.8×109/L。多家医院诊断:霉菌病、
转移瘤。治疗效果不佳。
病例一
病史: 两个月前受凉后出现咳嗽,伴有鼻塞、
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 -肉芽肿病变
原因不明性肺疾病
一、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 为原因不明的弥漫性纤维性肺泡炎,发
病可能与免疫有关 临床
➢多见于中年,男、女无差别 ➢起病隐匿,进行性呼吸困难、干咳,易合并
肺部感染,最终出现缺氧及肺心病
病理
➢活动期:肺泡腔内渗出,肺泡壁增厚,炎细 胞浸润
➢慢性期:弥漫性纤维化 ➢非活动期:肺外周胸膜下(下外)蜂窝状影
侵犯胸膜并发胸水
仍继续进展 多见
停止发展,趋向缩 小
少见
一、结节病
B 淋巴结结核 肺门淋巴结结核肿大以一侧为主,纵隔 淋巴结结核多见于右侧气管旁
三、韦格氏肉芽肿(Wegener granuloma)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坏死性肉芽肿,为上 下呼吸道肉芽肿、肾小球局灶及弥漫性 肾炎、广泛坏死性血管炎三联征,病因 和发病机理未明,可能与免疫异常或自 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一)病理
为坏死性肉芽肿和坏死性血管炎,两者 可同时存在
➢坏死性肉芽肿:累及上下呼吸道,病灶处常 发生坏死,肺部损害易产生空洞
➢坏死性血管炎:好发于肺、肾、皮肤等,主 要累及小动脉,血管壁纤维素样变性,肌层 的弹力纤维破坏,炎性细胞浸润
(二)临床
男多于女,30-50岁多见 早期上呼吸道急性炎症或溃疡(如鼻塞、流涕、咽痛、
胸膜很少受累
病变过程有特点
➢先出现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肿大,后出现肺部 出现病变;
➢出现肺部病变则淋巴结开始缩小消退、或不 再增大
(三)结节病诊断及鉴别诊断:A 淋巴瘤
淋巴瘤
结节病
部位 病变发展
纵隔淋巴结
胸骨后淋巴结肿 多见 快
肺门淋巴结(对称 多见)
胸骨后淋巴结肿少 见
有自愈倾向
累及肺部后纵隔及肺 门淋巴结病变
二、结节病(sarcoidosis)
(一)临床病理特点 为病因未明的多系统肉芽肿病变,可能
是与感染因素,免疫因素,遗传因素相 关联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可累及淋巴结、肺、皮肤、骨骼、眼等 器官,肺部侵犯达80%-90% ,常引起双 侧肺门淋巴结增大,肺实质浸润灶
病理特征:
➢器官的非干酪性肉芽肿,淋巴结受累后肿大, 但相互间一般不融合,以两肺门淋巴结易受 累;
肺) ➢肿大淋巴结可在6-12月内自行消退
肺部病变:
➢呈多发小结节(结节大小1-3mm )
➢数量不一,两侧对称分布,以中上肺野为主,
➢常沿支气管血管束、小叶间隔、胸膜下及叶 间裂分布(淋巴管分布),使这些结构的光 滑界面呈不规则串珠状改变,有一定特征性 (也见于癌性淋巴管炎)
➢小支气管壁厚加上血管壁改变,使支气管血 管束变粗异常明显
04-2-7
病例一
04-3-7
病例一
04-3-7
病例一
←↓
04-3-29
病例一
04-4-7
病例一
治 疗 前 不 同 时 间 对 照
病例一
治疗后
病例一
04-4-29
病例一: 治疗前后对比
→
←治疗前
治疗后→
病例一
诊断为Wegener肉芽肿
病例二
患者,女,48岁,间断性咳嗽、咯血十月余入院
发热,最高温度达到38.5°,活动后胸闷憋气,
用万古霉素、阿奇霉素、氟康唑和激素等治疗, 效果不佳。
病例一
患者有眼部的损伤,3个月前因“残蚀性角 膜炎”行角膜移植术。有大量应用激素及抗生 素史。ANCA(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PR3 (C-ANCA)83.0、 MPO(P-ANCA) 8.2。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二
病例二
病例二
➢结节病抗原实验(Kveim试验)阳性,3460%患者血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升高
(二)影像表现
淋巴结增大(多组淋巴结肿大为特点):
➢两肺门淋巴结对称性肿大为典型表现,且肿 大程度较纵隔显著
➢肿大淋巴结边界清楚,密度均匀,很少融合, 增强呈均匀一致性强化
➢肿大淋巴结不压迫上腔静脉和其它大血管 ➢淋巴结可呈蛋壳样钙化(仅见于结节病和矽
影像学表现
1、磨玻璃样影及实变影(肺泡炎)
➢范围—小叶或肺段多见 ➢部位—下叶后、外基底段
2、线状影(小叶间隔增厚)
➢下叶,垂直于胸膜面,长1-2cm,宽1mm
3、胸膜下弧线状影
➢与胸膜平行,位于胸膜下0.5cm以内,长510cm,后外部多见
4、蜂窝影(病变后期的静止阶段) 5、小结节状影(纤维条索的轴位像) 6、肺气肿 7、支气管扩张
➢肺内病变主要是分布于间质内的小肉芽肿 (直径0.4mm以下,部位以胸膜下肺间质多 见),相互间可融合成大结节;急性者肉芽 肿可自行消退,慢性者则致进行性肺纤维化
临床:
➢多见于20-40岁,女性较多 ➢临床症状与影像学表现不相称为其特点之一
➢常见表现为气短、咳嗽、胸痛,周围淋巴结 肿大常见,常有皮肤结节凸起或结节性红斑
➢ 肺泡实变,常为双侧、多灶、境界模糊的片 状或结节状影,以肺外周分布为主,病灶内常 见支气管充气征
➢ 大结节最少见,常为1-2厘米大小,界清或模 糊,可见支气管充气征,以中肺野分布为主
➢纤维化:上述活动期病变可吸收,少数可演变 为纤维化;呈大量索条影,肺小叶、血管结构 扭曲,伴支气管扩张及肺大泡
声嘶、鼻溃疡、鼻出血),全身症状有发热,贫血,体 重减轻;累及肺部时胸痛,咳嗽,咳血;累及肾脏时出 现蛋白尿、管型尿、血尿、脓尿,部分病例6-12个月因 肾功能衰竭或肺部关发感染而死亡 实验室检查有血浆抗白细胞胞浆抗体(ANCA)升高 细胞毒性药物如环磷酰胺和类固醇制剂治疗,病变可迅 速而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