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毕业论文 当代中国水墨画的现状 精品

毕业论文 当代中国水墨画的现状 精品

【标题】当代中国水墨画的现状【作者】董文霞【关键词】传统水墨画实验性发展现实关怀都市化笔墨【指导老师】陈文安【专业】美术学【正文】引言水墨画是中国引以自豪的独有的,是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象征,流传自今的水墨画已不再是原因的黑与白,水与墨,而是自主多样化的,是多彩缤纷的。

放眼观看当今的水墨画象征就要先了解起根源,背景。

通过各个画家不同的感受和创作,通过东西方的生活艺术表达方式的影响,演变自今占有世界艺术坛里有力的一角。

发生和发展是水墨画改变的因素,要看当今的现状还应光看当代画家的画风,当代会派流行的趋势,成熟阶段的水墨画分有传统,综合,前卫三大类型,各个类型里有画家独属的画派。

传统型。

有新文人画、学院派水墨。

综合型,有都市水墨,卡通一代。

前卫型,有实验水墨。

这些艺术家代表这中国水墨画的趋势,在未来绘画领域中将呈现出什么样的画风,用什么样的方式技巧来表达现实生活情感有着决定的因素。

一、水墨画的现状背景及起源水墨画是中国独具特色的传统绘画之一,指纯用水墨所作之画。

基本要素有三:单纯性、象征性、自然性。

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明清及近代以来续有发展。

它是用中国独有的毛笔以水调墨、调色,画在具有渗化性能的生宣纸及其它吸水性较强的纸上的一种绘画,是在笔、墨、水综合运用下进行意象造型的画种,画面形象不拘泥于自然,讲究直抒胸怀。

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

“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

相传始于唐代,成于五代,盛于宋元①。

水墨创作时, 墨为主要原料,加以清水的多少引为浓墨、淡墨、干墨、湿墨、焦墨等,画出不同浓淡(黑、白、灰)层次。

而材料的运用是广泛的,其中在非宣纸上创作水墨画已成当今潮流,如在衣服上,在人的身体上等等,有山水花鸟,有抽象水墨,更有行为艺术。

自明清及近代以后。

水墨画从基本的水与墨,黑与白发展成现代的工笔花鸟,色彩缤纷的彩墨画。

以笔法为主导,充分发挥墨法的功能。

水墨画的创作是讲究从立意到形意,从师造化到营造内心情感世界的创作过程。

水墨画有特殊的媒材和独特的表现方式,让它跟任何一种西方艺术有着不一样的视觉效果,也不会是古代经典样式的翻版,它的审美规则的变化符合中国美术史的逻辑,是一笔一划的组合,连着乾坤的规律。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科技在不断创新,文化在不断创新,经济在不断提高,思想在不断进步,这些都蒋直接影响和推进艺术的发展,尤其是中国伟大而自豪的水墨画。

更能在这激流中踊跃而出,一出冲天。

二、影响中国水墨画演变的因素(一)、政治思想方面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传统的水墨画中逐渐出现了西方的痕迹,在思想上、形式上更与西方社会接轨,随着中国国门的日渐打开,他们的思想正在不断受到世界潮流的影响。

至此遭遇的普遍精神困境,逼迫当代水墨画创作者只能通过绘画面对当代社会现实文化问题。

中国现代水墨画的历史,是一个变化、创造的历史,如黃賓虹、齐白石、石魯、李可染、傅抱石等人,走的是传统文人化现代锐变的路途;林风眠、徐悲鴻等人,则注重在引西画中的色彩,构成水墨。

兩大取向的分水岭在于笔墨,同時也涉及造型和观念。

当代水墨画界也存在着两个迷信,一是过于相信笔墨和笔墨的表现力,另一是自以为是地相信一些画面形象意义,如混沌意象的宇宙感,方与圆的阴阳哲学,或者矫柔造作变形后得到的所谓的深刻性,等等②。

当代中国画太缺乏观念和方法论上的突破。

八十年代,以谷文达为代表的“宇宙流”水墨画将传统积墨法与西方现代派绘画(特别是超现实主义)相结合,创造了一种新风格,但本质上它是破坏性的,而非建树性的,因为它本质上仍未脱离徐渭八大的传统。

八十年代中期,江苏兴起的新文人画也是一种对传统文人画优雅意境的破坏,但本身也并未建树任何东西。

原因即在于它们在艺术方法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笔墨和人物、山川的形象上作些变化而已。

但九十年代的水墨画仍循此方向发展,只是更加形式化了,精致化了,尽管尺幅变大,但气势却反而比先前小了。

发展至今,中国画受个方面的影响已不能避免了。

(二)传统文化方面由于当代都市文明与世俗文化的无所不在,当代画家面临多样的精神文化领地,对于国内,水墨画与“道家”文化的兴衰变迁有着极深的渊源。

深受其艺术影响下,在产生危机感的同时打开向外求索的道路,而中国其他艺术门类都没有像水墨画那样有如此大的变化。

这条道路已经走了一百多年了,现在证明在中国现代历史环境中,不同艺术的互相交叉影响,向多种艺术学习,尤其是向其他民族艺术学习有其合理性和迫切性,这促使水墨画向现代靠拢。

在大陆有不同的水墨画家群体。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养成既吸收外来因素,又保持本土文化特征的自觉意识,并以一种更为积极、开放的态度对待本土文化资源。

这种双重的选择和学习态度虽然使中国水墨画家在艺术道路上一直存在着困惑和争论,但正因为如此,中国的水墨画家才一直保持着清醒,并且一直在求变和把握变的尺度上寻找自己的位置。

中国的传统艺术资源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被广泛的应用。

不仅是传统文人画的象征性符号,包括民间艺术、壁画艺术、原始艺术以及各种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文化资源,都被当代的艺术家利用。

事实证明水墨画不仅没有因西方艺术的影响而衰落,也没有因保持民族特性而停滞。

而是在这两难中开辟着更开阔的生存空间。

三、纵观当代水墨画坛,按风格划分大概可划分为三种类型。

(一)、传统型,有新文人画、学院派水墨。

对于新文人画发生和发展是在“八五”美术新潮被看做是盲目西化、民族虚幻时期成为了反趋去西方画域权力的核心,以及全新带动国内画派的先锋。

在新文人画派的突出作品中,主要的是大方面的沿袭发扬了传统画的精神与风格。

对于学院派指通过学院严格训练、师生相传、层层因袭而具有一种保守性质的绘画。

是个非常重视传统,向传统学习的画派。

在这方面的画家刘二刚、朱道平、朱新建、王镛、徐乐乐就是传统型的典型代表。

其中朱道平极力倡导这传统精神,他是一位注重心灵感悟有着飘逸蕴藉画风的艺术家。

他对艺术的形式美有着独到的敏感,而他对传统意趣的深化和突破亦使他成为中国新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之一。

朱道平现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书画院院长、江苏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市文联副主席、南京市美协主席, 国家一级美术师。

199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朱道平的山水画,最强烈的印象便是线与点的交响,纵横交错,繁简穿插,虚实相映,构筑出一幅幅清逸幽遂、静雅柔美的意象境界。

它们并不具有视觉冲击的震撼力,却有着沁人心脾的感染力;它们并不具有客观世界的真境实感,却是令人神往的理想家园;它们既蕴含着传统艺术的神韵,却又散发着现代审美意识的灵性。

③画妩媚美人的朱新建他的线也从传统中来,但绝对不是那种甜腻的、流利的、熟练的、优雅的、优美的、刚劲的线,不是经常在传统文人画里看到那种线。

他的线追求一种生、一种拙、一种稚,一种有点粗糙的曲折,或者就像邓平祥说的,他是一种非常感性的线条。

刘骁纯先生曾经说过,他这个线就好像抚摸着女性的皮肤的那种感觉,就是说他这种线条不是精致化的、程式化的、光滑的那种的秀美的东西,就是很感性的、和他所追求那种非艺术的、不经过抛光、打光、精美化、精致化的那种东西,是一种感性的艺术。

只这两人就很好的反应了生活中的传统,传统的走来也是中国画。

(二)、综合型,有都市水墨,卡通一代。

当传统技法遭遇都市题材时,当黑白遇上色彩缤纷时,都市特有的繁华与喧闹、色彩与飞快的节奏已覆盖原有的绘画。

如果花鸟画是一部古代诗词,那么王秋童的都市水墨就是一部现代白话小说。

如果花鸟画是一段婉约的越剧,那么王秋童的都市水墨就是一首热烈的歌曲。

花鸟遇越剧,王秋童的水墨画在这一都市题材中展现光芒。

他的水墨画,首先是从写实入手,脚踏实地倾心描绘香港神奇美丽的都市景观。

如《金色都会》便是他写实风格的代表作,作品立意在于表现“东方明珠”香港都市景观的辉煌景象。

为此,他从全局来把握构思、以点概全、以有限显无限。

他选取了从香港太平山上俯瞰都市的晚景,这是最为人们熟悉的乐于称道的观赏香港景观的最佳视角。

王秋童已不知多少次,在晚霭晨雾中、在阴晴风雨中、在夜色沉沉、月色朦朦中,登上太平山观察、体味眼前这绝世繁华璀烂的神奇景观。

他终于发现在晚雾、灯光、霓彩、昏霭交融中的香港都市景观最为精彩绝伦。

以都市生活的丰富性、鲜活性、易变性、多样性作为中国美术现代化变革的前奏,给部分“都市水墨”人物画家构建笔墨语言以深刻启迪。

“都市水墨”人物画对彩墨的发展主要有两种:一是画面用淡彩、墨,如田黎明的作品总是以淡雅、沉稳而斑斓的色块造成一种光影的效果。

这些光斑或是代表树影扑烁、或是表现波光粼粼,营造出阳光明媚、自然纯真的氛围,恰如其分地传达出了画家“天人合一”的心灵追求。

另一种是画面用重彩、墨,如刘庆和、崔进等。

刘庆和的作品多表现都市生活中朦胧的伤感,画家用大面积的墨、色冲撞形成色块的重叠、融合、外溢,厚重的彩、墨将人物造型圈定起来表现出外拓、压抑的视觉效果,加强了画面的悲剧意象。

(三)、前卫型,有实验水墨。

是作为85以来的一个不可忽视的角色,从一直以来备受争议就可看出。

实验水墨必有其过人的优势。

更有广泛的概念,即一切处于试验范畴的水墨艺术均是其所指范畴。

正因此,也惹出了许多没有必要的争论。

刘子建、魏青吉、石果就是这个时期的领袖人物,在魏青吉的作品中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语言特性的暖昧,—个是图像的个性化转接。

它们是在表现某个瞬间的同时体验着现实,有着一种无法言表的无法诉诸的情愫在里面。

一时是一种未知的神秘感,一时是一种图像的奇特转接,所有的这些充满在知觉体验的画面中,都被画家用笔墨语言丰富的表达出来,是一种私密性的情感体验。

如果说在这样的画面里是什么东西刺激着画家的灵感和创作,那么毫无疑问就是图像。

在刘子建的作品中,郭晓川曾认为“刘子建的抽象水墨也是对旧有中国绘画符码系统的转换,在这转换中吸收和借鉴了西方现代艺术的转换机制。

从刘子建的创作中,可以看到这一编码的精彩过程。

刘子建早期虽然对中国传统笔墨有所质疑,但是对其仍有很大的保留。

在此阶段刘子建对中国笔墨能够产生的视觉冲击效果和力量感的表达效果的特性情有独钟。

其中见出刘子建对笔墨效果和内涵的独特理解和悟性。

”④在当今的艺术绘画领域里,刘子建是属于那种艺术家里少有的,从隐喻上借用圣经里说过的话,是属于“以色列的余民”,属于当今艺术界刚正自律,能承当使命的那一类艺术家——艺术家族中的少数者。

他们是那种把艺术当作现实生活中谋取暴利的工具,他们不是那种把艺术当作是满足自己虚荣心,打亮自己名声的精神工具,而是在表达自己内在生命情感的艺术家,是通过实验与体验艺术的精神遗产,是正直的人。

相比较在石果的作品中是带有实验性的,石果从来不当后卫,而且总是用他特有的语言,提出我们时代和他的表现方法的意义问题,直到最后的,即选择的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