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内地,科技馆绝大部分是由政府投资的公益事业单位,政府对科技馆这类重大投资项目在完成后应该有一个审计和绩效评估,而科技馆正常运营后每年也应有绩效评估,因为事业单位在职的员工每年还有一项绩效工资要领。
但是,不论是项目审计或年度评估都不很严格,有时这样的过程都省略了。
特别是年度评估,因为没有一套可行的评估体系,基本没有执行。
财务部门抽查时,最多是请一些专家打分,主观性非常强,只要科技馆财务没有严重违反规定就能过关。
郑念和廖红曾撰文探讨过科技馆常设展览科普效果评估体系。
他们提议从学习效果、启发效果、吸引效果和社会(影响)效果四方面来评估科技馆常设展览的科普效果。
可惜的是他们没有设计出具体指标,而只进行常设展览评估范围也有所不足,因为科技馆的科技相关活动也为科普教育事业做出了很大贡献。
作者在从事科技馆管理中发现,科技馆的业绩可以目标化管理从而可进行量化考核。
其实科技馆科普功能效果有很多容易获得,可以考量的指标,从不同角度衡量科技馆科普成效。
本文试图从科普环境、科普成果、社会反响三个方面来涵盖科技馆常设展览和科技活动科普绩效评估,并将具体量化指标设计出来,以达到可实用目的。
不过考虑到科技馆既然强调公益性,考核指标就一定要弱化经济效益评估,否则会影响科普功能发挥。
所以,本文只考虑科普功能最大发挥状态下的评估要点,而放弃了经济收益指标。
一、设计的基本假设和原则(一)基本假设国内已经有几百个冠名科技馆、科学馆、科学中心的科普机构在运行,但真正符合《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科技馆定义只有几十家。
因此,为建立科技馆科普绩效评估基础,首先假设:1、被评估的科技馆是符合《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对科技馆定义的:是以展示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公益性科普教育机构。
主要通过常设和短期展览,以参与、体验、互动性的展品及辅助性展示手段,以激发科学兴趣、启迪科学观念为目的,对公众进行科普教育;也可举办其他科普教育、科技传播和科学文化交流活动。
2、正在运营的国内科技馆科普业绩效能都是合格的,而且其中大部分是表现优秀的。
(二)指标设计原则1、指标反映科技馆展览和活动科普功能效果;2、指标可以量化和分级;3、指标容易获得并容易计算;4、指标计算的原始数据容易审查核实;5、综合评价有可比性。
二、设计的内容及分析(一)用科技馆科普环境测评其科普功能的完整性科技馆参观者从科技馆学到了什么或者受到怎样的启发很难量化衡量,这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何况还有专家认为,到科技馆学到什么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让参观者获得更多的疑问,促进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对科学问题的思考。
所以,有些科技馆重点推广献身科学理念,例如日本科学未来馆秉承“让每一个人都来展望未来,共同构筑智慧生存的机会”的理念,提出了“了解科学,世界会因此而改变”的口号,充分利用科学界的人才、企业界的经营管理人才,以及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参与管理和推广科技馆的理念。
而中国科技馆新馆建筑为一体量较大的单体正方形,利用若干个积木般的块体相互咬合,使整个建筑呈现为一个巨大的“鲁班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整体与部分关系的特点,也象征着科学没有绝对的界限、学科之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寓意和理念;中国科技馆提出的整体建馆理念则是: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大众,促进和谐。
作者认为,不管是科技馆的常设展览的学习和启示效果,还是理念推行效果都牵涉到科技馆科普功能是否强大,而通过评估科技馆科普环境能够为其科普功能评级,从而测算科技馆学习、启示和理念推广等效果。
科技馆的展品科学性、互动性、更新换代频率,以及科技馆科技活动影响力等指标能反映科普环境的好坏。
对于现代科技馆的常设展览,其展品的科学性和互动性一定要强调,那是现代科技馆与博物馆或其它展览馆的不同的重要标志。
科技馆常设展品最好100%具有科学性,决不能有伪科学的东西存在。
在特定环境下,为了系统介绍相关科技主题,可以容许一些别的东西存在,例如纯文物、艺术品、人文景观等,但这些东西不能超过10%。
科学性的界定可以广义些,可以是纯科学和纯技术的,也可以是反应科技史、科技人物、科技事件等展品,它们都能使参观者学到科技知识。
展品更新换代可是科技馆更换新技术、新知识的重要环节,只有不断的更换展品,科技馆参观者才有接近新科技新概念、新动向的可能,这有助于促进公众科学素质的提高。
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科技馆建设标准》,科技馆年展品更新换代率不低于5%。
展品的互动性可以把科技馆科普启发教育实施于无形,即互动赋予了科技馆展品趣味性和娱乐性,实现所谓寓教于乐,容易让参观者产生联想,从而增进了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因此,科技馆互动性展品率不能低于60%。
展开科技相关活动是现代科技馆传播科普知识和启发献身科学理念的重要途径,不过活动的效果难以用次数多少来衡量,有影响的活动一次顶普通活动多次,而有影响的活动会引起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因此,我们可以用媒体主动报道次数来反映科技馆科技活动效果。
不过要强调的是,报道的媒体至少是科技馆所在城市市级以上的报纸、电视、网站,太低级别的报道无效。
按东莞科技馆经验,媒体主动报道一年不应该低于50次。
(二)用科技馆科普成果反映社会效益一般人衡量科技馆成功与否只看年参观者总数,这其实是不很科学的。
因为,科技馆大小不一样,所在城市人口也不一样,科技馆参观流量当然也不一样。
所以本文还参照运营投入额、展示面积、当地人口等因素设计评估指标。
《科技馆建设标准》中设计的一个指标可以借用来评估科技馆的吸引力效果,就是每年科技馆每平方米展厅面积接待参观者人次:展厅单位面积年接待观众量小于30人/平方米时,说明该馆由于某种原因投资效益发挥较差;展厅单位面积年接待观众量大于30人/平方米时,可以说明该馆展厅的建设投资效益比较好;展厅单位面积年接待观众量达到50~80人/平方米时,说明该馆展厅的建设投资效益得到比较充分的发挥,这时展厅规模与观众量处于比较理想的状态;展厅单位面积年接待观众量大于100人/平方米时,则意味着该馆的展厅经常处于超负荷状态,已经难以保证展示教育的效果,难以满足观众的需求,应考虑扩建。
表1、部分科技馆常设展厅观众频率名称常设展厅面积年观众流量常设展厅观众频率(平方米)(万人次)(人/年.平方米)中国科技馆旧馆17200 160 93黑龙江科技馆12000 53 44天津科技馆10000 33 33.3合肥科技馆6000 20 33.3江西科技馆9100 15 16.5郑州科技馆4200 17 34.6安徽科技馆4000 15 37.5东莞科技馆8300 40 48.2平均42.55作者认为到科技馆参观人次与所在城市的人口比例,以及科技馆运营经费与参观人次的比率也是重要的考核指标,前一个指标考量的是科技馆对本地人的吸引力和科技馆科普工作的覆盖率,后一个指标则是考核地方财政对科技馆的拨款产生的社会效益。
表2、部分科技馆相关指标(人口为)名称所在城市常驻人口(万)年预算支出(万元)年观众占城市人口比率(%)年支出带来观众数量(人次/万元)中国科技馆旧馆1695 3500 9.4 457黑龙江科技馆1003 5.3天津科技馆1176 750 2.8 440合肥科技馆501 660 4 303江西科技馆446 700 3.4 214郑州科技馆666 390 2.6 436安徽科技馆501 350 3 428东莞科技馆830 2200 4.8 182平均 4.4 351表1和表2的基本数据除东莞科技馆外,都来自《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表2的城市常驻人口数据来自网络收集的2008年统计数。
作者原本收集的是户籍人口,但计算发现结果有利于北京、东莞那样的流动人口多的所在城市科技馆,例如东莞常驻人口830万,但户籍人口仅170万,相差近5倍,所以表2最终改用常驻人口数据。
综合表2数据,大致可以确定参观科技馆人次占所在城市户籍人口比率应该不低于2.5%,而科技馆一年每万元支出带来的观众人次不应该低于150人。
(三)用社会认可度量科技馆相关方面的质量科技馆业内流行一个说法:好的科技馆能获得三方面满意:观众满意、同行满意、领导满意。
作者觉得这实际就是衡量科技馆展品、服务和配合地方政府工作质量的标准。
考虑到科技馆在正常运行就基本得到政府的支持和同行的接受,因此本文只考虑公众的意见。
公众对科技馆的满意度和知名度可以通过取样调查获得。
东莞科技馆在2009年12月通过调查公司以及自己在馆内问卷同时进行调查,获得的结果虽有一些不同,但应该可以作为确定认可度评估指标的量化依据。
调查公司通过电话、路访、网络和短信等形式访问6166人,其中接受了有效访问的达1034人,结果表明:被访问者中只有24%的参观过科技馆,17%的没参观过科技馆但听说过科技馆,即东莞科技馆知名度为41%。
参观过科技馆的30%认为展品很好,回答好的占42%,两项相加之和为72%;关于科技馆的服务质量调查结果类似,认为服务很好的达24%,回答好的占52%,两项之和为76%。
科技馆在馆内的调查结果高于上述结果,对展品和服务表示满意的观众高达90%以上。
我们分析认为,其中的差距主要是因为问卷调查是在馆内游客中进行的,这样的游客热情度高,而调查公司访问的是路人,有些甚至没有参观过科技馆,或很久以前参观过但影像不深,所以答案有些不确定。
这个推测的依据是,接受调查公司调查的人中只有少量的回答一般,而有20%左右回答科技馆展品和服务有待改进,他们虽没有说好,但也没有否定。
根据上述情况,作者认为,如果要纳入考核指标,满意度和知名度调查应该在馆外随机抽样获得,那样的数据才更准确。
三、量化指标评估及其说明(一)科技馆绩效评估指标卡根据上述假设、原则和相关指标分析,设计出如下评估指标卡:表3、科技馆科普绩效评估指标卡评估项目指标优秀良好合格科普环境科学性展品比率(%)100 >95 >90 展品年更新换代率(%)>15 >10 >5 互动性展品比率(%)>85 >75 >60 媒体年报道(次) >110 >80 >50科普成果展厅观众频率(人次/年.平方米)>40 >28 >15 年观众量占城市人口比例(%)>4.5 >3.5 >2.5 单位科技馆年支出带来观众量(人次/万元)>350 >250 >150社会认可科技馆在本地市民中的知名度(%)>45 >35 >25 市民对科技馆展品满意度(%)>80 >70 >60 市民对科技馆服务满意度(%)>80 >70 >60(二)评估指标卡使用说明1、指标卡主要适用于以科普公益为主科技馆评估,而培训、会展、中介服务等功能比重大的科技馆评估需要另加经济效益相关指标。
2、指标卡中指标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使用,以满足各科技馆考核偏好。
3、组合使用指标卡中指标时,可以加权重系数来强调或削弱某项和某几项指标的评价作用,以符合地方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