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清照词的感情特征

李清照词的感情特征

李清照词的感情特征摘要: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能以中国古代极少数女作家的身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重要之地。

这不但与她先天出身于书香门第有关,也是因为她一生的际遇影响了创作风格、思想和感情。

本篇文章即是探讨李清照词的感情特征,从早期少女时代无忧无滤的热情开朗、天真纯洁,到结婚后新婚燕尔,到中年丈夫远游別离黯淡的离愁,最后流露出晚年丈夫死后且国破家亡而寡居流徙的悽苦。

她的作品呈現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她的情感流露出最真实的自我。

主题词:李清照词感情特征自我意识女性情怀家国之恨一、绪论在灿若繁星的中国古代作家群中,李清照犹如一颗放射着奇光异彩的明星,受到历代文人的敬仰和青睐。

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尤以词著名.。

宋神宗元丰七年,李清照出生于一个有名的学者宦官家庭,因其祖父皆出于“蚤有盛名,识量英伟”的学士韩琦门下,其母王氏也是颇有文化的大家闺秀,因而她自小生活在一个文学气氛十分浓厚的家庭,所受到的教育绝非一般大家闺秀所能比及,因受环境熏陶,少年即通文墨,加之聪慧颖悟、才华过人,所以“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瞻,逼近前辈”。

我们知道,由于重男轻女的封建“性别歧视”和“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偏见,中国古代妇女历来较少受到文化教育的机会,因此能在文坛占一席之地者少得可怜,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却出了这位才女,不但擅诗能词,而且意境高于一般,因此人们对她刮目相看。

据说她和丈夫赵明诚曾于重阳节比赛写词,赵废寝忘食作出了五十首,结果却不及李的一首“人比黄花廋”。

朱憙就曾说“本朝妇人能文,只有李易安与魏夫人”。

李清照一生经历了表面繁华、危机四伏的北宋末年和动乱不已、偏安江左的南宋初年,从优裕走向苦难的现实生活,酿就了她那颗千回百折的词心。

她才调卓绝,著作相当丰富。

可惜这些作品流传下来的很少,现在所能看见的南宋曾恬所编《乐府雅词》中《李易安词》仅存词二十三首;明末毛严汲古阁刊出的《漱玉词》仅存十七首;解放后中华书局上海编辑的《李清照集》辑词七十八首。

就其词作来看,能够揭示心内奥秘,感情直率、真挚、深厚而又浓烈。

既有女性阴柔之美,又不失大丈夫之气,形成了她独特的风格。

她的出现,好似冰天里的一树寒梅,赢得了人们的赞赏。

其抒情方面来讲,是词人的不同生活境遇而产生的种种人生情怀,向人们展示了她生活的那个时代及其社会现实。

这种抒情风格既不同于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也不同于苏轼的“大江东去”。

——她是作为一个女性来抒写自身感受,既抒写了封建时代的女性对参与社会的渴望,折射出自我的形象,又从女性的角度读出封建时代女性的愁苦,更从自身的遭遇反映了时代的变迁,因此为了较为全面地对李清照的感情特征作一把握,笔者准备从三个方面来分析李清照词的感情特征。

二、本论如前所说,李清照一生经历了从一个“位卑名高”的书香门第女子沦落为“漂流遂与流人伍”的“闾阎嫠妇”,故而其词作一般以一一二七年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和女性特有的笔触抒发了少女的真挚爱情和思念丈夫的离愁;南渡后词人先后经历了夫死家散国亡的颠沛流离,她痛恨统冶阶级的逃跑,因而词作以抒发个人感情转向抒发对国家的责任感。

作品中那种饱经世态炎凉的悲苦情怀既是李清照个人的遭遇,同时也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共同命运的一个缩影。

我们沿着李清照词创作的足迹追寻,自“人比黄花瘦”后,“绿肥红瘦”、“新来瘦”、“雪清玉瘦”、“玉瘦香浓”交替浮现:一个“瘦”字不正是李清照内心世界的像征吗?其一,少女的憧憬——女性自我意识的写照从唐至清的婉约词中,以作者之外的其他人为描写对象,表达这些人的情怀或表达作者本身的“怜香惜玉”的思想感情的占有大半,如韦庄《思帝香》:“春日游,杏花吹满头,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妄拟将身嫁与,一生休。

纵被无情弃,不能休”。

勾画了一位天真浪漫、热烈追求爱情的少女形象。

张泌《蝴蝶儿》“蝴蝶儿,晚春时,阿娇初着淡黄衣,倚窗学画伊。

还似花间见,双双对对飞。

无端和泪拭胭脂,惹教双翅垂”。

全篇以鲜明的形象和盘托出少女的难言之隐。

诸如以上这些饱含脂粉气的艳词比比皆是。

这些词虽然也寄托了作者的哀愁和幽思,但更多是表达作者对声色的追求,是闲适优游生活的“调味剂”。

而李清照却与之相反,其突出特征便是词中对自我形象的刻画和自我意识的表现。

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

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写沉醉的诗人乘舟而归,乐而忘返,误入藕花深处,看到美艳秀洁的藕花,忘掉疲劳,游兴大起,滩上悠闲的鸥鹭受惊而哄然起飞。

人`、景、鸥鹭融为一体,给人清新愉快的美感,表达了词人对大自然的热爱。

在《怨王孙》中:“湖上风来波浩渺,秋已暮,红稀香小。

水光山色与人享,说不尽,无穷好。

莲子已成荷叶老,清露洗,革花汀草。

眼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

”这首词中大自然显得丰富而热烈,蕴藏着一位少女的坦率与纯真,她在大自然中陶冶了自己的心灵,并与自然融为一体,不过,自然始终如一,花常开,草常绿。

纯情、敏感的她常随自然的“红衰翠减”产生几许愁绪,不过,在“秋已暮,红稀香小”中还只是淡淡一抹,还很难捕捉,可是随着问世深入和年龄的增长,愈来愈感觉到闺阁生活的束缚。

再如另一首《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揭示了自然景物的变化和人物的活动,显示了词人对春花和好花不常驻的惋惜,表现了词人纯静的心灵和高雅的情趣。

天真的少女面对“绿”、“肥”、“红”、“瘦”的现实,不觉有了一丝愁绪,但这“红”、“瘦”不完全是一个忧伤的形象,它是生命力遭受滞后顽强生存的象征,荡漾着青春的光彩和顽强的生命力。

旧时代封建制度及其伦理对妇女的束缚是及其残酷的。

“女子无才便是德”、“三纲五常”等伦理把妇女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对爱情的追求、青春的激情往往扼杀了,李清照大胆地吐露了自己的这种情怀。

如《点絳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抹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春梅嗅。

”展现了一个天真活泼、顽皮娇羞的少女无忧无虑生活,充满着青春的朝气。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直抒痴情,“欲与春花比美”。

带着少女时代的梦想,李清照一步步走向生活和成熟,在《多丽》中,少女的理想已变成过去,诗人在为自己寻找一个新的位置,在“小楼寒,夜长帘低垂,恨萧萧。

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的恶劣环境中,唯独白菊“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这白菊形象地概括了作者的现实状态,是作者绝妙的自我写照。

“雪清玉瘦”包含两个方面:体验现实生活与追求自己理想,现实并不接受她一的番心意,充满着冷酷无情,但作者纯真的挚情并没有泯灭。

故而“雪清玉瘦”不是孤僻、冷漠的象征,而是李清照天真,率直性格的发展。

体现了中国固有的传统文化的精华,温柔面又高傲,热烈而又恬静,深刻而又朴素,微妙而双率直——这就是李清照的自我形象和意识。

其二,闺妇的愁怨——女性凄清情怀的写照。

告别了无拘无束,欢快活泼的少女时代,十八岁的她与赵明诚结为伉俪,李清照获得过幸福的婚姻和十分美满的家庭生活。

但是赵明诚有他自己的事业,他经常要外出游学为官,不可能整日陪着闺中之人,因而夫妇间离别和相思是经常的事。

所以从根本上说,李清照仍然只能以“李格非之女”、“赵明诚之妻”的身份出现在有限的社交场合,而不可能有独立的人身地位。

这就给多情的词人带来了悲愁和苦闷。

李清照是多愁善感的女性,狭窄的生活范围必然使她的才华和情志受到压抑,我们可以从她的词句“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临江仙》),“小楼寒,夜长帘暮低垂”(《多丽》)”,“小院闭窗春色深,重帘未卷影深沉”(《浣溪沙》)”,“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诉衷情》)等可以相见她的生存空间和活动场所,深闺的孤独和寂寞引起她无穷的愁思。

例如她婚后不久写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漂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上片写初秋时节,词人独上兰舟怀念远人,盼望书信的情景,下片词人自抒相思愁绪.。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现了分隔两处的思念,把自己对丈夫的执著而缠绵的爱和相思之苦抒写得淋漓尽致。

因此,李清照中年词在情感特征上以其凄凉孤寂为主。

须知,人非草木,它的本质属性就是社会性,而一旦被剥夺或限制在社会生活权利之外,就像鱼儿离开了水,必然产生孤寂情怀,在中国词史上抒写男女之情、离愁别怨的词很多,但绝大多数是出自男性之手,.女性心态往往是男性模拟的,而其大多是青楼歌女或下层妇女心态,有的词甚至还带着玩弄的态度和猥亵的手法来描写的。

而李清照这类词则而同,它都是出自词人亲身感受来渲染的,真情实感,深沉而细腻.,代表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廋”。

作者通过离愁对闺人身心的折磨,写出离愁之深、之重,.在词人的笔下,香炉中悠悠不断的瑞脑香烟,就像缕缕愁思绵绵不断,烘托出词人孤寂难耐.、百无聊耐的情怀,黄昏的时候,饮酒赏菊本在消愁却不是,.在萧瑟秋风中摇晃着的赢弱的瘦菊,却触动了思妇睹物自恋之心,牵出思妇满腔的愁怨。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烘托出思妇孤寂凄凉而折磨得消魂失魄的姿态和心境。

又如《凤凰台上忆吹萧》诗人写别离之情动用了闺房里常见的景物,“香冷金猊”、“被翻红浪”等杂乱无章的情景来验证自己与丈夫别离的烦乱心情——“生怕离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事实上“欲说还休”是做不到的,因为别离时怕伤感,可是生活给她带来的孤独却无法摆脱,“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告诉我们这一切不仅仅是由于苦别,还有深藏在内心的忧愁。

“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眸凝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概括了生活的全部凄楚。

《蝶恋花》“暖雨晴风破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等等,道尽了女性思念爱人的九曲回肠,热烈、深沉、执着而缠绵,“瘦”则象喻了这种凄清寂寞之感,是内心忧郁和哀怨的长期积压。

封建时代的女性,特别是宦官之妻又常会面临婚姻和爱情的危机,当然赵明诚与李清照之间是否产生过婚烟的纠纷或感情危机,没有确切史料,自不可贸然断定。

但据学者推测,李词中曾有“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之句,(暗用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采药,遇仙女与之媾合的典故),而在《金石录后序》中记叙赵明诚病故情况又提到“分香卖履”的典故(曹操临死时嘱咐将香料分给众妾),从中可推测出赵或许也曾有过外遇。

再说,人总是要老的,人老珠黄,年长色衰 ,古往今来,就有多少女子怀有这方面危机感,李清照也不例外,“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蝶恋花》)。

相关主题